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霞
遇見師父于永正,是我教師生涯的重大轉折點。自2005年拜師至今,我教育教學上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有師父的引領和助力;我專業(yè)成長路上的每一座里程碑,都有師父的奠基與支撐。
一路走來,師父給予我航燈般的指引,保證了我始終堅守著兒童立場。我一路追隨師父的為師之道,始終力求把師父的“五重教學法”落實到底,努力踐行著師父的“兒童的語文”教學觀。
回望從師后十多年的歷程,更感師恩難忘。聚焦拜師后自己的專業(yè)成長,更是清晰可見!
手把手、實打實地教
師父有篇文章《我的帶徒之道》,里面專門提到他幫我總結提升的教學經驗——“手把手、實打實地教”,那是師父對我的欣賞,也是對我的期望。
我的朗讀就是師父“手把手”教出來的。當年,我參加《小學語文教師》雜志社組織的全國首屆經典美文誦讀大賽獲得的特等獎,就是師父“手把手”教的結果。他無數次悉心指導我朗讀課文,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甚至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放過。在師父的示范和點撥中,我才知道什么叫“悟其情”,什么叫“以情帶聲”,何為語速、何為語調,何為實、何為虛……
永遠記得,師徒倆在電話兩端一兩個小時的示范和模仿,全然不顧高額的長途電話費;永遠記得,師徒倆在高速路口手舞足蹈地讀童詩,被過往車輛行人側目而視;永遠記得,作為助手與師父進行的一次次朗讀培訓……
我深知“手把手、實打實”是一種責任,是一種細心、耐心、靜心和恒心!尤其是低年級的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需要手把手地教。教學中,我也像師父手把手指導我那樣,實打實地去指導我的學生,做到五個“堅持到底”。一是把多識字、寫好字堅持到底;二是把背誦經典堅持到底,把一句句名言、一首首詩歌、一篇篇美文銘刻在孩子們的心上;三是把朗讀堅持到底,讓躍出紙外的朗讀賦予作品以生命;四是把寫作堅持到底;五是把課外閱讀堅持到底。
師父說,這樣“手把手、實打實地教”,教學效果沒法不好。我明白,師父在教我怎樣做個勤勉能干的老師。
小學語文統(tǒng)合教學
2009年9月,我當時所在的濰坊北海雙語學校,高峰校長希望我接個一年級班做教學實驗。原來所帶的四年級家長著急了,展開了一系列“挽留”行動。其實,我哪一個年級都難以割舍。為此,我多次和師父訴說自己的糾結。師父雖擔憂跨年級教學太累,但還是支持我同時帶兩個年級。最終,師父一句“辦法總比困難多”,堅定了我的信心,開始了三年的“小學語文統(tǒng)合教學”創(chuàng)新。
三年里,盡管享受校長特批的“綠色通道”減少了教學干擾,教學實驗還是需要付出常人數倍的辛勞。無數次,就教育教學中的諸多事情向師父匯報和請教,有時是喜悅的分享,有時是焦慮的訴說,有時是無奈的求助,甚至還有憤怒的發(fā)泄。不管什么,師父總是耐心傾聽,為我指點,替我操心,幫我化解。
就這樣,我的“小學語文統(tǒng)合教學”終于突破了單本教材的線性教學,按照“橫向、縱向和時空”三個維度將課程資源重整,讓學生得到了全方位、整體和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
忘不了,師父忍著嚴重扭傷的腰痛全程參加研討會;忘不了,師父抵達學校被人攙著第一時間去我教室和我備課;忘不了,師父在觀看學生素養(yǎng)展示和兩個年級研討課時關切的目光;忘不了,師父在聽我做統(tǒng)合教學匯報時多次泛出淚花的眼睛……
我的典型課例《中國的月亮》課堂實錄發(fā)表在《人民教育》,師父特意用詩意的語言點評道:“于是,月亮印在了學生心中;于是,月亮成了故鄉(xiāng)、成了祖國的代名詞;于是,思鄉(xiāng)、愛國的情愫融入了學生的血脈。潤物無聲、無聲潤物,這是教育的一種高境界。”
正是師父的厚望,讓我更加癡迷地研究統(tǒng)合教學,將師父教學的“重情趣”轉化為我的“一見鐘情”課程,把“重積累、重習慣”轉化為我的“慢板課程”,把“重感悟”轉化為我的“美讀”教學策略,把“重遷移”轉換為“快板課程”。
幸福教室幸福多
我特別喜歡賴在教室里,不管是不是我的課。很奇怪,只要待在教室里,內心就特別安寧,思維就特別活躍,智慧的火花和靈動的泉水就不斷迸發(fā)和奔涌。師父囑我多用文字記錄下來,會有更深刻的思考。
一天,因為看到手工課上孩子們的神情,情動辭發(fā),匯成一篇《累了,就看看學生》,師父讀后大加贊賞:這就是一個老師的幸福!
時任校長高峰做“幸福教育”,我開始忙著籌劃“幸福教室”,實現我從教學到教育的跨越。
我深知,一間教室的高度和寬度并不取決于它的建筑面積,而取決于它的建設者——教師和學生的智慧、視野和氣度。一間教室如同一個人,需要承擔它與生俱來的使命,“幸福教室”亦是如此。
因為我期望教室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場所,也是擁有無數成長故事、充滿精神力量、幸福溫暖無限延伸的氣場;它的空間無限廣闊,無比深厚,有無窮的引力,是我們師生的精神家園;它彌漫著師生共同成長的幸福味道,溢滿了濃濃的墨香和淡淡的書香,流瀉著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瑯瑯書聲!
師父多次親臨“幸福教室”,給孩子們上課,與孩子們交流。有一次,師父到青島講學,我去聽課,順便與師父商量“讓師爺爺微服私訪一下幸福教室”。孩子們自主組織了獨特的歡迎儀式。師父為孩子們所感動,當即表示第二天耽擱一天為孩子們上一節(jié)作文課,又欣然為我提筆寫下七個大字“幸福教室幸福多”。
如今,師父手書的“幸福教室幸福多”,就掛在我中關村第三小學的教室里,已經陪伴我的兩屆學生了。每當看到它,眼前就會閃現師父為我修改書稿的情景。那個夏日,一字一句一個標點,師父圈圈點點細細斟酌,十萬字的書稿,師父沒有一篇不是仔細推敲的。
師父欣然為《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寫了序言,以此來助力我這個徒弟的成長:“徒弟虹霞把‘老師幾乎做到了極致,教育對她來說,已不只是飯碗,也不只是事業(yè),而是生命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視教育如生命的人,愛學生如己出的人,她所從事的教育就會無比璀璨。所以,她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像種一棵小樹,把自己‘種在了教室里,慢慢長大、長壯,枝繁葉茂!”
我明白,師父在引領我努力做個自在巧干的幸福老師。
師父永遠影響著我的教育生涯,我永遠傳承師父的為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