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晉芳
【摘要】《綜合英語》課程既要教授給學生基本的語言知識,同時也要使學生了解語言中的文化內涵及中西文化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如何在綜合英語課堂上實施文化教學進行深入探討,揭示文化教學在綜合英語教學中及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
【關鍵詞】“5C”標準;跨文化交際;綜合英語教學
筆者在三年的教學經驗中發(fā)現(xiàn),綜合英語課程是英語專業(yè)學生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課時多,涵蓋內容廣。然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只注重詞匯、語音及語法的學習,對于文中涉及的背景知識、文化內涵,學生都是抱著忽視的態(tài)度。然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學好語言的關鍵還是要了解其背后深層的文化知識。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與他人溝通交流,只有掌握了語言中的文化知識及中英文化差異,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溝通交流的目的。所以在綜合英語這門基礎課程中,學生不僅要重視語言的學習,更應該了解相關文化背景知識,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一、綜合英語教學現(xiàn)狀概述
就《綜合英語》這門課程而言,它是所有課程中跨時最長課時最多的課程,而且課程的內容涉及社會、文化、教育及科學等各個方面。然而受傳統(tǒng)教學法的影響,教師主要采用的依然是語法翻譯法,在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語言與語法知識的傳授,偏重于語言技能的操練,而忽視了對于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忽視了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二、美國“5C”標準
美國政府早在1999年就頒布了全國通行的外語課程學習標準:《外語學習標準:為21世紀做準備》,即美國5C標準?!?C”是指五個C字母開頭的關鍵詞:communication;culture;connections;comparison;communities即:運用外語進行交際;體驗多元文化;貫連其他學科;比較不同語言文化特征;將所學外語應用于國內外多元社區(qū)。5C標準中提出的這五個目標中,文化與交際是核心,這就要求學生不僅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還有了解語言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從而進行高效溝通。
三、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
關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概念,目前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筆者通過對許多學者下的定義做對比,將其概括為“跨文化能力指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有效、恰當?shù)亟煌哪芰Α???缥幕浑H能力對于學生語言的運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不僅要求學生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更要求學生對語言背后的深層文化有所了解。同時,這也是符合《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2000:1)的規(guī)定,它要求在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
四、綜合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授課內容和學生特點,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營造出文化導入的良好課堂氛圍,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注重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1.課堂講授。課堂講授法是文化知識學習,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最基本的方法。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授與該課文相關的文化知識,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2.學生討論做演示。為了改變學生忽視課文當中文化知識的現(xiàn)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課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在課堂上展示的方法,既為大家講解了知識,還使得該組同學對此文化知識有了透徹的學習。在找資料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索能力,有助于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這樣的積累,學生慢慢會有意識地積累一些中西方文化知識。
3.中西文化對比。比較法是跨文化語言交際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對比,可以加深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yǎng)文化敏感性。
4.多媒體輔助。在科學技術發(fā)展如此之快的當今社會,教學方式也多種多樣,利用多媒體教學就是非常普遍及高效的方式之一。通過此方法,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感受語言的美好,通過對圖片、音頻及視頻的直觀感受,可以對西方世界有更好的了解。
5.多種形式的活動。此外,學生也可以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例如影視作品的配音,閱讀英文原著,觀看英語電影,排演英語話劇等,學生既可以在此過程中生動形象地了解到西方文化知識,而且學習的積極性可以有效調動。學生通過在一個真實的語境中交流,進行不同文化的交際體驗,可以提升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五、結語
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學習語言是為了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而且只有真正掌握了語言背后隱藏的深層文化知識,才能達到有效地準確溝通。綜合英語是英語專業(yè)學生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門課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文化知識的導入,應該以教材為依托,結合學生特點,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導入文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使學生成為不僅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而且有較強的跨文化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楊立民.現(xiàn)代大學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