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英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段時間內,小學教師的德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認識周圍世界,辨別是非,并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文章作者對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探究,找出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德育是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于學生尚處于“三觀”的形成時期,特別需要加強對德育的重視。如果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了優(yōu)秀的道德素質,那么學生將會終身受益,而小學班主任作為一直陪伴學生的良友,在其中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調查表明,在小學階段要注重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德育素質,要讓學生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學問。班主任是學校安排以加強對學生的關注,時刻了解學生動向的教師。由于小學生剛離開父母,他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難免會產生各種情緒,同時小學生年紀尚小,對許多事情的認知都不夠,無法明辨是非,這就需要班主任密切關注學生,及時發(fā)現問題,在事故發(fā)生之前加以制止。小學班主任在學生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產生影響。有時學生會對老師們的行為加以模仿,因此,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將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一個能夠順利開展德育工作并得到良好效果的班主任必能指引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而正確的“三觀”也將為學生以后接受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1.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質
小學班主任應當具有崇高的道德素質以及良好的思想作風,這是其得以接觸學生并教授學生的基礎。小學的德育工作應由小學班主任倡導開展,并成為其主導者,同時,他們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最多并且在學生中的威望也最大。例如,有學生對教師的所作所為提出質疑時,教師要進行反思,是否自己確實存在問題,若并非自己的問題則需要對學生進行解釋,教導他們明辨是非;如果確實是自己存在錯誤,要反思自己,及時道歉,樹立一個擁有良好品德的教師形象,這樣才能讓學生信服。
2.積極開展有效的實踐活動
許多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只是單純地停留在理論層面,上課的時候只是依照資料給學生進行講解,殊不知,許多學生并不能很好地注意其中的內容,甚至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大大降低德育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因此需要特別注意改變上課形式,可以開展各種有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課余時間參與到活動中,更好地理解德育內容,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3.借助現代科技進行德育工作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班主任上課的形式也發(fā)生了許多變化,學生的教育環(huán)境有所改變,而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也有利于學生們道德素質的形成。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應注意到形式的多變性,可以借助現代科技,利用互聯網背景影響學生,因為現在的學生對互聯網的興趣濃厚,可以設置一些德育相關的小游戲,或者是動畫片,促使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中接收到正確的思想教育。與此同時,可以將班級稍加布置,畢竟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教室張貼一些德育方面的標語,或者放置一些相關的小模型,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學生,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朝著教師希望的方向發(fā)展。
4.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班主任作為學生德育的引導者,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材施教,要注意了解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點,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主動地和老師傾訴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彼此之間成為朋友,從而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恰當地開展德育工作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思想品德。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要充分注意到其中的問題,并及時找出解決方案,使學生真正融入教師的課堂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現每個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只有加深了學生對德育內容的理解,才能更好地開展各項活動,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基礎。
[1]曹鳳芹,王萬水.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問題探析[J].中國教師,2016(S2):169.
[2]張麗巖.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提升的意義和策略[J].吉林教育(綜合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