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麗
(河南省鄭州大橋醫(yī)院 鄭州450053)
前置胎盤是臨床常見的妊娠期并發(fā)癥,分娩方式多選擇剖宮產,但其剖宮產出血幾率較高,若未及時有效處理可危及產婦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可用于前置胎盤剖宮產出血的止血方式較多,如何加以正確選擇仍具有一定爭議[2]。本研究比較了環(huán)形間斷縫合術、8字縫合術的止血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4例前置胎盤剖宮產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 47例,年齡 21~39歲,平均(31.21±1.02)歲;孕周 35~40周,平均(37.52±2.71)周;初產婦 36例,經產婦11例;前置胎盤性質:完全性7例,部分性25例,邊緣性15例。對照組47例,年齡21~38歲,平均(31.44±1.06)歲;孕周 35~40周,平均(37.36±2.68)周;初產婦34例,經產婦13例;前置胎盤性質:完全性8例,部分性24例,邊緣性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明確診斷為前置胎盤,因病情需要接受剖宮產終止妊娠;孕周≥35周;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研究,并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血液、免疫、精神系統疾病者;伴有胎兒異常者,如多胎、畸形、死胎等;瘢痕子宮患者;伴有惡性腫瘤患者;頭盆不對稱者。
1.3 治療方法 術中胎兒娩出后給予20 U縮宮素子宮肌內注射、20 U縮宮素靜脈滴注,胎盤剝離后行不同方法縫合止血。兩組行不同縫合止血處理完成后常規(guī)關閉子宮,術后給予抗感染治療。
1.3.1 研究組 行環(huán)形間斷縫合術止血:利用上下兩行間斷縫合方法縫合出血灶,選用1-0羊腸線,選取漿膜面作為進針點、出針點,縫線間斷距離1 cm、跨越寬度2~3 cm,待上述操作完成后若患者仍繼續(xù)出血則于最初縫合區(qū)域外(1~2 cm處)行交錯平行縫合,宮頸管處出血點在下推膀胱后行相同縫合。
1.3.2 對照組 行8字縫合術止血:采用1-0羊腸線于出血部位宮腔內實施8字縫合,縫針進入方向為出血部位右上方、出針方向為左上方,之后由右下方進針、左下方出針,待上述操作完成后予以打結,應注意縫合針間距以2.5 cm左右為宜。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情況、治療情況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1)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手術相關指標;(2)治療情況包括止血率、子宮切除率、輸血率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理論頻數小于1時,采用Fisher's確切概率法,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
2.2 兩組治療情況比較 研究組輸血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成功止血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子宮切除率稍低于對照組,但兩組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治療情況比較[例(%)]
2.3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比較[例(%)]
前置胎盤是指孕28周之后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胎盤周邊全部或部分覆蓋宮頸內口,是引發(fā)晚期妊娠出血的主要危險因素[3]。研究顯示[4],前置胎盤患者行剖宮產后容易出現子宮頸、子宮下段位置收縮不良情況,加上前置胎盤可導致宮頸血管加粗,增大局部血流量,剝離胎盤處理時具有較高的出血風險。近年來,由于周圍環(huán)境質量下降、生活習慣改變、工作壓力增加、二胎政策開放、高齡產婦增加,前置胎盤發(fā)生率隨之升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處理前置胎盤剖宮產出血,仍是目前廣大醫(yī)護人員共同關注的重難點問題。
8字縫合術是以往臨床用于前置胎盤剖宮產出血中的主要止血方式,但對于術野暴露困難、子宮體前壁或底部出血的情況,8字縫合術無法對出血部位精確縫合。若產婦伴發(fā)子宮炎癥則局部組織將呈現充血、水腫等異常情況,組織脆度增加,干擾8字縫合順利實施,且縫線割斷組織并導致反復縫合現象時有發(fā)生,嚴重者甚至出現新的出血灶,提高子宮切除風險,使患者永久失去生育能力,嚴重影響其生理、心理健康[5~6]。
環(huán)形間斷縫合術是近年來臨床推廣的新型前置胎盤剖宮產出血止血方式,通過對出血灶四周放射動脈、弓狀動脈(部分)有效阻止從而達到止血目的[7]。放射動脈主要分布于肌層末梢,環(huán)形間斷縫合不會對子宮動脈及其分支弓狀動脈造成較大影響,利于維持正常子宮血供。且通過漿膜面直視下完成縫合止血,操作簡便,縫合過程中操作者可通過壓迫開放血竇引導縫合,擴大術野、降低出血量,達到快速止血目的,同時有助于單獨縫扎出血的血竇,縫合后子宮仍將具有正常的宮縮反應[8]。此外,環(huán)形間斷縫合無需反復縫合局部,子宮缺血壞死幾率低,縫合過程中所使用的吸收性止血縫線自動脫落后子宮下部將逐漸恢復血液循環(huán)。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輸血率等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綜上所述,前置胎盤剖宮產出血患者應用環(huán)形間斷縫合術止血效果更加顯著,且術后恢復快,臨床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