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_楊軍
百濟王明信,日本奈良時代百濟王室之女。攝影:Yves-Marie Pondaven
日本時代祭每年10月22日于京都平安神宮舉行,和葵祭、祇園祭合稱為京都三大祭典。
時代祭最初是為了紀念平安遷都1100年和平安神宮創(chuàng)建的祭典。江戶時代日本遷都后,京都人口銳減,到1873年只剩22萬人。當?shù)鼐用窈ε鲁鞘芯痛怂ヂ?,提出復興京都。其中一個想法是,在祭祀平安神宮時組織祭典游行,重演近代以前的生活與風俗。
時代祭再現(xiàn)了從平安時代到明治維新期間的京都,忠實再現(xiàn)古時裝束,整個游行隊伍大約有2000人參加,長達2公里。游行隊伍從早上九點出發(fā),行進4.5公里,最后一人要走到下午四點結束。
整個游行要用到12000多件古代人工制品,其中包括服裝、鞔具、裝飾物和鞋等等。這些物品根據(jù)詳盡的歷史研究加以仿造,運用相同材料加以制作或著色,以重現(xiàn)原貌。據(jù)估計總價值可達2100萬-2500萬美元。正因為此,人們有時將游行稱作“行走的博物館”。觀眾看到的不僅是一次服裝游行展示,他們同時還可以真實領略到京都豐富的歷史和民間傳統(tǒng)。(圖片來源:Flickr.com,攝影:Yves-Marie Pondaven,St é phane Barbery)
1、日本最早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平安時代)
2、管領細川氏(鐮倉時代)
3、相傳歌舞伎的創(chuàng)始者出云阿國(安土桃山時代)
4、德川城使上洛(進京)隊伍(江戶時代)
5、紀貫之之女(平安時代和歌圣手)
手持薙刀的巴御前,平安時代末期武將木曾義仲之妾(攝影:St é phane Barbery)
游行隊伍由維新勤王隊伍
——江戶時代晚期的一群武士帶領,
他們協(xié)助明治天皇推翻了幕府統(tǒng)治。
緊跟著是西鄉(xiāng)隆盛、坂本龍馬、織田信長、足利將軍、紫式部、清少納言等各時代著名人物。
藤原時代
常盤御前,源賴朝側(cè)室、源義經(jīng)之母(平安時代末期)
織田信長,戰(zhàn)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歷史上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并稱“戰(zhàn)國三英杰”
藤原公卿參朝隊伍(藤原時代)
真木和泉,江戶時代晚期,勤王倒幕運動的先驅(qū)者
城南流鏑馬列(鎌倉時代)
大原女
淀君
川端康成的著名作品《古都》一大特色即以京都各處名勝為背景,演繹人物故事,其中記錄了包括時代祭在內(nèi)的大量節(jié)日。在故事結尾他寫道:“在千重子的前發(fā)上飄落了少許細雪,很快就消融了。整個市街也還在沉睡著。就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
桂女
和宮(江戶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