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霞
(常州市金壇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江蘇 常州 213200)
針對難產以及嚴重的妊娠并發(fā)癥等,利用剖宮產術可實現母兒發(fā)病率、死亡率的下降。但是,近些年,我國無醫(yī)療指征的剖宮產比例逐漸上升。雖然剖宮產有著良好臨床應用價值, 但是剖宮產還會存在麻醉風險、手術意外以及遠期影響等,特別的對再次妊娠而言。一項針對產后出血的臨床調查研究顯示,孕產婦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產后出血。由于產后出血的嚴重性以及危害,特別是在剖宮產手術,比起陰道分娩更有可能出現產后出血,臨床上不僅需要嚴格控制剖宮產的指征,還需要注意剖宮產術的產后出血[2]。另外針對剖宮產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正確估計出血量,針對可能引發(fā)術中出血的因素做好預防,以減少出血,避免發(fā)生嚴重后果。本次研究共對40例擇期剖宮產術患者進行臨床分析,現具體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共納入擇期剖宮產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2~40歲,平均(27.45±2.13)歲。初產婦36例,經產婦44例。初次剖宮產36例,第二次剖宮產32例,第三次剖宮產12例。剖宮產指征包括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瘢痕子宮、多胎妊娠、高齡初產婦、巨大兒、羊水過少、肝內膽汁淤積、社會因素等。
(1)納入標準:①符合剖宮產手術指征;②擇期行剖宮產術;③患者或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2)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②合并精神障礙者。
80例研究對象均擇期行剖宮產術,做好預防治療。
1.2.1 子宮收縮乏力的預防治療
一旦胎兒脫離母體,為避免產后出血的發(fā)生可先對子宮進行按摩,并對子宮體注射縮宮素,劑量在20~40U之間,一旦發(fā)現胎盤娩出后產婦的宮縮情況不好則立即讓產婦設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2~0.4mg。如果上述操作仍然無法控制出血,使用紗布條對出血點進行壓迫止血,確保整個空間都被紗布條填滿,避免留下空隙導致出血不止。結合產婦個體情況考慮是否需要行子宮卵巢動靜脈吻合支縫扎術。針對子宮動靜脈上行支結扎都無效的患者應盡快縫合。
1.2.2 縫合止血
針對胎盤因素引起的出血采用8字縫扎的方式,在宮體部胎盤附著部位處行三角形、方塊形、品字形縫合。如果上述操作仍然無法控制出血需使用紗布條對子宮下段進行壓迫止血。
1.2.3 針對損傷出血
對于子宮切口出血迅速鉗夾止血。不管是采取哪一種縫合止血方法,確保將子宮娩出腹腔外。
1.2.4 針對凝血功能障礙性出血
積極糾正凝血功能。如果產婦上述治療手段均無法有效控制出血,應盡快通知產婦家屬告知其可能需要行子宮切除術。
分析80例剖宮產術中出血發(fā)生例數以及原因。跟蹤隨訪發(fā)生剖宮產術中出血患者的治療情況。
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完成數據的處理與對比,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卡方對其予以檢驗,計量資料則以(±s)的形式來表示,通過t對其予以檢驗,只有滿足P<0.05時,才可認為差異在統(tǒng)計學當中存在意義。
80例擇期剖宮產術中出血共發(fā)生13例,原因分別為子宮收縮乏力、損傷出血、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詳見表1。
表1 分析80例剖宮產術中出血發(fā)生例數以及原因
經過積極有效的預防治療,所13例剖宮產術中出血患者均搶救成功,無1例死亡。
在本次研究中,80例擇期剖宮產術中出血共發(fā)生13例,原因分別為子宮收縮乏力5例(6.25%)、損傷出血2例(2.5%)、胎盤因素4例(5.0%)、凝血功能障礙2例(2.5%)。經過積極有效的預防治療,所13例剖宮產術中出血患者均搶救成功,無1例死亡。
通過臨床研究與分析發(fā)現,正常情況下,子宮的收縮規(guī)律也有力,但是由于受到各種因素影響例如子宮肌纖維過度拉長、產婦生產過于疲勞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子宮的正常收縮,導致出現子宮收縮乏力情況。在預防治療過程中不要著急剝離胎盤是因為如果盡早剝離胎盤可能影響到肌纖維的縮復,提高增加出血量的可能性[3,4]。
因胎盤黏連或者前置胎盤等也會引導出血,特別是胎盤附著在子宮的下段位置,這個位置的子宮肌層比較薄,肌纖維收縮能力比較差,一旦肌束間血管無法得到有效壓迫很有可能引發(fā)出血。在宮體部胎盤附著部位處行三角形、方塊形、品字形縫合,能起到良好止血作用[5]。針對損傷出血,損傷出血的發(fā)生與多個因素有關,其中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是子宮切口兩側延裂,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與多個因素有關,包括子宮情況、生產時間、胎兒情況等。手術過程中還需要將子宮娩出腹腔,此舉的目的是方便手術的開展,另外能夠避免輸尿管損傷,降低血流速度,減少出血。
部分產婦之所以會出現產后出血與其凝血功能障礙有很大關系,實際上產婦懷孕過程中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出血的可能性本身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部分產婦由于自身的凝血功能存在問題因此導致出血。面對這種情況采取各種手段有效加強其凝血功能的恢復十分重要。正常情況下建議慢性疾病以及凝血障礙的婦女應采取避孕措施,一旦懷孕要及早入院發(fā)現潛在性危險因素,盡早入院分娩[6]。實際上,部分不符合剖宮產指征的孕婦,臨床上要鼓勵其自然分娩。特別是考慮到我國較高的剖宮產率以及剖宮產存在的風險。
綜上所述,針對擇期剖宮產結合產婦個體情況積極預防術中出血的發(fā)生,術前了解清楚病史、孕前史,做好產前各項檢查,特別是針對高危產婦而言做好預防,一旦出血剖宮產術中出血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