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妮娜
摘 要:目前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受重視不夠、教育理念問題化、教育方法陳舊化和教育不具備綜合性等問題。文章從積極心理學視野出發(fā),探析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認為應從設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目標、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打造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等方面加強和完善,以期提升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實現高校教書育人本質。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而出現自殺或者他殺的事件不斷增加,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各大高校在加強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重視的同時,也不斷引進新的教育理念,加強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但是收效甚微。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直接產物,其強調對人的積極心理質量與身心發(fā)展的關懷與重視,符合人們的心理發(fā)展需求。將積極心理學運用到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從關注高校大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培養(yǎng)其積極的人格特質著手,注重高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追求,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實現高校大學生的自由健康發(fā)展,同時這也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積極心理學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為了更好地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引入積極心理學教育方式方法,可以更好地充實當前大學生心理素質研究,具有很好地現實意義。
1.目標層次的提升。高校心理問題研究主要的方向與目標是: “應對問題高效解決,針對整體有效預防,塑造完美人格?!眰鹘y(tǒng)的心理學觀點認為: “心理應該從醫(yī)學方面加以考慮與研究,較為片面的闡釋心理健康問題,缺乏全面的科學理論研究?!敝率垢咝P睦韱栴}研究主要停留在個體或集體的心理疾病方面研究,以其心理疾病與心理問題為研究標準,也是高校心理研究層次高低的標準。引入積極心理學理論,可以看出心理問題研究不能單一的研究個體心理問題或者集體心理疾病的問題,而更應該引入積極心理因素,積極的人格品格也是較為關鍵的心理問題的研究點,標準應該提升為積極健康的心理體驗。針對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素質普遍較低,抗壓能力較弱等問題,引入積極心理教育學,構建樂觀、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是高校以人為本的最好教育價值體現。
2.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通過查閱當下較新的參考文獻,心理研究相關學者大部分以存在問題,針對問題現狀查找原因,給出解決問題的應對策略,應用消極心理學理論研究較廣,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范式體系。當前大學生心理研究逐漸走向邊緣化,內容拓展乏力。為此,在負面心理問題研究理論中引入積極心理研究方法,充實其研究內容,拓展研究思路與方法。引入積極心理問題研究方法,內容涉獵: 其一,大學生自我心理積極認知與完善,自我的認知、提升自尊、自我品格等積極因素; 其二,對大學生自我積極情感的體驗融入到研究中,個人的幸福指數、個人的獲得感等; 其三,提升同學關注社會,積極態(tài)度決定健康的人格,引導正確價值取向,消除消極的心理,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內容,構建較為豐富的內容教育體系。
3.拓寬心理教育路徑。在傳統(tǒng)的心理教育研究中,心理教育主要由心理健康研究科室實施完成,實踐路徑較為單一,路徑雷同嚴重,缺乏創(chuàng)新,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實施中缺乏戰(zhàn)斗力。主要采取形式為: 健康教育理論課、健康教育講座、心理健康咨詢等,雖然形式較為繁多,但是路徑較為狹窄,不能有效解決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積極心理學改變傳統(tǒng)的心理研究路徑的方式方法,不單一關注個體,即發(fā)病體,而且更應該關注群體,及存在人格障礙的病體,而且病體數量逐年增加,是很具有開發(fā)的強大研究源。引入積極心理學理論方法,路徑拓寬,教師課堂教學內容豐富,關注群體增加,心理與其他學科交叉,使得學生在愉悅中提升心理素質,塑造新時達大學生自我積極心態(tài)。
三、積極心理學對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樹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意識”理念。積極心理學其主要優(yōu)勢在于對高校大學生心理研究引入積極因素,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消極因素研究,強調學生的自我積極品格的培育與養(yǎng)成,以人文來育人,這樣的教育理念深受新時代發(fā)展中心理問題研究的高校認可。積極品質的誘導是積極心理學的工作重點之一,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科學引導學生向健康人格方向發(fā)展。樹立積極意識,廣大一線教育者要在工作中注重教育的積極意識培育,對傳統(tǒng)的心理教育方法留其精華去其弊端,積極與消極理論研究相互依存,共同進步。
2.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情緒體驗教育。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應該引入積極情緒體驗教育,這樣的教育更能夠豐富課題教學內容,更容易被同學接受,積極情緒是大學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點的某種情緒需要,通過樂觀、積極、愉悅的主觀情緒來體現,有效提升大學生活動的積極性以及提升活動的能力??梢酝ㄟ^兩個方面考慮其積極情緒: 一方面是感官愉悅,比如看喜劇電影、比如參加娛樂活動等,對學生的感官造成愉悅沖擊,使其感官產生愉悅感,是的學生培養(yǎng)積極情緒; 其二是心理享受,比如老師的表揚,獲得比賽第一名等,能夠讓個體在心理享受幸福,獲得心理幸福感。積極情緒體驗一方面提升自我認知,同時增強對消極情感的處理能力,適應環(huán)境能力增強,實現人格品格積極養(yǎng)成,實現新時代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3.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組織系統(tǒng)。通過對積極心理學理論深入分析發(fā)現,個人的心理活動促進積極組織系統(tǒng)的構建,個人心理活動需要環(huán)境的培育,積極心理品質的表現主要看在獨特的環(huán)境下適應能力。新時代大學生群體構建積極組織系統(tǒng)需要應對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社會大環(huán)境,消極心理容易在這些環(huán)境中產生或者被誘發(fā)。因此積極組織系統(tǒng)可以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四級來構建。第一,個人層面,積極融入班級,多交友,交好友; 家庭層面則需要建立一個和諧幸福的美滿家庭環(huán)境; 高校層面主要是為大學生提供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培育健康的品格環(huán)境; 社會層面主要傳播正能量等。四位一體為大學生積極組織系統(tǒng)構建形成貢獻其優(yōu)勢,落實積極心理學視閾下的人文關懷精神,更多地從自信、樂觀、幸福等積極層面去開發(fā)大學生自身的潛能,不斷鼓勵其改變自身,學會積極地適應環(huán)境,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未來的生活。
四、結語
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研究一直是我國高校比較重視的工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關系到我國千家萬戶的幸福,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更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在新形勢下,高校應積極采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深入分析其方法的原理,從其根本理念為切入點,通過具體實踐總結其優(yōu)點,構建符合當代大學生優(yōu)秀人格品質,構建新的大學生健康教育發(fā)展模式,從完全負面因子到正負面因子都融入其研究之中,研究涉獵面更廣,研究更具深度,進一步優(yōu)化傳統(tǒng)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胡翔,遲少麗,劉安妮.積極心理學在鐵路員工中的應用——提高運輸業(yè)員工工作積極性和生活幸福感的實踐[J].綜合運輸,2018,40(01):56-62.
[2]陳宛玉,葉一舵.積極心理學取向的生涯輔導:契合、理念、方法及工作啟示[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1):137-145.
[3]李曉嬋.淺談積極心理學對提升大學生幸福感的意義[J].現代交際,2017(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