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考生
渴望“被需要”的心理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我認為,“被需要”的心理反映了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被需要”的心理的產(chǎn)生有時候伴隨著困惑。這是從我身邊的同學的成長環(huán)境中體會到的。當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意識到本身無法融入群體,就會感到孤單,并且產(chǎn)生想要被需要的心理,即很想被同伴們接納,很想被同伴們需要,但有時候自己總是孤孤單單一個人。與此同時,就會因此困惑,因此痛苦:為什么自己無法融入群體?是做錯了什么?有什么缺點?這樣的結(jié)果,有的人會借此反省自己、改變自己;但有的人卻因此變得敏感而焦急,前者無疑是值得肯定的,而后者則是對自身是不利的。
“被需要”的心理產(chǎn)生也伴隨著自我懷疑?!蔼殎愍毻倚形宜亍北淮蠖鄶?shù)的孩子們認為很酷,并且也想成為那樣的人。一旦產(chǎn)生了想要“被需要”的心理,就會思考很多東西。他們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缺愛,才會想要被需要;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好好學習,卻把心思花在想要被需要上面,進而產(chǎn)生深深的挫敗感;會懷疑自己的人格魅力不足或者沒什么特長而沒有人需要自己,才會想被需要,從而變得自卑。
看來,青春不是只有燦爛而張揚的笑臉,這些不為人知的脆弱和孤獨,是青春更為現(xiàn)實和復雜的一面。在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精神層面的需求比物質(zhì)層面的需求匱乏得多?!氨恍枰毙睦淼谋澈?,恰恰反映了一種孤獨,一種尋求知己的欲望。
一個人獨處,并不一定會讓人覺得孤獨。真正的孤獨是貌合神離,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因為孤獨,才會困惑;因為孤獨,才會自我懷疑。對于青少年來說,越長大越孤單,是因為真正懂自己的人越來越少。他們很關(guān)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有時候過于重視他人的評價。一方面他們覺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不愿告訴別人,有一種封閉心理;另一方面他們又特渴望別人能真正了解自己。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陷入困惑和自我懷疑,產(chǎn)生孤獨感,從而產(chǎn)生想要被需要的感覺。茫茫人海中收獲一段如馬克思和恩格斯、伯牙和鐘子期那樣精神高度契合的友誼是多么不易!
“被需要”心理反映了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人際交往方面的一些問題。希望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能遇見那個懂你、愛你、尊重你的人:無關(guān)性別,無關(guān)年齡,重要的是兩個靈魂在一瞬間真正讀懂了彼此。
【點評】
1.視角獨到,獨出機杼。本文的作者緊緊圍繞“被需要”,主要從“困惑”與“懷疑”兩大方面展開說理,條分縷析,角度特別,富有新見和說服力。
2.給出良方,破立結(jié)合。在陳列了“被需要”給青少年所帶來的的不利因素之后,作者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該如何走出困局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指明了出路與出口。這樣的有破有力立,難能可貴。
3.語言精練,富有哲理。特別是文章的最后總結(jié)段,站位高遠,發(fā)出呼告,既具有深情呼喚之義,更有畫龍點睛,卒章顯志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