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鈺
摘 要:在當前的形勢下,高職院校面臨的挑戰(zhàn)十分嚴峻,如何向社會輸送有效的社會人才是每一個高職院校的重要辦學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就是必然產(chǎn)生的,而改革的首要就是提高課堂之上的授課效率,建設有效教學。而高職院校要如何建設有效教學呢?事實上,建設有效教學需要學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對課堂的建設應該將其視為一個系統(tǒng)性的建設,而不僅僅是在職教師所要面臨的教學方法改革,需要學校內的多方配合和共同管理才能形成良好的改革狀況。因此,本文將結合在現(xiàn)實中的教學實踐,對現(xiàn)在國內高職課堂上大部分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多層次多方面的進行對影響有效教學建設的因素分析并提供一定的對策,同時提出對建設有效教學合理的建議。
事實上,我們應該充分的認識到,進行有效教學的相關建設并不僅僅是對課堂上的教學方式的改革,更是對整個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體系內部產(chǎn)生的重大的變革。很多學生甚至在職教師的思想就是將課堂時間當成社會上規(guī)定的四十五分鐘,然而如果想進行有限教學的建設,就不應該將課堂時間局限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之內,而應該將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等與教育相關的時間都算在課堂時間內,這其中應該包括在教學課程中產(chǎn)生的課堂文化建設已經(jīng)課堂上對學生群體進行的有序組織,因此我們說進行有效教學的改革并不僅僅是對課堂內教學方式的調整,而是一種系統(tǒng)上的變革和糾正。在這樣的情況下單純的依靠在職教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能夠調動各個部門的積極性,與一線在職教師共同進行有效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改革,高職,有效教學
一、建設有效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阻礙
1.1.教師教學模式陳舊。
我國人口雖然眾多,但是師資力量仍然比較匱乏,這就導致了我國教師更新?lián)Q代速度緩慢,大多數(shù)教師思想仍然比較保守,不能將現(xiàn)代的思想融入進自己的教學節(jié)奏當中。許多教師仍然沿用最開始最基礎的教學手段,比起對實踐方面的教學更加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教育,上課的授課方式也是單純的希望學生進行死記硬背,不能很好的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fā)從而真正的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對知識有一個透徹的了解。這就導致了經(jīng)常會有教師站在講臺上自顧自的授課,并沒有注意觀察學生的接受程度,也不會對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了解和評估。同時,很多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較為單調。在高職課堂上,我們很少見到能設計提問環(huán)節(jié)的教師,即使有,大多數(shù)教師也是為了通過對學生的提問而要求學生的出勤率,或者是因為學生擾亂了課堂而對學生進行的懲罰性提問。事實上這種完全不是為了激發(fā)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問方式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在現(xiàn)在的競爭環(huán)境當中,比起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加注重的是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才會顯得高職院校內的教學有效度不高。
1.2.師生缺乏溝通,關系僵硬疏遠。
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在大學校園內現(xiàn)在反而是最常見的事情了。但事實上相對比與初中高中而言,大學的課堂本應該是輕松活躍的,大教室授課的模式以及隨問隨答的教學手段本應會使得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更加方便和頻繁,相對而言輕松的教學時間安排也使得學生在私下里有大量的時間去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因此大學內的師生關系本應該是輕松而愉悅的,但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師生關系疏遠的現(xiàn)象呢?問題還是出在課上的教學模式當中,一方面而言,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陳舊,上課的授課方式也是單純的希望學生進行死記硬背,不能很好的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fā)從而真正的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對知識有一個透徹的了解。這就導致了經(jīng)常會有教師站在講臺上自顧自的授課,并沒有注意觀察學生的接受程度,也不會對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了解和評估,在課堂的提問環(huán)節(jié)也是帶有其他目的性而不是為了能和學生拉近距離。另一方面,許多大學教師的態(tài)度比較不端正,將上課當成一項“任務”,認為只要將課上完,書本中的知識都講過一遍,自己就圓滿的完成了任務,這就極大的阻礙了學生在私下里去找教師進行相關探討的積極性,極大的阻礙了師生之間的交流,直接導致了師生之間情感上的僵硬和疏遠。
1.3.對學生的教學考核形式化。
無可回避的是,相對比與本科院校的學生而言,高職院校內的學生在文化基礎上大多數(shù)都比較薄弱,對學習的自制能力和掌控能力也不高,在課堂考試當中的分數(shù)往往較低,不能達到學校要求的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部分教師擔心學生的成績偏低會影響自己的績效考核,因此大多數(shù)的教師會在考試之前通過劃重點,劃范圍等方式,隱晦的泄露考題,使得許多平常不學習的學生在考前背背重點成績一樣很不錯,甚至超過了一些平常上課認真聽講的學生,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心理極大的不平衡,上課不學習的學生看見這種方式也能讓自己獲得高分就會變本加厲,只要在期末畫好重點就可以,而剩下的學習的學生看見即使那些學生不學習也能獲得高分,難免思想上產(chǎn)生一定的倦怠情緒,這就導致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授課更加的低效,對建設有效教學是極為不利的。
1.4.學生的行為問題嚴重
有效教學并不能單純的依靠教職工的力量,學生個人的行為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然而在高職院校的教學當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的態(tài)度都極為不端正,遲到、早退、曠課屢禁不止,在課堂上拿出手機旁若無人的把玩,與周圍同學交頭接耳甚至蓋過了教師授課的聲音,還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睡覺,使得學生們的內心產(chǎn)生了極大的倦怠情緒。
二、針對有效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
2.1.進行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改革
