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斌
(大連旅順口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41)
在臨床上,消化性潰瘍屬于一種高病發(fā)率的疾病,主要發(fā)生于患者的胃部以及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1]。幽門螺桿菌與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生具有密切的關系,患者產(chǎn)生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分泌以及胃黏膜保護功能減弱等均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生[2]。因此,臨床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應以消滅幽門螺桿菌為主,控制其感染和胃酸分泌。本次研究中,特選取我院收治的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觀察雷貝拉唑治療的效果。詳細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療的84例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42例。本研究提案已上交至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并經(jīng)過審核批準,且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納入本次研究中。甲組當中,男性占23例,女性占19例;年齡為19~68歲,平均年齡為(36.56±12.85)歲;病程最短為5個月,最長為2年,平均病程為(1.34±0.34)年。乙組當中,男性占22例,女性占20例;年齡為19~66歲,平均年齡為(36.24±12.67)歲;病程最短為6個月,最長為2年,平均病程為(1.64±0.41)年。將以上甲乙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資料對比發(fā)現(xiàn)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甲組患者采用雷貝拉唑三聯(lián)療法進行治療,每次口服雷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00 mg以及克拉霉素500 mg,每天服用2次。連續(xù)服用1周(7 d)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繼續(xù)服用雷貝拉唑(10 mg)+替普瑞酮(50 mg),每天3次,共服用35 d。乙組患者使用奧美拉三聯(lián)療法治療,主要為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聯(lián)。服用時取奧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每天服用2次,共治療1周為1個療程,隨后繼續(xù)服用奧美拉唑20 mg、替普瑞酮50 mg,每天3次,共服用35 d。
1.3 觀察指標和積分判定標準
1.3.1 觀察指標:將甲乙兩組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的噯氣、腹痛、腹脹、反酸臨床癥狀積分、潰瘍?nèi)鷷r間、幽門螺旋菌根除時間進行對比分析。
1.3.2 積分判定標準:其中不存在噯氣、腹痛、腹脹、反酸等臨床癥狀記0分;癥狀較輕,對日常生活無影響記1分;存在明顯癥狀,對日常生活存在輕微影響記2分;癥狀嚴重,甚至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大記3分。總之,得分越高表示臨床癥狀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將甲乙兩組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的數(shù)據(jù)用SPSS20.0軟件核對,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并用t檢驗。當2組患者的各指標數(shù)據(jù)有差異時,則用P<0.05表示。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潰瘍?nèi)鷷r間、幽門螺旋菌根除時間:甲組患者潰瘍?nèi)鷷r間、幽門螺旋菌根除時間均較乙組更短,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潰瘍?nèi)鷷r間、幽門螺旋菌根除時間(±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潰瘍?nèi)鷷r間、幽門螺旋菌根除時間(±s)
組別 例數(shù)(n) 潰瘍?nèi)鷷r間(周) 幽門螺旋菌根除時間(d)甲組 42 4.21±1.23 8.21±2.45乙組 42 5.98±1.64 10.54±2.17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積分: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積分發(fā)現(xiàn),甲組患者的噯氣、腹痛、腹脹、反酸積分均低于乙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積分(±s,分)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積分(±s,分)
組別 例數(shù)(n) 噯氣 腹痛 腹脹 反酸甲組 42 0.51±0.120.75±0.130.35±0.171.15±0.14乙組 42 0.84±0.181.38±0.250.89±0.341.69±0.18
臨床上,消化性潰瘍屬于常見的一種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若未及時治療,患者長期處于潰瘍狀態(tài)下時,則可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消化道穿孔情況,甚至出現(xiàn)出血、癌變,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脅較大[3]。
目前為止,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部分研究認為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黏膜保護作用減弱等有關[4]。幽門螺桿菌屬于一種微需氧革蘭陰性菌,常寄生于患者的胃部以及十二指腸,其持續(xù)感染可引起胃黏膜局部出現(xiàn)炎性反應,進而造成消化道潰瘍[5]。臨床常使用藥物治療該疾病,但在藥物選擇方面出現(xiàn)較大分歧。目前,質(zhì)子泵抑制劑、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屬于治療該疾病的主要藥物,對于根治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具有較大效果[6]。
本次研究中,甲組患者主要使用雷貝拉唑三聯(lián)法(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療,效果顯著。雷貝拉唑?qū)儆谝种品置诘乃幬铮瑫r也是苯并咪唑的替代品。該藥物可有效阻滯胃酸的分泌,屬于臨床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極為有效的一種質(zhì)子泵抑制劑[7]。將雷貝拉唑與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兩種抗生素同時使用,可提高治療效果。
研究結(jié)果中顯示,甲組患者的潰瘍?nèi)鷷r間為(4.21±1.23)周、幽門螺旋菌根除時間(8.21±2.45)d,相較于乙組,顯著更短,P<0.05。甲組患者的噯氣、腹痛、腹脹、反酸臨床癥狀積分均低于乙組,P<0.05。以上研究結(jié)果可充分證明,雷貝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效果顯著,可有效縮短患者的潰瘍?nèi)鷷r間,改善臨床癥狀,值得在今后的臨床中進一步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