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英
【摘 要】是的,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少的“小疾”。尤其是身處青春期的學生們,更要善用他人與自己之眼這面“放大鏡”,放大自己的過錯,用他人的忠言時時拂拭自己心靈的塵埃,莫使心靈這個明鏡臺染塵埃。
【關鍵詞】放大鏡;心靈;塵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267-01
五月中旬的星期天注定是個不平凡的日子。
陰霾的天空不透一絲陽光,黑云低沉著,壓得人透不出一絲氣息。為了趕回學校,我放下還在手術室做白內(nèi)障的母親匆匆奔馳在宜巴高速公路上。掠過眼前的三峽大壩不再宏偉。心情如同這景一樣,除了灰暗還是灰暗。
手機突然響了。一看,是我班數(shù)學老師打來的。接通電話,似乎響了個晴天霹靂,我愣了半天才有反應。稍作鎮(zhèn)靜,迅速在大腦里搜集信息:勁同學,人如其名,長得文文靜靜的,非常聽話,不可能逃學。另一位是宇同學,陽光、燦爛,是我最放心的男生寢室長,工作認真、負責,深受輔導員老師的好評。但仔細一想,這個宇同學,還真的與眾不同:他父親年輕時不經(jīng)事,身受囹圄之苦,回來后家庭壓力大,精神出了狀況。宇同學說不定真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而逃學了。但這一切只是我的猜測,在真相沒弄清楚之前,我不能妄下斷論。
我馬上打開手機聯(lián)系號碼,聯(lián)系上了他們的家長。家長的回答證實了我的猜測:他們果真逃學了。
時間就在我們的焦急尋找與等待中溜走了。三天后的早晨,晨跑的老師家屬在山上的涼亭里發(fā)現(xiàn)到了他們。
人是找到了,怎樣對待他們的這次過錯呢?這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難題。理智告訴我,越是心煩的時候越是不能心急,讓它冷一段時間再說吧。
第二小周的班會日子轉瞬就要來了。是時候處理勁與宇的事了。該怎么處理呢?心中糾結萬分。
零零后的小孩子比較嬌氣,思想又前衛(wèi),稍有不慎,反而適得其反。我們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對待孩子的問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誰又沒年輕過?一個人有缺點毛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諱疾忌醫(yī),以致“小疾”拖成“大病”,甚至病入膏肓,不可救藥。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心甘情愿去除“小疾”呢?怎樣才能讓本來就有心理陰影的宇不受錯誤的影響,而健康、陽光的生活呢?
思考過程中,我想起了我中學發(fā)生的一件事。
中學時代,我文靜、聽話,是老師們心中的乖乖女。但這只是表面的我,真實的我,只有同學們知道。
記得那是一節(jié)特別的班會。年近六旬的班主任突發(fā)奇想,竟要在班會課上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蛟S是因為我們小孩子在前行的路上難免也會迷失方向吧。課上,青澀、懵懂的我們一個個純情到了極點,紛紛舉手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唯恐失去發(fā)言的機會,似乎要把每個同學都從錯誤的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似的。批著批著,也不知哪個膽大妄為的男生(竟然不怕我的九陰白骨掌),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要給我提個小小的建議:讓我以后不要罵人了,不要追打同學了。
“轟!”那一刻,我仿佛失了聰,坐在位子上搖搖晃晃,只看見他們的嘴一張一翕,卻聽不見內(nèi)容,這節(jié)課什么時候結束的也不知道。那時的我,真是羞愧難當:走路低著頭,好長時間也不想搭理同學們了。
這件事現(xiàn)在回想起來,卻似乎就發(fā)生在昨天,是那么的真切,那么的清晰。是的,雖然早已遺忘了他的名字,遺忘了他的面相,但還真得感謝他,是他的話語讓我振聾發(fā)聵,從而改正了自己的錯誤。是他用放大鏡放大了我的不足,從而洗濯了我心靈的惡習。也是他讓我在人群中真正認識了自己,從而向著高標準前行。
對,這個辦法說不定很好。通過他人這面放大鏡,放大自己的錯誤。通過學生自己之嘴,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老師的批評說教要好一百倍。是的,只有身處人群中,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
主意已定,我安排每個德育小組組長寫出幫扶措施,每個人針對這種現(xiàn)象,寫出自己的感悟,找出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在班會課上交流。
班會課上,我為了讓同學們敢說真話,先把我中學罵人被同學們教育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沒想到一下子拉近了我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學們爭相發(fā)言,有的同學們聲淚俱下,結合自己實際,說出了自己的不足。有的同學,誠懇地給這兩個犯過的同學提出了希望和自己的幫扶措施。這兩個同學所在的小組更是痛心疾首地檢討了自己小組的過失,這兩個同學的寢室室員檢討了自己沒盡到幫扶責任的錯誤行為。這效果真是好得出乎意料。
用愛心和激情實現(xiàn)著他們的教育理想,演繹著他們的教育人生!他們的行為也撼動了我的心靈,那時的我已暗下決心,心系教育真純,懷揣教育夢想,闊步行走在成為教育家的征途中!
參考文獻
[1]散文新思維[M].河北教育出版社,劉錫慶著,1998.
[2]現(xiàn)代靈魂的自我拯救[M].工人出版社,[瑞士]榮格(Jung,C·)著,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