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人都表示贊同的時候,一部分敢于說“不”的人便顯得稀有而勇敢。而一個充滿生機、健康的社會真正需要的是有原則的麻煩制造者。
該論斷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教授Charlan Nemeth,她在其新書《為搗亂者辯護:異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效用》(《In Defense of Troublemakers: The Power of Dissent in Life and Business》)中展示了人們?nèi)绾我騽e人提出的異議而受益。
Nemeth在社會心理學和認知方面的研究表明,意見的不同改善了群體思維?!安还艹之愖h者是否持有真理,這都對我們有益,”她認為,“大多數(shù)人會懼言,各個公司一直都有這個問題。而這項研究實實在在地告訴我們,即使言論錯誤,但共識受到挑戰(zhàn)的事實會切實地刺激思維的發(fā)展?!?/p>
她花了幾十年的時間研究分歧,研究陪審團、公司、飛機機組人員和一般群體的行為。她的作品表明,挑戰(zhàn)普遍共識,促進了必要的考慮和辯論的發(fā)生,反過來又促進了決策的改善。異議因此造就了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方案。在刑事案件中,當被告的生命或自由可能受到威脅時,它甚至能夠挽救生命。
美國司法系統(tǒng)依賴于這種異議。在證據(jù)被出示后,如果11個陪審團成員同意被告有罪,一個陪審團成員一直堅持,其余的人一定會變得不耐煩和抱怨。盡管如此,他們也會因必須達成一致的裁決而不得不重新考慮證據(jù),并討論至所有人都信服這一結(jié)論為止。這是陪審團的工作,對一個無辜的人來說,這一工作完成得適當與否,意味著監(jiān)禁和自由,甚至生與死之間的區(qū)別。
在一個團隊中,做一個持異議者是不容易的。你需要堅持你的真理,確保那些真正的或自封的領導者、有意的或無意的欺凌者不會對項目、個人或機構(gòu)造成傷害。
持異議者看上去令人厭煩。但是挑戰(zhàn)主流群體思維的有原則的搗亂分子為所有人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空間,“我們實際上是在幫助他人,因為我們的意見是真實的,會激發(fā)他們進行更廣泛和深入的思考。我們的團隊會做出更好的決定,我們自己也會獲得清醒的認知?!?/p>
Nemeth不認同所謂的“禮貌”,她不認為當每個人都為了舒適而同意時,事件的情形會有所好轉(zhuǎn),“如果我們不相信我們所相信的,我們就必須停止客氣?!?/p>
“難道我們真的想花一輩子的時間去擔心不得罪他人,從而步履蹣跚,免得有人對我們心煩嗎?”她問道,“我們是否已失去了一種去了解已知,以及去參與一次坦誠的討論的能力?”
希望你的回答是“不”,但,你也有不同意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