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學院附屬小學 林威華
板書是教師運用寫在黑板或投影片上的文字、符號、線條和圖片的方式,向學生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和認知過程,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增強記憶,輔助課堂口語的表達,保留傳輸信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類教學行為。板書是課堂教學信息的直觀表現(xiàn),是教師在課堂不可缺少的教學輔助手段之一,當今課堂,大部分教師都習慣使用傳統(tǒng)的綱目式線性板書,格式呆板、乏味,且浪費課堂上寶貴的教學時間,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思維導圖是被稱為“世界大腦先生”的托尼·巴贊(Tony Buzan)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提出的,早期作為一種記筆記方法,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種組織性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是發(fā)散性思維的自然表達,是將發(fā)散性思維具體化、可視化的方法。它被稱為“21世紀全球革命性思維工具、管理工具、學習工具”。 根據(jù)思維導圖的特點,江蘇省小學英語特級教師吉桂鳳老師提出了繪制思維導圖的五個步驟。首先,要明確目標,提煉主題。其次,要素擴展,聯(lián)想發(fā)散。再次,構思分支,以圖示意。然后,要層級關聯(lián),藝術加工。最后,在完成思維導圖的初步繪制后,要對思維導圖進行反思與完善。完善整理的過程中,能使學生獲得新的啟示,是有意義學習的過程。同意主題的思維導圖可以多畫幾次,既可以是思維導圖更簡潔,也有利于牢牢把握知識架構,有助于學生長期記憶。
如以《外研版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下冊M odule 5 U nit1為例,傳統(tǒng)的板書如圖1:
圖1
上面所示板書的呈現(xiàn)就是標題和句型,表達的知識內(nèi)容很豐富,也很有條理,但從思維方式來看,這類板書形式屬于線性思維模式,是直線的、單向的、單維的、缺乏變化的,具體不足有以下幾點:
1.浪費時間。傳統(tǒng)的線性板書形式強調表達完整,書寫內(nèi)容較多,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造成課堂效率低下。同時學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記筆記,影響學生對課堂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進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2.格式乏味。單一的板書形式了無新意,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視覺疲勞,而且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3.難以生成。由于板書以單調的線性方式呈現(xiàn),約束了教師和學生的思維,導致課堂上很難生成有創(chuàng)新性的內(nèi)容,同時也不便于補充和更新,了無新意。
針對傳統(tǒng)板書存在的很多不足,現(xiàn)將《外研版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下冊M odule 5 U nit1的板書運用思維導圖重新設計,如圖2所示:
圖2
思維導圖就是圍繞一個中心主題,從中央主干向四周放射關聯(lián)的分支,并用關鍵詞或圖形對分支進行標識,再充分利用色彩和字體的變化將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可視化。本模塊以大明過生日為主線展開話題。大明在吹奏嗩吶時被幾次打斷而引出的but這個轉折連詞所構成的并列句。為了能讓學生對語篇的脈絡有清晰的認識,教師在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應用思維導圖板書,用過圖片、箭頭、分支等對文本信息進行有效整理,對課文進行形象化的加工,板書的如圖2,該板書從主題大明的生日出發(fā),逐層遞進,把文本內(nèi)容變成簡潔直觀的導圖,準確地反應語篇的主題,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能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觀感刺激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抓住語篇的主要內(nèi)容和文本的脈絡結構,啟發(fā)學生思考,有利于學生理解、吸收、記憶、復述所學的內(nèi)容,形成長效的記憶。在導圖的知識建構下孩子們不僅順利的完成了本篇知識的梳理,大部分學生還能通過導圖復述整篇課文,這些都是我備課中沒有預想到的,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維導圖是作為學習者組織思路和言語的一種工具,學生結合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用自己的話把文章表述出來。這一思維工具雖然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作為一種學習策略,是符合人類大腦思維方式的,是一種使大腦的思維過程可視化的工具。思維導圖的核心就是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很好地結合起來,將你的思維痕跡用圖畫和線條形成發(fā)散性的結構。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它可以幫助我們學習、思考及解決問題,使我們的思考過程可視化,最大限度地使我們的大腦潛能得到開發(fā)。
小學英語通常是圍繞一個話題展開,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小學生提煉語篇框架,理清文本思路尤為關鍵。思維導圖是圍繞一個中心主題,從中央主干向四周放射關聯(lián)的分支,并用關鍵詞或圖形對分支進行標識,再充分利用色彩和字體的變化將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可視化。教師在分析和整合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應用思維導圖設計板書能夠突出教學意圖,把教學內(nèi)容變得簡潔和直觀,把語篇思路的邏輯順序或關鍵要點呈現(xiàn)在黑板上,能有助于學生抓住語篇主線,掌握文本的脈絡結構,更好地理解課文。也有利于培育學生的聚合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其次,運用思維導圖式板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鼓勵發(fā)散性思維。思維導圖能輕松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同時,在討論相關話題時可以通過思維導圖鼓勵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更好地發(fā)揮頭腦風暴的作用。以《外研版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M odule 7 U nit2為例,如圖3所示:
圖3
王松泉教授認為:“板書是反映課文內(nèi)容的鏡子,是展示作品的屏幕,是教師課堂教學引人入勝的導游圖,是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真諦的顯微鏡,是開啟學生思路進入知識寶庫大門的鑰匙,是每一堂課的眼睛,是讀寫結合的橋梁……”成功的思維導圖式板書應服務于學生,服務于課堂教學,不能流于形式,變成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它們應是教與學有力的支架,其特有的動感、美感以及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影響,可以幫助他們提升處理信息、語言運用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教師在課前認真挖掘教材內(nèi)容,合理地運用板書,必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