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萍
摘要: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目前高職餐飲服務技能實踐課教學的有效方法。通過調(diào)研的結果顯示應用任務驅動法能提高學生職業(yè)素質(zhì),學生學習興趣明顯提高,能熟練掌握餐飲服務各項技能,使學生和真正的職業(yè)人接軌。任務驅動法運用中“任務”的設計是關鍵,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設計“任務”時的一些體會和認識。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餐飲服務;課程實踐
一、“任務驅動法”的理念
“任務驅動法”是美國教育家杜威以實用主義作為教育理論基礎而提出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法的核心理念是課堂教學中始終圍繞既定的教學任務展開,教師把新知識的傳授隱含于每一個任務中,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高智慧的學習體系。這種方法強調(diào)讓學生在密切聯(lián)系學習、生活和未來工作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
二、課程介紹
《餐飲服務技能》課程是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該課程以實踐教學為主,理論教學為輔,主要以培養(yǎng)從事酒店行業(yè)餐飲部的高級技能型人才為目標。本課程具備很強的操作性,適合“任務驅動法”教學。在餐飲服務技能——宴會擺臺的實際教學中,學生通過事先準備資料,對擺臺任務明確。教師把一個大的項目分解為若干有聯(lián)系的“任務”,讓學生以“項目”為情景,解決一個個“任務節(jié)點”,使知識點連接成一個概念網(wǎng)絡,以達成教學目標。
三、任務驅動法的具體實施
“任務驅動”教學過程包括任務設計、描述目的、任務完成要求、任務分解、任務訓練、任務成果和效果評價等七個環(huán)節(jié)。
(一)任務設計
任務準備,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進行。教師的準備工作:1.組織各部門檢查出勤、儀表;2.召開工作例會(全體宣讀口號自我激勵、部門經(jīng)理代表發(fā)言:上一任務的總結,本次任務的希望)。學生做好準備,漸入工作角色。
組織課堂,營造管理的學習情景。布置“任務”,提出基本概念——中餐宴會擺臺,繼而向學生提出怎樣才能做好擺臺服務工作,通過概念讓學生首先對“中餐宴會擺臺”有初步的認識。
(二)描述目的
通過設計本次活動任務的總體想法,結合本次活動任務設定本次任務的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技能目標主要通過對中式鋪臺布、圍桌裙的相關操作要點講解與實訓,熟練掌握鋪臺布、擺臺的基本手法、流程及適用情況,能夠在不同環(huán)境要求下做出合理判斷,為后續(xù)的整體服務下良好基礎。情感目標從學生愉快接受、主動參與、積極反應、內(nèi)心體驗、行為控制五個要素進行設計。
(三)任務完成要求 (完成本次任務相關知識與物品)
本次活動的主體資料,包括情景的設定、完成任務的描述等。如擺臺的基礎知識、擺臺的概念、基本要求及操作流程。物品的準備包括臺布、圓桌、餐椅、餐巾、餐具、各種杯具等。
(四)任務分解
教師給出任務,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分解;學生給出任務,由學生自己分解。這一項是有利于學生對任務的實施,將任務明確規(guī)定出若干個小任務。可以由老師直接給出,也可以交給學生完成,將它作為“任務完成要求”里的一項。
(五)任務訓練
1.以抽簽方式劃分小組,選拔組長,保證公平公正、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根據(jù)組內(nèi)任務分配,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擺臺的全部流程;2.組長隨時與教師匯報實訓任務完成的進度、遇到的難題;3.做中學,做中教,教師巡視指導協(xié)調(diào);4.組內(nèi)交流探討,匯總成果。
(六)任務成果
成果可以是“表單資料”的填寫,可以是任務過程的記錄,也可以是任務的反思心得等。如總結匯報,每組選拔一位成員到講臺,運用PPT的形式匯報小組整個完成任務的過程及成果展示。
(七)任務評價
組織學生對本次任務的完成過程進行評價,分別對自己、對小組、對他人進行評價,自評、互評、師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評分形式:1.教師要提前設計評分項目,設計好三張評分表,即教師評分表,小組評分表,學生自評表;2.除匯報任務的小組外,全班同學都要為該小組的匯報打分,占成績的60%,教師評價占總成績的40%。 為了讓小組成員更加團結,小組的總成績占每位同學成績的70%,小組長也有打分的權利,占20%,而每位同學也為自己的努力做評價,占10%。
四、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實訓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yè)中的運用價值較高,運用范圍較為廣泛,如酒店客房服務、酒店前廳服務、酒店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都可以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二)任務的布置要合理,要符合高職酒店管理專業(yè)學生的學習特點,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
(三)教師要發(fā)揮好主導作用,要提出任務的相關要求,做好任務前的指導,避免教師只拋出任務,沒有做指導,只幻想著能夠拋磚引玉,而學生接到任務后沒有思路,一頭霧水等事情發(fā)生。任務進行中,教學要隨時把握好任務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引導和答疑。
教師按照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計劃、各專業(yè)崗位所需、各專業(yè)實際學情,將每個模塊的學習任務,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的完成為目標、以任務發(fā)生的順序,展開教學過程,以教師的啟發(fā)引導、講解示范為輔,以學生自主思考和體驗訓練為主,將“教”、“學”、“訓”、“評”融為一體。在餐飲服務技能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完成“任務”,這樣,學生的知識、技能、思維和情感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鍛煉。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徐肇杰.任務驅動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之比較[J].教育與職業(yè),2008(11):38-9.
[3]潘媛媛.任務驅動法在高職口才與溝通課程的運用與探索[J]. 教育與職業(yè),2011(12):162-63.
[4]陳珠.任務驅動法在實踐教學中的運用.文化與教育技術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