王旭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新課程標準提出,物理教學要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探究的主要方式是實驗,但是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驗的時間很短,并且在課堂上能做的實驗也是有限的,那么,這時進行家庭物理小實驗就是一種很好的彌補方式.家庭物理實驗是指學生在家庭中選取實驗材料進行簡單的實驗操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學生在日常中的觀察能力.家庭實驗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的機會,能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一、準備實驗要便捷取材,簡單操作
物理課應該更貼近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存在著物理現(xiàn)象,學生的觀察和實驗可以提高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的了解.因此,在進行物理實驗時要與學生活息息相關(guān).家庭物理實驗有很多益處,在進行家庭實驗時,取材十分方便,并且每個人都有機會進行實驗,這不像課堂實驗那樣具有限制性,材料簡單易得,實驗簡便易做,并且富有趣味性,每個學生都能夠獨立完成.這樣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例如,學生在家庭中可以做“放大鏡聚光”的實驗,這個實驗的取材十分簡單,只要一個家庭用的放大鏡和一張紙就可以了.學生找來一張紙然后拿放大鏡找好聚光點,在一定強度太陽光的照射下學生可以觀察多長時間紙張燃燒起來.學生還可以在家里進行“光的折射”的實驗,這個實驗也十分簡單,學生可以拿一根筷子放入盛有清水的杯子中,然后進行觀察.學生觀察到筷子的下端和上端不在一條直線上,筷子變“彎”了,進而自己進行分析和思考,通過實驗最后得到結(jié)論,這是因為發(fā)生了光的折射.通過這些簡單的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加深他們這些現(xiàn)象的理解.
二、探究實驗要有目的性,提高能力
學生即使是在家庭里做小實驗也要明確自己進行實驗的目的,有目的地學習會讓學生的目標性更強,從而得到的知識更加具體和明確.
例如,學生在學習“磁場”這部分內(nèi)容時就可以在家中進行實驗.學生可以準備好磁鐵和磁針,首先用手觸摸磁針讓它發(fā)生轉(zhuǎn)動,然后用嘴吹磁針,讓磁針發(fā)生轉(zhuǎn)動,最后用磁鐵接近磁針,發(fā)現(xiàn)磁針也能轉(zhuǎn)動.將這三種狀況的實驗現(xiàn)象記錄下來,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實驗結(jié)果進行思考,考慮在沒有風,也沒接觸磁針的情況下,是什么讓它發(fā)生了轉(zhuǎn)動,可能存在一些我們看不見的物質(zhì)使磁針發(fā)生了轉(zhuǎn)動,這種無形的力量就是“磁場”.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探究最后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這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鼓舞.
三、物理實驗要知識清晰,基于課本
家庭物理實驗是將生活化的東西轉(zhuǎn)化為知識的一種方法,同時這也是一個用知識去認識知識的過程,因此,在進行實驗時要明確知識,對知識清晰才能更好地完成實驗.由于學生的家庭實驗實際上是教師為了幫助學生進行物理學習與探究而留給學生回家進行的作業(yè).既然是作業(yè)那就要求不能脫離課本.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布置家庭實驗時一定要基于課本中的知識.
例如,“紙鍋燒水”是一個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實驗,學生感興趣的是紙那么容易破的東西怎么可能用來燒水呢?學生回家以后會迫不及待地動手做實驗,看看紙鍋到底能不能燒水.學生通過實驗不但發(fā)現(xiàn)了紙鍋確實能夠把水燒開,而且在觀察了水沸騰的現(xiàn)象時加深了對于燃燒條件的了解,燃燒需要的是空氣著火點.學生知道正常壓力下,水的沸騰溫度是100攝氏度,但是紙的著火點遠遠高于水的沸點,所以紙鍋可以燒水.通過實驗也讓學生明白了,生活中很多的事都和物理有聯(lián)系.
四、選取實驗要結(jié)果明顯,幫助記憶
學生做的每一個實驗最后都會得出實驗結(jié)論,但是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同一個實驗的實驗結(jié)果可能是不一樣的,但是,實驗結(jié)果之間的差異不會很大,在做完實驗時,要選取其中最明顯的結(jié)果,這樣能夠保證實驗的準確性.學生在做實驗時,要能夠靈活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教師在講“彈力”時可以讓學生回家進行以下實驗:用手壓氣球,氣球會變形;用手拉彈簧,彈簧會變長;用手壓彈簧,彈簧會變短;用手拉皮筋,皮筋的長度也會有變化.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探究彈性形變與力的關(guān)系,使用彈簧測力計進行力的測量,看看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彈性形變是怎樣的,力大的時候怎么樣,力小的時候又是怎么樣的.這樣就會使學生對于彈力以及力的測量有更明確的認識.
總之,在平時的生活中,只要學生樂于動手,善于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動手實驗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加強了他們對知識的鞏固.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物理家庭小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