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雅
【摘?要】新課改進程日漸深入,使得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教學課堂并且促使教育工作的改革。將小學階段數學課堂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可以及時轉變教學模式與理念,將枯燥的數學知識以圖像、微視頻等形式呈現出來,便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領會的同時開拓學生學習思路、學習視野,從本質上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1.營造數學教學情境
教師借助于信息技術來營造教學情境,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由于環(huán)境直接影響著教學工作開展效果,創(chuàng)設靈活輕松地教學氛圍,是高質量推動教學活動的基礎條件。課堂教學準備環(huán)節(jié),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結合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情境。比如:“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小猴家今天請客,現在他正在忙著準備食物,我們看看他都準備了什么?”展示微視頻,鼓勵學生講述自己在圖中看到的物品。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提出思考問題:同學們仔細看圖。說說從圖中看到些什么?你能根據籃子里30個和外面有4個,列出哪些加法算式與減法算式?(30+4、34-30、34-4、4+30),討論“34-4、30+4”怎樣計算,匯報算法。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同時板書30+4,介紹這一加法算式,相加的兩個數叫做加數,加得的得數叫做“和”;而34-4則是一道減法算式,減號前面的數叫做被減數,減號后面的數叫做減數,減得的得數叫做“差”。通過小視頻、圖片等方法來營造特定的教學情境,高效集中和調動學生注意力,使得教學活動有序推進。數學教學活動中積極運用網絡、計算機教學,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自主學習,為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實踐能力提供有效途徑。
2.簡化數學難重點知識
正確應用信息技術,進一步完善教學形式,合理簡化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信心。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學習能力有限,再加上數學知識過于抽象,如果課堂教學過程中僅僅采用口述形式,會加重學生學習負擔,最終對數學學科產生抵觸、厭惡等心理。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引進信息技術,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直觀性、具體性特征,把抽象知識具體化、直觀化。比如:“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師出示情境圖,提出問題:如果采用“元”作為單位,筆記本和圓珠筆的價格各是多少元?學生先自主探索,并且與前后桌同學進行討論。明確思路:“1元2角是由1元和2角合起來,其中2角是元,也就是0.2元。而1元和0.2元合起來就是1.2元,再讓學生整理改寫3元5角的思考過程。”詳細介紹1.2與3.5的讀寫法,幫助學生認識小數的各部分名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我們以前學過的表示物體個數的1、2、3……是自然數,0也是自然數,它們都是整數。向上面的0.5、1.2、0.4等屬于小數,小數中的圓點叫做小數點。小數點的左邊部分是整數部分,右邊部分是小數部分。在基礎上提出課堂練習活動:“你能分別標出3.5、1.2、0.5、0.4這幾個小數的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嗎?”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加深對小數概念的認識,有效鍛煉數學分析與推理能力。教師分析課堂教學所呈現的現象,根據教師教學經驗,及時改變教學模式。適當提出問題:本堂課我們學習到什么?什么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到困難?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共同進行反思,從而構建高效率數學課堂。
3.培養(yǎng)數學學科綜合能力
課堂教學中積極引進信息技術,要求教師必須及時轉變以往教學理念和方法,按照學生學習特征、教學進度、學習內容等因素制定教學計劃,給予學生個性化管理,全面監(jiān)控學習效果。數學課堂和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為學生搭建更加和諧平等的學習環(huán)境,最大限度上解放了學生主體性。比如:“認識乘法”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播放參觀動物園的視頻,提出問題:“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兔子有幾只?孔雀有幾只?你是怎么知道的?”按照學生的不同回答,引導學生再次觀察視頻中幾處有小白兔?每處有幾只?一共有幾個2只?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樣計算?板書“2+2+2=6(只)”;提問圖中有幾處有孔雀?每處有幾只?一共有幾個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孔雀?怎樣計算?板書“3+3+3+3=12(只)”,教師要求學生觀察兩個算式,說說發(fā)現什么?這兩個算式中加數分別是幾?是幾個幾相加?和是多少?小結:小白兔的計算是求3個2是多少,孔雀的計算是求4個3是多少,在認識“幾個幾”相加的條件上,理解乘法含義。教師給予學生點撥,可以從已有條件出發(fā),理清題意,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數量。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進一步鍛煉簡單推理、分析等邏輯能力,不斷積累實際問題的應對經驗,提高對數學學科的學習信心和興趣。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數學課堂中融入信息技術有著不可取代地教學意義。想要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要求教師正確運用信息技術營造教學氛圍,從而全面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簡化數學難點、重點知識,科學鍛煉學生數學思維以及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姜麗.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
——數與代數領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3)64-64
[2]趙振濤.巧用信息技術,展露數學魅力——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10):79-79
[3]吳有昌,鮑銀霞,李宇韜.信息技術與中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7(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