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曄 鐵法煤業(yè)集團總醫(yī)院口腔科 (遼寧 調兵山 112700)
內容提要: 目的:研究探討三種口腔修復支架材料調磨后不同拋光方法對其表面粗糙度的影響。方法:選擇鈷鉻合金、高鈷鉻鉬合金與純鈦三種口腔修復支架材料常規(guī)拋光,每種金屬經均勻調磨后根據不同的處理方法分為4組,對比分析三種口腔修復支架材料調磨后不同拋光方法下的表面粗糙度。結果:相同的金屬試件在經過更加精細的拋光處理后,表面粗糙度表現為逐漸下降,其中Ⅱ組、Ⅲ組和Ⅳ組的表面粗糙度均顯著低于Ⅰ組(P<0.05);Ⅲ組和Ⅳ組的表面粗糙度也均比Ⅱ組更低(P<0.05)。在相同拋光方法下,純鈦的表面粗糙度均顯著高于鈷鉻合金、高鈷鉻鉬合金(P<0.05);而鈷鉻合金、高鈷鉻鉬合金在相同拋光方式下表面粗糙度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不同拋光方法對口腔修復支架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有顯著的影響,因此為減少細菌的黏附,需要采取合適的拋光方法來降低表面粗糙度。
口腔修復支架材料具有多樣性,在不同拋光方式處理下,其表面粗糙度具有較大的差異。由于口腔修復金屬支架材料表面粗糙度對口腔細菌黏附存在直接影響,在表面粗糙度較大時,細菌更容易黏附在其表面,黏附面積也大大增加,而表面的溝痕與凹陷等也都將對細菌起到保護作用,避免其受到唾液、吞咽、口腔自潔的影響[1]。另外,表面粗糙度大將影響支架試戴期間外形的調整以及與周圍結構的關系,還會令美觀效果大打折扣,缺乏光澤[2]?;诖?,降低口腔修復金屬支架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通過比較鈷鉻合金、高鈷鉻鉬合金與純鈦三種口腔修復支架材料不同拋光方法下的表面粗糙度,以期尋找最為合適的拋光方法?,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金屬支架材料選擇鈷鉻合金、高鈷鉻鉬合金與純鈦,拋光材料與設備有:常用蠟片、高溫磷酸鹽鑄造包埋料、離心鑄造機、純鈦鑄造機、氧化鉻拋光膏、拋光機、拋光液、手持式粗糙度儀、電子顯微鏡等。
制備試件:制作蠟型一共60件,均為10mm3大小,隨機將其分別鑄成鈷鉻合金、高鈷鉻鉬合金與純鈦試件,每組20件。對試件進行常規(guī)的包埋、鑄造、去除表面比較明顯突起等工序,然后實施打磨,并進行拋光處理,每組試件經粗橡皮輪→細橡皮輪→絨輪依次與拋光膏拋光處理后,進行清潔,清潔干凈參與的拋光膏,并清洗和自然干燥。
試件的不同拋光處理:對上述處理好的試件測試面使用具有同樣粒度的金剛砂磨頭沿著同一個方向進行均勻調磨,調磨0.2mm后,使用超聲清洗10min,自然干燥并備用。各試件均隨機分為4組(Ⅰ組、Ⅱ組、Ⅲ組、Ⅳ組),每組5件,分別行下述拋光處理:Ⅰ組:未進行處理,Ⅱ組:采用金剛砂橡皮輪拋光60s處理,Ⅲ組:在Ⅱ組的基礎上加用絨輪以及拋光膏拋光60s處理,Ⅳ組:在Ⅲ組處理的基礎上加用拋光機布輪以及拋光液拋光60s處理。上述操作均安排同一人完成,拋光前設定好打磨機的轉速及工作壓力。
上述試件完成處理后進行清洗,待干燥后采用手持式表面粗糙儀進行金屬試件表面粗糙度的測試。儀器測量中,傳感器探頭在金屬試件表面以0.5mm/s走過,測試2.0mm距離,儀器所顯示的數值即為金屬試件表面粗糙度。各個試件隨機選取3個點(中心區(qū)域)進行測量,并計算平均值。同時,采>用電子顯微鏡對試件的各個實驗面進行微觀形貌的觀察[3]。
對獲得的實驗資料采用SPSS19.0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當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根據研究結果數據顯示,同一種金屬試件隨著拋光程序的增加,其表面粗糙度呈逐漸下降的趨勢,其中Ⅱ組、Ⅲ組和Ⅳ組的表面粗糙度均顯著低于Ⅰ組(P<0.05);Ⅲ組和Ⅳ組的表面粗糙度也均比Ⅱ組顯著更低(P<0.05)。
在相同拋光方法與程序下,純鈦的表面粗糙度均顯著高于鈷鉻合金、高鈷鉻鉬合金,差異顯著(P<0.05);而鈷鉻合金、高鈷鉻鉬合金在相同拋光方式下表面粗糙度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結果見表1。
在基托表面質量的評價中,義齒的表面粗糙度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金屬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同時也可以反映出細菌黏附的變化情況。相關實驗研究發(fā)現,在未拋光的金屬材料上細菌黏附的形式比較特殊,而在金屬材料經拋光處理后細菌的黏附量則較之前顯著下降,結果提示,金屬材料在經過拋光處理后,環(huán)境抗電化學腐蝕能力明顯增強,同時可以減少細菌的黏附[4]??谇恍迯椭?,拋光程度較差的修復體將加快表面形成獲得性膜,這對菌斑的形成起到保護與促進作用[5]。通過拋光、提高拋光精度可以減少表面粗糙度,讓細菌黏附更少,并提高修復體密合度,因此各種材料最佳的拋光方式是提高拋光質量的關鍵[6]。此次研究以口腔修復中常用的鈷鉻合金、高鈷鉻鉬合金與純鈦材料為研究對象,分別對比了在不同拋光方式下的表面粗糙度,結果顯示,無論何種金屬材料,隨著拋光程序的增加,其表面粗糙度呈逐漸下降的趨勢,并且鈷鉻合金、高鈷鉻鉬合金在同一拋光方式下的表面粗糙度顯著低于純鈦,而鈷鉻合金、高鈷鉻鉬合金在“60s金剛砂橡皮輪拋光,與60s絨輪和拋光膏拋光”的處理下,與“60s金剛砂橡皮輪拋光、60s絨輪和拋光膏拋光,以及60s拋光機布輪、拋光液拋光”處理下,金屬試件表面粗糙度并無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兩種金屬的硬度較大,并且成分無明顯差異有關。由此可見,不同拋光方法對口腔修復支架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有顯著的影響,因此為減少細菌的黏附,需要采取合適的拋光方法來降低表面粗糙度。
表1. 三種金屬支架材料試件表面粗糙度比較(n=5,±s,μm)
表1. 三種金屬支架材料試件表面粗糙度比較(n=5,±s,μm)
注:同一金屬試件Ⅱ組、Ⅲ組和Ⅳ組與Ⅰ組比較,aP<0.05;Ⅲ組和Ⅳ組和Ⅱ組比較,bP<0.05。同一種拋光方式下,純鈦與鈷鉻合金比較,*P<0.05;純鈦與高鈷鉻鉬合金比較,#P<0.05。
分組 鈷鉻合金 高鈷鉻鉬合金 純鈦Ⅰ組 1.039±0.108 0.995±0.063 0.958±0.062Ⅱ組 0.120±0.011a 0.113±0.020a 0.344±0.072a*#Ⅲ組 0.048±0.011ab 0.046±0.010ab 0.137±0.023ab*#Ⅳ組 0.048±0.011ab 0.043±0.008ab 0.078±0.009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