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17世紀,夸美紐斯提出班級授課制,以后日漸成為學校教學的主要模式。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教學無形中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要注重因材施教。北京十一中的改革成功使“分層走班制”這一名詞進入大家的視線,我們江蘇教育廳今年提出的中考“4+6”改革模式,也為學校的分層走班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何為分層?分層是指根據學生在不同學科方面的能力進行層次劃分。走班是指上課的教室和教師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能力選擇不同班級上課,以適應自己的個性發(fā)展。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傳統(tǒng)意義上的農村初中,2016年在初二六個班嘗試分層走班教學,根據學校實際,我們在數學和英語兩門學科上試點,將數學分為B層(正常層)和C層(提高層)兩層,將英語分為A層(基礎層)和B層(正常層)兩層,六個班級分兩個教學區(qū)教學,數學和英語輪換,學生走班。此次分層的初衷是提高我校優(yōu)等生的競爭力,盡量減少學困生,提升均分。
令人沮喪的是試驗一年,收效甚微。“太陽還是那個太陽,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星星卻變成了“稀星”。
分析數據,我們發(fā)現,學生的成績非但未能如我們預期的那樣有突飛猛進,反而隱隱有下降的趨勢,特別是兩個C班,本指望其能異軍突起,不料卻是下降得尤為厲害,數學學科均分在全區(qū)的位次由第六名下降到第十二名。英語學科雖然均分位次不變,但各個教學班也未能取得預期效果。本來激情飛揚,信心滿滿,播下種子,辛勤耕耘,只等花開,卻不料遭遇一盆冷水,那種沮喪可想而知。筆者作為學校的一名普通老師,也試著來分析這次分層走班效果不顯的原因。
1.形式雖熱鬧,但操作很困難。首先的難題就是如何合理劃分教學班。按興趣愛好來分嗎?對于農村學校來說,有些不切實際。只能按某次考試的成績來分,可是這一次的考試成績也會受到試卷的難易度,不排除一些孩子因為考試的失誤而掉入低級版,這可能會極大的挫傷其學習的積極性。走班教學其實也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這種弊端。
2.師資配備不全,師資力量不夠。以我校為例,初二數學和英語兩門學科嘗試走班,各有四名老師擔任教學班的教學任務,基本上每位老師都要承擔80名以上的學生教學,平均每天四節(jié)課,AB區(qū)連軸轉,加上日常的備課、作業(yè)、課件、命題等工作,對老師們來說無論是精力還是體力都是一個巨大的壓力。而且因為很多老師需要任教不同層次的班級,備課任務雙倍,思維轉換也不夠快,這就直接導致了老師們在創(chuàng)新教學上的懈怠,舊瓶裝新酒的結果就是換湯不換藥。
3.學生流動性增強,但師生歸屬感減弱。通過調查發(fā)現,實施分層走班后,班級管理難度明顯增大,在教學班實施導師負責制,但由于學生來自于不同的行政班,導師只對他所在的這一堂課負責,至于學生原來來自哪個行政班是不甚了了的,所以行政班的班主任和導師之間的銜接是有明顯的斷層的,這就無形中弱化了行政班主任的管理力度,導致了班級管理的混亂,良好的學風班風受到挑戰(zhàn)。
如何走出這些困境?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政府支持,配足師資。新城區(qū)初中由于生源急劇膨脹,師資力量遠遠跟不上形勢的發(fā)展。就拿我校來說,目前幾乎人人都是雙軌,而且班級學生數量足額甚至超額,日常教學已經非常疲憊,如果讓其跨層次教學的話,精力完全夠不上,精力不濟,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改變這一現狀的最好方法就是政府加大對學校的投入,完善學校的師資建設,至少可以分為3個以上的層次,每個教學班都實行小班化教學,讓老師騰出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學生的個性,去深挖學生的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長足的發(fā)展。
2.立足全局,統(tǒng)籌規(guī)劃。分層走班不僅僅是學生層次的劃分和各個教學班的走動而已,它涉及到學校的方方面面。制定切實而可行的措施和制度,分層走班前要組織師生共同學習,讓每一項制度都深入人心,讓每一個參與分層走班的人員都能做到胸有全局職責分明,也讓每一位走班的學生全天候的3600處于立體無死角管理狀態(tài)中。唯如此,管理才能出效益。
3.科學評價,激發(fā)動力。學校在對老師的教學業(yè)績進行考核時,分層教學的評價應與現行的平行班教學的評價模式區(qū)別開來。因為教學班畢竟分為不同的層次,基礎層、中檔層和提高層,不同的層次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乃至教學內容都不盡相同,所以基礎層考核補差效果,中檔層考核均分位次,提高層考核培優(yōu)效果,達到目標者給予獎勵,超過目標者給予重獎,未達目標者給予適當的處罰。如此最大程度的調動教師的內驅力,點燃教師的教學激情,化壓力為動力,從而創(chuàng)造效益。
總之,我所在的新城區(qū)初中雖然分層走班第一輪實驗效果不佳,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總結經驗,深入反思,繼續(xù)前行才是王道。因為分層走班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先進教學理念,我們唯有從實際出發(fā),再接再厲,不斷尋求改變,才能迎來教育教學的有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