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考生
“一條江水去悠悠,一朵蓮花水面游。門口大田四四方,半邊羅豆半邊秧?!睜敔斪诖箝T口望著遠(yuǎn)處那一塊塊的田,一座座的山哼著這首歌。
40多年前,爺爺是村里唯一的大學(xué)生,本來他是可以風(fēng)光無限,外面好多企業(yè)都說讓他過去。爺爺出去了幾年后,就又回來了,那時家里人覺得他傻,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回來當(dāng)農(nóng)民。但是他的妻子——我的奶奶支持他。
爺爺包了一座山,買了幾畝地,就一個人干了下去。那段時間里爺爺很忙,奶奶懷孕了都顧不上。
上面的故事,我都是聽奶奶說的,奶奶很早很早的就去世了。其實我們的家也搬過了,爺爺死活都不愿在那兒住,最終我們答應(yīng)爺爺在這待著。
小的時候我問過奶奶為什么爺爺要一個人做這些不被理解的事。奶奶笑著對我說:“你爺爺心里有一幅綠水青山圖,他啊,就是想把這幅圖給畫了?!蹦菚r候的我不明白爺爺?shù)摹熬G水青山圖”到底是怎樣一幅圖,只知道奶奶很愛爺爺,并且準(zhǔn)備畢生都支持著爺爺。
我站在爺爺?shù)暮竺?,爺爺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他拉著我的小手帶我去看他幾十年來的成果?/p>
我們在蜿蜒的小路上走,兩邊青草、野草、樹木,高高低低,錯落有致。草叢里,有蟋蟀和蛐蛐的奏樂,他們變換著節(jié)奏,時長時短。
我望著兩邊的大樹,心里有種暖暖的感覺。這是爺爺這么多年的辛苦。爺爺?shù)难劾锸菨M滿的熱愛,每走過一棵,他都要去拍一下它們,然而那些樹就像有感覺一樣,樹枝在搖晃著。
我跟著爺爺一路爬,一路爬,爬上了山頂,從山頂上向下望,可以看到茂密的樹木,綠色的田地。
孟浩然曾說過:“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用這首詩形容眼前的一切再恰當(dāng)不過。
爺爺指著下面對我說:“以前啊,我做這種事情的時候沒有人同意,也就你奶奶支持我,最開始的時候我就和你奶奶兩個人一鋤頭一鋤頭的把樹苗種下去,把種子種下去,每天我們就住在山上,時不時的看一下?!睜敔斪讼聛恚乙簿妥谒纳砼?,聽他說著以前的故事。
爺爺眼眶濕潤,他說:“我的綠水青山圖終于完成了。”
我問爺爺:“爺爺,您為什么會有這種夢想呢?”
爺爺摸了摸我的頭說:“當(dāng)初啊,這村子其實沒有這么美,污染很嚴(yán)重的,老人們抵抗不過,所以去世的都很早,你奶奶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那時候我就在想啊,我一定要把村子變得很美麗,所以我就開始種樹、種田?!睜敔斦f完,他又哼起了那首歌:一條江水去悠悠,一朵蓮花水面浮。門口大田四四方,半邊羅豆半邊秧。
那一刻,我望著爺爺?shù)摹熬G水青山圖”忽然明白什么了。
這是閱卷組評定的一篇考場標(biāo)桿佳作。本文以懸念設(shè)置、妙用伏筆、首尾呼應(yīng)而被評為一類卷。具體特點如下:
1.設(shè)置懸念,可讀性強。文章一開頭就提到爺爺“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回來當(dāng)農(nóng)民”,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這其實就是懸念,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一步步發(fā)展,疑團被揭開,有豁然開朗之感。
2、妙用伏筆,波瀾迭起。為什么“奶奶很早很早的就去世了”?文章一開始就拋下一個伏筆,直到最后我們才明白奶奶早逝的原因藏在這一句:“污染很嚴(yán)重的,老人們抵抗不過,所以去世的都很早,你奶奶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前有伏筆,后有照應(yīng)。
2.首尾呼應(yīng),余味無窮。文中開頭和結(jié)尾都提到爺爺哼唱一首民謠:“一條江水去悠悠,一朵蓮花水面浮。門口大田四四方,半邊羅豆半邊秧”,從內(nèi)容上講起到點題作用,從結(jié)構(gòu)上看首尾呼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