隨著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為了打破傳統(tǒng)經(jīng)濟學理論基礎教學的尷尬局面,提高學生的配合度,部分高職教師逐漸嘗試著講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融入進理論教學課程之中。例如,到目前為止,部分高職院校將信息技術融入進教學模式當中,形成了微課堂模式,通過多媒體的影像技術將書本當中的實際案例,影音圖片資料等,直觀的展現(xiàn)到了學生面前,在極短的時間內對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吸引力,有效的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學的效率。同時,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使得知識的理解難度得到了有效的降低,這就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能迅速的掌握理論知識當中的重點內容,通過這種方式也有利于調動高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幫助教師更好的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將復雜的理論基礎直觀的展現(xiàn)出來,這對于教學步驟也是一種極大的簡化
2.2.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促進有效教學的建設。
事實上,如果要進行有效教學的建設,就必定離不開對教學目標的合理規(guī)劃。這就要求教師們在教學過程當中對學生的能力和接受程度進行多方面的評估預測,杜絕教師站在講臺上自顧自的授課,并沒有注意觀察學生的接受程度,也不會對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了解和評估這類情況的發(fā)生。在設立目標的同時,也要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盡量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教育教學目標,減少學生的掉隊程度,這就需要在職教師靠自己的力量去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在授課之前就跟學生們開誠布公地介紹課程的結構安排,使得學生能夠對課堂的結構進行一個清晰的了解,更加有效率的參與進課堂當中。
2.3.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許多大學教師的態(tài)度比較不端正,將上課當成一項“任務”,認為只要將課上完,書本中的知識都講過一遍,自己就圓滿的完成了任務,這就極大的阻礙了學生在私下里去找教師進行相關探討的積極性,極大的阻礙了師生之間的交流,直接導致了師生之間情感上的僵硬和疏遠。要改變這一狀況,首先需要教師擁有飽滿的教學熱情,能夠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從而進行有效的課堂互動。其次要將一些個性化的東西融入進單調的教學模式當中,例如在課堂上舉辦小型的競賽,或者讓學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對課程進行一次匯報等等,通過這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得課堂氣氛更加的活躍,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對建設有效課堂是十分大的推動。
2.4.改善考核制度
為了對理論基礎課程的教學有效性進行保證,高職院校的相關負責人員需要多傳統(tǒng)的形式加以改良和突破,進一步加強課程的教學考核,是學生從根本上意識到學習理論的重要性,改變傳統(tǒng)的一張期末卷紙定成績的方式,而堅持多方面綜合評定,適當加強理論基礎考核的難度,制定更加嚴格的考核標準,將學生的整體差異列入考慮,在結果的考核當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素養(yǎng),將課堂出勤,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等等日常信息列入期末考核范圍,從而使得學生在課上更加的提高注意力,促進了學科的教學效率。
2.5.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高職院校的負責人進行專業(yè)技能規(guī)范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該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中的專業(yè)具體服務方向和當今社會對所需專業(yè)人才的技能要求和學科發(fā)展,按照學科體系提出具有自身特色系的系統(tǒng)的技能訓練。高職院校必須要求并規(guī)定完成或選擇完成的具體內容。說到底,高職院校需要制定的實踐教學大綱在很大一部分上也是需要依據(jù)專業(yè)技能規(guī)范來制定,這樣才能保證專業(yè)技能規(guī)范與教學實踐大綱能相互聯(lián)系,避免斷層情況發(fā)生。在我國的高職院校當中,通過加強對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探索,對實踐教學手段的不斷改革,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教學思想進行不斷的更新,使得實踐教學思想能夠更好的與社會實際相適應,并且通過這種方式帶動學生們對實踐的熱情和重視,努力提升個人成為國家的所需優(yōu)秀人才。
事實上,實踐教學可以說是高職教育當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同時也可以通過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們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高職院校應當以實踐教學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開端,通過在平常的學習生活當中,將書上的理論與社會中的實際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程度,從而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們在離開學校之后也能迅速的適應社會,將書本上的知識融入進工作當中,提高學生自身的競爭能力。
三、總結
我們應該充分的認識到,進行有效教學的相關建設并不僅僅是對課堂上的教學方式的改革,更是對整個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體系內部產(chǎn)生的重大的變革。很多學生甚至在職教師的思想就是將課堂時間當成社會上規(guī)定的四十五分鐘,然而如果想進行有限教學的建設,就不應該將課堂時間局限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之內,而應該將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等與教育相關的時間都算在課堂時間內,這其中應該包括在教學課程中產(chǎn)生的課堂文化建設已經(jīng)課堂上對學生群體進行的有序組織,因此我們說進行有效教學的改革并不僅僅是對課堂內教學方式的調整,而是一種系統(tǒng)上的變革和糾正。在這樣的情況下單純的依靠在職教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能夠調動各個部門的積極性,與一線在職教師共同進行有效教學的改革。只有將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提升,才會使得有效教學得到強有力的推動。
參考文獻:
[1]劉秀巖;論高校教學方法改革[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6年07期
[2]楊惠芳;從中西對比看我國高校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J];教育探索;2003年08期
[3]布英;高校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