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蓬蓬,李浩瀧,劉春燕 (天津市血液中心,天津 300110)
隨著血液制備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全自動血液分離機已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濃縮血小板的制備過程中。我中心于2016年12月引進了15臺CompoMat G5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并于2017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全自動血液分離機制備濃縮血小板可以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規(guī)范操作步驟,減輕勞動強度,從而更好地保障血液產品的質量。我中心將CompoMat G5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與傳統(tǒng)手工法進行分離效果比較,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血液來源:2017年10月,采集本市街頭無償獻血者血液于CPDA五聯(lián)袋中,共200袋,每袋容量為(400±40)ml,要求采血順利,采血400 ml用時<10 min,(22±2)℃條件下保存,采后18 h內分離制備濃縮血小板。
1.2 儀器與資料
1.2.1 儀器與設備:CompoMat G5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費森尤斯卡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XS-800i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希森美康醫(yī)用電子(上海)有限公司;貝克曼庫爾特J6-MI大容量冷凍離心機,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
1.2.2 主要耗材及試劑: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P-400P(四川南格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批170731);稀釋液(希森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G7068);溶血劑(希森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A6014);全血質控物(希森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72680805)。
1.3 制備方法及分組:將200袋全血分為兩組,各100袋。機器組按照CompoMat G5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使用說明使用分離機制備濃縮血小板,手工組按照《血站技術操作規(guī)程》(2015版)使用傳統(tǒng)手工法(白膜法)制備血小板。離心機程序均為:第一次離心3 000 r/min,14 min,剎車檔加速9減速6;第二次離心800 r/min,10 min,剎車檔加速9減速6;溫度設置均為(22±2)℃。
1.4 質控標準:依據(jù)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檢測濃縮血小板容量、血小板含量和紅細胞混入量。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24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所獲數(shù)據(jù)均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項目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級制備濃縮血小板質量比較:機器組和手工組比較,兩組容量和紅細胞混入量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血小板含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機器組與手工組制備濃縮血小板質量比較()
表1 機器組與手工組制備濃縮血小板質量比較()
指標 分組 例數(shù) 所得血小板數(shù)值 正常參考范圍(源于400 ml全血) t值 P值容量(ml) 機器組100 61.716 7±5.402 0 50~76 -3.836 <0.01手工組 100 66.025 0±8.256 0血小板含量(×1010個/袋) 機器組 100 6.034 7±1.698 1 ≥4×10 1.375 >0.05手工組 100 5.533 6±1.377 1紅細胞混入量(×109個/袋) 機器組 100 0.851 7±0.336 9 ≤2 -14.207 <0.01手工組100 1.760 0±0.180 8
濃縮血小板有以下優(yōu)點:①可以使全血中的血小板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資源浪費;②與單采血小板相比價格低廉,易被患者接受;③使用白膜法制備的濃縮血小板可以減少全血保存后微聚物的形成,降低了受血者發(fā)生肺部、腦部栓塞的危險性,減少非溶血性輸血反應的發(fā)生[1]。而近年來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的興起,使?jié)饪s血小板的制備更加高效、快速、信息化和標準化。
根據(jù)GB18469-2012的要求,我中心對兩組濃縮血小板的質控結果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從表1可以看出,兩組濃縮血小板的容量、血小板含量和紅細胞混入量均符合質量要求。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兩個指標分別是容量和紅細胞混入量。
3.1 容量:機器組的容量低于手工組,但兩組容量均有一定的變異范圍,尤其是手工組變異范圍較大。而且在手工組的100袋濃縮血小板中,有3袋容量超標,而機器組的100袋濃縮血小板容量均在正常范圍內且數(shù)值更加平均。這說明手工組的濃縮血小板其容量受制備過程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同工作人員操作手法的差異往往使容量相差很多,而機器組的制備過程控制及信息化、標準化遠高于手工組,而且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具有8組16個探頭呈非均勻分布的細胞界面探測器,下疏上密排列,在保證分離質量的同時提高了分離效率[2]。
3.2 紅細胞混入量:機器組的紅細胞混入量明顯低于手工組,這是因為手工組的整個制備過程需要人工密切監(jiān)控,稍有不慎紅細胞就會進入血小板中,而且手工組的熱合過程不是立即進行,也不可避免會導致管路內沖紅。而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完全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只要對工作人員做好培訓,設置好分離機參數(shù),監(jiān)控機器正常運轉,就能非常準確有效地進行分離制備工作。
3.3 制備時間:筆者對兩組的制備時間并未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這是因為手工組的制備時間受工作人員的操作手法及制備量的多少影響很大,不易統(tǒng)計;而且手工組易發(fā)生紅細胞混入,還需進行二次離心,更加延長了制備時間。而機器組標準化、自動化程度較高,在制備過程中電子稱重、及時熱合,避免了二次離心,大大節(jié)省了制備時間。
除此之外,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還配備了先進的數(shù)據(jù)采集和統(tǒng)計功能,可與血站管理系統(tǒng)聯(lián)網,可以匯總整個工作量及每袋成分的制備情況,大大方便了日后的數(shù)據(jù)查詢和追溯,使產品的質量追蹤變成可能[3]。
綜上所述,全自動血液成分分離機制備濃縮血小板其質量和效率均優(yōu)于傳統(tǒng)手工法,在最大限度減輕人力勞動的同時,制備效率得到極大提高,在成分科有廣闊的使用空間和實際意義,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