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鳳華
徐志摩曾說“庭院是一片靜,看當頭月好”,一種恬靜安謐,如春日小溪,在心頭潺潺流淌。
從前的院子四角見方、小巧玲瓏;內(nèi)砌花臺,蜂飛蝶舞;秋晨微霜,夏夜星月;其間把盞品茗賞月,每每進入“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詩化境界。
院里有一口井,木桶撞擊井壁,聲音空洞久遠?;蛴袛?shù)叢芭蕉、幾莖瘦竹,葉影疏疏,空翠濕人衣。小院里,茅檐低小,有耄耋老者和垂髫少年,就著桑木桌斗蟋蟀、下象棋、糊紙鳶,如入北宋范寬的畫境。
祖母坐在板凳上紡紗、結(jié)網(wǎng)。夕光濡染下,似一尊古希臘的雕像,令人生起“人冉冉而行暮”的悲涼。紡車鐫刻著滄桑往事的疼痛和甜蜜。石磙沉默寡言,躲在寂寥歲月里,透過厚重的塵埃,折射著生命的灼灼華光。祖母如一頭緘默的水牛,反芻著過往的苦難和清貧。鄰居月香嫂扭著楊柳腰,送來一籃鮮嫩的水紅菱。祖母隨即給人家送去一碗清炒螺螄。淡青色的炊煙,扭動成一幅蕩人心魄的水墨畫。
暮色里,農(nóng)人荷鋤而歸的談笑聲、喚羊吆牛聲隱約傳來,陳年舊事般,一種溫暖的親情縈繞胸際。讓人仿佛走進了王維筆下的渭川田家,一幅怡然自樂的晚歸圖。
從前的小院是一具巨大的敞口器皿,盛滿月光和清風。柿子樹如清簡的素描,秋風是鏡匣里的牛角小梳。小院平添“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的詩情畫意。
在從前的院子里,聽夜蟲的鳴唱如塤似弦,任濃濃的鄉(xiāng)愁汩汩流淌。我如一棵佝僂著腰的苦楝樹,吮吸著鄉(xiāng)村的精髓,渾身長滿善良和悲憫的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