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萍
科技的發(fā)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變,人們在享受物質帶來便利的同時,思想觀念點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沉迷于物質利益的追逐,為自己的私利,漠視他人生命,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教師生命意識理念的缺失,一味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忽視了學生的生活教育,忽視他們的情感需求。加之兒童的心智發(fā)展尚不成熟,在消極思想的沖擊下,易對生存的意義、生命的價值產(chǎn)生懷疑。每一個生命體都有自己的生長、發(fā)展、消亡的過程。生命的有限性決定了人要有所實踐、有所開拓、有所創(chuàng)造,在創(chuàng)造中可能會遭遇挫折、困難,生命也可能發(fā)生轉變?!蹲兩垺贰逗悺P勒》《金蟬脫殼》等文章都彰顯生命的各種特性,其中海倫一歲半時遭遇一場重病后,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在老師的指導下,摸著讀盲文,學會說話,并考上了大學,從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中傳遞了終身努力便成天才的價值追求。
(一)教育權威使得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薄弱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囿于教育權威,造就了大批應試者,他們?nèi)鄙倩顒拥膶W習氛圍,缺少人性化的思考,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
(二)學習資源匱乏,遠離學生生活 學生除上課外,天天呆在家里玩游戲、看電視,缺少閱讀的積累,家長沒有購買有意義的課外書的意識,學生除了課本就沒有豐富的學習資源。語文學習缺少與生活的聯(lián)系,與現(xiàn)實生活完全脫離,對學生的感受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三)管理不到位,評價機制不完善 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未能參加到評價之中。教師實施的綜合評價仍以平時、期末考試成績?yōu)橹?,單一的評價影響了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難以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教學過程的生命化 語文教學過程是體驗生活、感悟生命的過程,教師要挖掘教材的生命資源,從生命化的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關注學生的生命發(fā)展。(1)教師要引入“源頭活水”。在新課程理念的影響下,不再高高在上,要具有親和力,要激活學生的思維,促成更多的精彩。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界限,拓展學生思路,加強音樂、美術、環(huán)境等知識的融合,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2)目標的制定要結合教學實踐。生命化教學要打破傳統(tǒng),要樹立生本理念,要將社會、家庭、學校教育結合起來,對學生產(chǎn)生立體化的影響。教師要緊跟時代脈搏,結合網(wǎng)絡、電視教育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拓展學生的視野。(3)師生雙方積極參與教學。語文教學既不是教師的機械灌輸,也不是缺乏引導的自主探學,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交流對話的過程。如在《九寨溝》一文教學中,教者讓學生齊讀黑板上的“雪峰插云、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說說哪段文字寫了這幾方面內(nèi)容?哪個寫的最具體?作者是怎樣寫“平湖飛瀑”的?你喜歡其中的哪些句子?作者為什么重點描寫“平湖飛瀑”呢?教者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品味、體驗文本,感受九寨溝美麗的風景。教者不拘泥于教參,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獨特感悟。
(二)教學方法的生命化 (1)樹立正確的生命化價值觀。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學習之中,才會主動完成學習內(nèi)容,實現(xiàn)自我評價,才能在生活中不斷檢視自己的行為,并通過糾編、指正,對生命價值存在的意義有了新的認識。教育是開放的,要關心學生的未來,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關注個體差異,讓學生正視自己的生命個體,讓學生體現(xiàn)自身的生命價值。(2)注重生命質量的提升。生命化教學是平等的、開放的,教師要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引導他們根據(jù)自身的條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體驗,享受學習的快樂。如在《珍珠鳥》一課教學中,教者讓學生扮演鳥爸爸、鳥媽媽,用人類的語言闡述鳥“生氣”大叫的內(nèi)容,“鳥爸爸”說:“孩子,你快點回來,不要在外面游蕩了?!薄叭祟悓θ撕芎冒?!”“說不定人類很危險?!薄拔矣X得人類不危險啊?!薄拔揖褪潜蝗祟愱P在籠子里的!”……在師生對話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理解文本內(nèi)容。體驗式教學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過程,輕松地掌握了學習內(nèi)容。
(三)教學評價的生命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評價要發(fā)掘學生的潛能,關注學生的生命發(fā)展,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1)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性格、家庭背景、認知能力、知識儲備不盡相同,他們具備不同的知識,如果教師囿于教材,以同一標準教學,勢必會使部分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采用差異化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困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教育,這也與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策略不謀而合。(2)關注學生智慧的啟迪。啟迪教育不是讓學生多認識幾個字,多寫幾篇好文章,要教會學生主動體驗,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習慣、動腦方式、練習方式、合作能力,要關注學生思考力、判斷力、認知力的培養(yǎng),要關注學生學前與學后的變化。(3)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教師備課要有所創(chuàng)新,要轉變學生的自主學習,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要關注學生的成長,啟迪學生的智慧,潤澤學生的生命,讓學生的生命價值得以顯現(xiàn)。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要將生命化理念植根于小學語文教學,引導學生深入認識生命,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