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俐
內(nèi)容摘要:新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要充分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以及批判”來實現(xiàn)對學生思維空間的拓展,從而提高閱讀質(zhì)量。當今著名的教育學以及兒童心理學家阿莫納斯維利也認為:在閱讀中最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一定的欲望。如果學生對閱讀沒有興趣,那教學注定是失敗的。所以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注重拓展、刺激學生閱讀的期待視野。
關鍵詞:語文教學 重視打開 學生 期待視野
引導學生愛上讀書,讓他們在讀書中體味人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提高生活的品味,已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2013年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lián)合采訪時,習近平說:“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笨倳浀脑捴档妹恳粋€語文教師深思:我們應該怎樣借助新課改的春風,在語文教學中巧妙的打開學生的閱讀期待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主體讀書意識,從而使閱讀期待煥發(fā)出燦爛的生命力,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的成長呢?根據(jù)教學實踐,我就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期待培養(yǎng)的問題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正確認識“期待視野”
知名美學理論家姚斯說過:“在文學閱讀之前及閱讀過程中,作為接受主體的讀者,基于個人和社會的復雜原因,心理上往往會有一個既成的結(jié)構(gòu)圖式。讀者的這種據(jù)以閱讀文本的既成心理圖式就叫期待視野。任何讀者總是帶著自己的認知圖式去閱讀的,這種‘期待視野潛存于讀者的大腦中,支配著閱讀活動的全過程?!币簿褪钦f,學生如果能形成閱讀經(jīng)驗期待視野,閱讀的興趣和動力就會幾何級數(shù)的增進。而學生缺乏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重要原因,也正是沒有打開閱讀期待視野?!墩Z文新課程標準》重點指出:“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睋Q言之,語文要提升教學課堂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必須做到的一點是:教師應該從培養(yǎng)學生的期待視野著手,有計劃有步驟地拓展學生的期待視野,還要有意識有技巧地刺激學生的期待視野,并進一步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去解讀期待視野,這才是“牽住了牛鼻子”。
二.巧妙打開“期待視野”
當我們拿起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時,即使僅僅了解了封面題目,也會憑借自己已有的生活常識、文本常識、語文常識、社會閱歷等揣測尚未閱讀的信息,這種“期待”會貫穿于整個閱讀過程中。如讀小說時,期待故事的高潮、結(jié)局,牽掛主人公的命運;讀科普作品時,期待解讀全新的知識信息,探知未知的奧秘;讀議論文時,期待論據(jù)的精妙有趣,語言的深入淺出等。毫無疑問,我們可以借助這種心理,引導學生在具體的閱讀中,盡快地進入“期待視野”。
1.調(diào)動“初讀期待”
學生接觸一篇文章是從標題或第一自然段開始的,也是他們對課文形成相應“期待”和產(chǎn)生閱讀興趣的關鍵一步。要成功地調(diào)動“初讀期待”,教師就要注意課堂的“導入”技巧,諸如采用“懸念法”——用奇妙的或出人意料的問題,給學生以驚奇、疑惑,激起大家的猜測;“情景法”——設定風趣、形象的微故事情節(jié),或借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漸入佳境,從體驗樂中趣,趣中妙的意境中,激起思維的火花;“過渡法”——由舊知識復習,引入新知識,讓學生感覺學有源,思有路等。
2.拓展“閱讀期待”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币虼?,激發(fā)學生的“疑”,促發(fā)學生的“問”,讓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讀”的渴望,這就是教師的任務。而要拓展這種“閱讀期待”,我們要做好以下事情:一是設計好閱讀要求,讓學生明確通過閱讀應提出哪些問題,并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無序閱讀。二是指導讀書方法,讓學生采用“粗讀”“賞讀”等多種方式,做到讀中有想,想中有讀,邊讀邊想,在掌握新課的基礎內(nèi)容前提下,發(fā)現(xiàn)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品質(zhì)。
3.刺激“閱讀期待”
葉圣陶先生指出:“鑒賞文學作品的目的,豈但給你一點賞文的興趣,還將擴大你的眼光,充實你的經(jīng)驗,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發(fā)展。”要達到這一閱讀層次,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期待視野”進行必要的刺激。刺激的工具就是“細節(jié)”。我們利用課文中重點的詞意、句義及其意蘊境界等,讓學生特意去關注這些細節(jié),進而“引導學生推敲、揣摩、細細品味,這樣學生對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理解(葉圣陶語)”。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節(jié)選)中,魯提轄見鄭屠“搶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將下來”時,為什么“早拔步在當街上”?這是一個很容易被人忽視的細節(jié),卻值得期待:魯提轄是懼怕鄭屠嗎?如不是,那用意是什么呢?教師如果能提醒學生注意這些細節(jié),并于這些細微處形成新的閱讀期待,然后帶著這些期待去深入地閱讀作品,就能更準確地理解人物性格。
4.延伸“閱讀期待”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因此,閱讀期待僅僅不能停留在課堂上,還要有機地延伸到課外。教師要向?qū)W生推薦一些文質(zhì)兼美的作品,指導學生閱讀,同時,要把“讀”與“寫”結(jié)合起來,既讓學生“閱讀美文,體驗欣賞之樂”,又讓學生“學以致用,體驗結(jié)果之樂”,學生享受到讀書的甜頭,自然會生成閱讀期待了。
三.多角度解讀“期待視野”
蘇霍姆林斯基曾強調(diào):“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這是一種以生為本,尊重學生閱讀體驗的教學模式。同時。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學生對文章的感悟是豐富多彩的,一千個學生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且每一個學生的體驗、感悟都是最真實、最具個性的。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教學決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告訴,教學應該是一種過程的經(jīng)歷,一種體驗,一種感悟?!彼?,教師必須給學生一個自由的充分閱讀的過程,讓他們自覺自如地期待感悟,同時要做好引導工作,做好“文內(nèi)”“文外”的功夫,讓學生投入到作品描述的氛圍中去感受作者的快樂和痛苦,讓學生的情感體驗激蕩多樣,讓閱讀成為詩意的棲居,讓語文成為精神的家園。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多積累一些生活體驗和感悟,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這樣不僅有利于正確把握文章的意境和意蘊,同時可以提高自身的欣賞力和感悟力,為進一步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打開學生“期待視野”的途徑和方法很多,只要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將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不斷探討,不斷創(chuàng)新,就一定能培養(yǎng)起學生的閱讀期待,使閱讀之花燦爛綻放,使語文課堂煥發(fā)出絢麗的光彩。
(作者單位:河南省遂平縣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