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在設計福思河路橋時,曾考慮過多種方案,最后決定建造一座懸索橋??墒菃栴}也跟著來了。根據(jù)計算出的數(shù)據(jù),懸索橋身的鋼纜需要非常粗重,這會給建橋造成實際困難。技術人員經(jīng)過反復計算和實驗,圓滿地解決了這個難題。他們不是把常用的粗鋼絲纏繞成鋼纜,而是用棉絲般粗細的細鋼絲纏繞成細鋼纜,然后再把細鋼纜繞成粗鋼纜。結果,落成的這座懸索橋不僅造型優(yōu)美、簡捷,而且結構極其堅固,成為當時同類橋梁的典范。
同樣多的鋼材,如果鑄成一根鋼索,其承重能力遠遠低于同樣多的細鋼絲纏繞成的鋼纜。根據(jù)力學原理,科學家可以就此給出合理的解答,這是自不待言的事情。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兩句老話:一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是“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從這兩句話中,不難得出這樣一個公式:1+1+1>3。其中所含的道理,大概與造橋的鋼纜相似吧。
團結起來的力量,絕對不是簡單的個體與個體相加的總和,這種力量超出了個體自身原有的能量,會在共同的動力驅(qū)使下發(fā)揮出強大的作用。鋼纜是如此,人亦是如此。擰成一股繩的鋼絲可以吊起一座橋,團結一致的眾人會組成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團體呢?
(編輯/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