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才,培養(yǎng)對社會建設有增益效果的人,而不是高分低能,只能紙上談兵的人。對學生進行教育也不只是成績的提高,還有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而高中語文學習的重難點在于文言文的學習,本文就高中語文課堂文言文教學思路進行一番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才,培養(yǎng)對社會建設有增益效果的人,而不是高分低能,只能紙上談兵的人。那么,要怎樣進行語文人才的培養(yǎng)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文言文學習進行著重教育。讓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扎實語文功底,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文言文教育時,不僅要將原文內(nèi)容講解通透,還要從朗讀、導讀、寫作等方面多方面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品質(zhì)教育,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之美,讓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學以致用、學有所成,人人都可以寫出錦繡華章來,繼承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
一、 朗讀訓練,提升學生語感
自古至今,語文的學習與朗讀從來脫不了關系。古語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而現(xiàn)代教學研究也表明,讓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對學生的好處多多: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記憶、理解,又可以在大聲朗讀中提升自信、語感,既有助于開發(fā)右腦,又有助于學生發(fā)掘語文中的“詩性美”。所以,對學生進行文言文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朗讀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我國古代文化底蘊何其厚重,進行朗讀訓練不如先學習古人的朗讀吟誦技巧。古人授學講究“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首先“多”是重要的,進行朗讀訓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必須長時間的堅持,才能使朗讀有意義。其次,古人作詩吟詩注重“平仄相對,韻腳相平”,可見要發(fā)現(xiàn)文中的韻律才能掌握一篇文章的精氣神。然后,古人誦讀時講究“抑揚頓挫,慷慨激昂”,這里就是指文中情感的變化了,所以教導學生要把握文中情感變化該抑時抑,該揚時揚。那么,做到這幾點對文言文的朗讀訓練也就差不多了,長期的朗讀訓練之后,語感自然而然就提升上來了,學生的語感上來了,語文素養(yǎng)和對文言文的鑒美能力自然也就上來了。
二、 情境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
以學生為主體,研究學生需求,通過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完成對學生學習的輔助,這種教學方式被稱之為情境教學。情境教學研究學生各種需求可以對學生進行多元素的教育,以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個人能力及語文素養(yǎng)。
比如在講《赤壁賦》時,筆者通過多媒體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的音樂視頻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脽羝胁龥坝康慕丛床粩嗟叵蚯胺瓭L著,視覺及聽覺上的雙重刺激使得學生內(nèi)心也久久不能平靜,并由此聯(lián)想到就像東逝江水一樣,自古以來又有多少英雄豪杰消逝在歷史前進的長河之中。以此為基礎,筆者再讓學生將這個音樂視頻與課文相結合,并提出問題:“《赤壁賦》表達了何種情感?”“這種情感跟我們看完視頻之后感慨于歷史名人消逝的失落之感相比有何異同?”讓學生分別思考,再尋找其異同點,進行理解。在這節(jié)課中,筆者先是進行了一個導入情境,讓學生對于文章產(chǎn)生好奇,這樣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種探究課文內(nèi)容的沖動,再通過提問問題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思考,這樣學生就會對課文產(chǎn)生一種更深的理解??偠灾?,情境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學生需求,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有一種新的體驗。既提升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興趣,又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個更深的理解,綜合性地提升了課堂質(zhì)量。
三、 課外導讀,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課外導讀并不是指對學生進行課堂之外的導讀,而是指在課堂之中引入課本之外的內(nèi)容。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詩經(jīng)、楚歌、史記、詩詞歌賦、小說等等。光是幾篇語文課本又能裝得下多少?學生在課堂之中感到課本內(nèi)容沉重,對學習感到疲乏。我們可以引入課本之外的名著,對其進行興趣導讀。
比如,學生們學習《燭之武退秦師》感到枯燥,可以給他們講講大江東去、英雄風流的三國,讓學生知道,歷史并不只是課本上死氣沉沉的描述,它還隱藏了無數(shù)的驚心動魄英雄故事。再比如,學生學習《離騷》感到晦澀難明,可以引入在戰(zhàn)國時期的神話故事,如凄美的干將莫邪的愛情故事,讓學生明白,語文中不僅忠君之情可以使人不畏死,還有愛情同樣讓人至死不渝。在進行課堂導讀時,給學生導入與教學內(nèi)容類似性質(zhì)或年代的文章,讓學生知道課本上的內(nèi)容只是語文的一小部分,只有努力學習語文,才能掀開文學那瑰麗的畫卷看到廣袤無邊的奇詭風光。
四、 習作練習,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為了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語文的學習從某個方面來說就是為了“寫”。史學家用筆寫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愛國者用筆寫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悲天憫人者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傷神感懷者寫“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教就教他們寫出自己的哀怨心思,教就教他們寫出自己的理想抱負!不求“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但求“人生萬千凌云志,落筆不過兩三言”。
在課堂上進行習作練習,要從多個方面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所謂“習作”,就是“學習”和“寫作”,說白了就是模仿。那么讓學生進行習作練習,可以讓他們模仿絕句和律詩的格律要求,還可以讓他們對各種詞牌名的宋詞和各種曲名的元曲進行模仿寫作,當然教師也要適當引導格律和平仄,讓學生在寫作中成長。習作練習既可以讓學生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對教學內(nèi)容學以致用,又可以讓學生在寫作中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進一步加深,還可以讓學生在一次次成功的作品中找到寫作的樂趣,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綜上所述,當教學有了目的性,教師只需要進行教學設計,完成教學目標就可以綜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了。語文的課堂教學重在理解、重在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在完成這些之后還要注意學生實際能力的運用,注意不能讓學生“眼高手低”。在完成這些教學之后,學生的成績自然也就不用擔心了。
參考文獻:
[1]王旭川.注重核心素養(yǎng),走出高中文言文教學常規(guī)模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
[2]張群華.淺談提高高中語文文言文詩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
作者簡介:陳艷,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