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北溝第一幼兒園 吳 丹
對幼兒進行教育首先要研究幼兒的心理,如果對幼兒的心理不了解,那么對幼兒的教育就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那種認為幼兒教育就是帶著孩子“玩玩”或者是教學小學方面的文化知識,都是極端錯誤的。
幼兒已經具有了初步的情感道德判斷能力,這就為禮貌教育、紀律教育、責任心的培養(yǎng),乃至愛祖國、愛黨、愛人民、愛集體和愛護公共財物教育,提供了情感的基礎。
幼兒已經具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例如,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行為的道德評價,能激起幼兒道德體驗上的共鳴,指責打人是不好的行為,贊美、關心、幫助同伴是好的行為,并能進一步從情感到行為,激勵幼兒為別人做好事的愿望,使幼兒的義務感成為其道德行為的“動機”。在道德行為方面,雖然他們還沒有“標準”,但他們的道德判斷受具體的道德范例的制約,判斷具有一定的準確性。
幼兒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他們的注意受老師語言影響很大,并受當時的客觀環(huán)境和幼兒的情緒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提問3+5=?,幼兒們趕快舉手,由于教師的遲疑,有的幼兒把手舉得更高。這時,孩子們想的是“老師叫我回答問題,就是喜歡我”,一旦被教師叫起來,他的需要得到滿足,笑嘻嘻地看著老師,而忘記了要回答老師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經驗的教師會把問題復述一遍,引起幼兒的有意注意。假如上課時,教師教材組織得不好,言語干癟,幼兒的思想就會“開小差”,去擺弄學習用品,做小動作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興奮與抑制能更好地協(xié)調,加以教學的要求,幼兒的有意注意就會逐步發(fā)展起來,到幼兒中、高階段時,有意注意就開始占主導地位。
幼兒有意注意的持續(xù)時間比較短。觀察和實驗的材料說明,五至七歲的幼兒,能夠真正注意的也就十多分鐘。如果材料新穎、教法得當,他們注意的時間能夠長一些,到了中、高階段的幼兒,他們注意的時間會更長一些,有的幼兒甚至能夠保持到四十分鐘時間(相當于小學高年級水平)。
具體的、直觀的、活動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兒注意。因而,生動有趣的教學,幼兒注意的保持時間就長,而單調乏味的教學就不容易保持幼兒的注意;同樣地,對運動變化著的事物和現(xiàn)象,幼兒集中注意的時間就長,而對靜止的事物和現(xiàn)象,幼兒集中注意的時間就短。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智力的發(fā)展,幼兒對抽象的概念、原理的注意力也相應地同時發(fā)展。
在整個幼兒時期,幼兒的注意帶有濃厚的情緒色彩。注意的外部表現(xiàn)也很明顯,聽得高興,就會露出笑嘻嘻的小臉;發(fā)現(xiàn)同學畫畫錯了,就會指手畫腳;當聽到公安叔叔抓到了特務或解放軍叔叔消滅敵人時,高興得手舞足蹈。教學中引起情緒色彩的刺激物,有時能“穩(wěn)住”幼兒的注意,也有時情緒一激動,注意力卻離開教學的要求,分散了幼兒的注意。所以,教學中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引起兒童注意的情緒因素,以改進教學;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鍛煉幼兒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教育他們自覺地對待學習。
注意的范圍小,分配能力較差。由于幼兒的思維富有具體性,經驗欠缺,注意的范圍一般比成人狹小;他們在復雜的事物面前,往往注意不到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以及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幼兒的注意分配能力(如一邊聽一邊記)和小學生相比是較差的,尤其是剛入園的幼兒,他們很難兩者兼顧,比如,注意寫字時,就忘記了坐的姿勢要端正。到了幼兒高階段,幼兒的書寫比較熟練了,這時如果提出一邊聽講一邊做筆記的要求,在反復訓練的基礎上,幼兒的注意分配能力就會不斷地提高。
幼兒以再造想象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想象中的創(chuàng)造性成分不斷增加。在幼兒想象的形象中,有許多模仿過去曾經看見過的東西,只是把過去看見過的東西再現(xiàn)出來,其中創(chuàng)造加工的成分是不多的。比如,剛入園的幼兒畫汽車,只是把汽車的幾個主要部分再現(xiàn)出來(如車頭、車身、車輪子)。而中、高階段的幼兒的想象中,創(chuàng)造性成分就不斷增加,他們畫的汽車,不是現(xiàn)有的汽車,而是對他頭腦里儲存的各種汽車形象的創(chuàng)造性的組合,表現(xiàn)了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
剛入園的幼兒想象的形象還不完整,隨著年齡的增長,高年級兒童的想象富于現(xiàn)實性。例如,讓剛入園的幼兒畫人,只是畫頭、眼,對軀干部分不太注意,各部分之間的比例也失調。而到了中、高階段時的幼兒就能完整地畫人,還能加上服裝、動作等。不僅能畫正面人像,而且能畫側面人像,能夠區(qū)分大人與小孩,男人與女人。幼兒想象的現(xiàn)實性發(fā)展,還表現(xiàn)在對文藝作品的愛好上,剛入園幼兒喜歡聽神話故事,而中、高階段的幼兒喜歡比童話更接近現(xiàn)實、更接近他們喜愛和向往的生活的作品了。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礎。要教育好幼兒,我們首先要了解幼兒的心理特征,根據(jù)他們的特征而“投其所好”。幼兒教育是一項極其復雜而浩大的工程,我們要不斷地研究和探索幼兒教育的方式方法,為幼兒將來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