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嬌玲,胡翠蓮,沈才群,侯瑋瑜
(廣東省中山市陳星海醫(yī)院,廣東 中山 528415)
乳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2]。進行放療是臨床上治療乳腺癌的常用方法。對乳腺癌患者進行放療,可控制其病情的發(fā)展,延長其生存的時間。但是,對乳腺癌患者進行放療,會在殺死其癌細胞的同時損傷其正常的細胞,從而使其照射處的皮膚上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紅斑、瘙癢、水皰等皮膚受損的癥狀。皮膚受損會明顯增加患者的痛苦,使部分患者因承受不了痛苦而放棄治療[3-4]。為了進一步研究減少進行放療時患者發(fā)生皮膚損傷的有效方法,筆者的團隊對在廣東省中山市陳星海醫(yī)院進行放療的乳腺癌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間在廣東省中山市陳星海醫(yī)院進行放療的48例乳腺癌患者。將這48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41~67歲,平均年齡為(54.0±5.2)歲;其病程為1~4年,平均年齡為(2.5±0.5)年。研究組患者的年齡為41~66歲,平均年齡為(53.5±5.0)歲;其病程為1~5年,平均年齡為(3.0±0.7)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放療及常規(guī)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患者在接受放療時極易產(chǎn)生恐懼、擔憂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講解進行放療的意義、流程、目的和注意事項,以消除其不良情緒,使其能夠以正常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2)對患者進行皮膚護理。⑴叮囑患者要保持皮膚的干燥和清潔。⑵告知患者在放療結束后不要對照射區(qū)的皮膚進行熱敷及擦洗,以免發(fā)生皮膚損傷。3)告知患者在進行放療期間要穿著寬松、柔軟的衣物,以免對其皮膚造成摩擦而發(fā)生皮膚損傷。4)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及飲食習慣,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以保證其攝入足夠的營養(yǎng),從而提高其免疫力,降低其皮膚損傷的發(fā)生率。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放療前期護理。⑴在進行放療前,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輕輕按摩需接受照射處的皮膚,同時在其需接受照射處的皮膚上涂抹蘆薈膠,并按摩至蘆薈膠徹底被吸收為止。⑵在進行放療前的半小時,使用溫水清潔患者需照射處的皮膚,以促進其皮膚的微循環(huán),防止其發(fā)生皮炎。2)對患者進行放療中期護理。告知患者在累計照射達到1000~2000 cGy時,其照射處的皮膚上會出現(xiàn)紅斑,避免其出現(xiàn)恐懼、不安等不良情緒。在患者出現(xiàn)紅斑時,護理人員可使用生理鹽水清潔其出現(xiàn)紅斑處的皮膚,然后使用慶大霉素對其出現(xiàn)紅斑處的皮膚進行濕敷,最后將含有中藥成分的藥膏涂抹在其皮膚的表面。3)對患者進行放療后期護理。告知患者在累計照射量達到2000~4000 cGy時,其接受照射處的皮膚上會出現(xiàn)水皰。對于較小的水皰,應避免使其發(fā)生破潰,以便讓其自然吸收;對于較大的水皰,應進行消毒、抽液、噴氧等處理,然后進行局部徹底清創(chuàng),并對抽取的水皰液和破潰處的組織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根據(jù)藥敏試驗的結果,為患者使用相應的抗生素進行治療,以免其發(fā)生全身感染。4)對患者進行放療末期護理。在患者的累計照射量達到5000 cGy時,其放療即將結束。此時應根據(jù)患者皮膚的實際情況,為其涂抹燙傷藥,并讓其外用金因肽等促進表皮生長藥,以防止其皮膚發(fā)生破潰。
觀察兩組患者放療結束后其皮膚Ⅰ度損傷、Ⅱ度損傷和Ⅲ度損傷的發(fā)生率。將患者皮膚損傷的程度分為皮膚Ⅰ度損傷、皮膚Ⅱ度損傷和皮膚Ⅲ度損傷。1)皮膚Ⅰ度損傷:在放療結束后,患者的局部皮膚上出現(xiàn)鮮紅色斑或暗紅色斑,其皮膚水腫的癥狀較輕,可有灼熱感及瘙癢感。2)皮膚Ⅱ度損傷:在放療結束后,患者的局部皮膚上出現(xiàn)急性炎癥性水腫性紅斑,其皮膚表面緊張且有光澤,形成水皰或在水皰破潰后形成糜爛面,可有灼熱感及疼痛感。3)皮膚Ⅲ度損傷:在放療結束后,患者的局部皮膚在發(fā)生紅斑水腫后極短的時間內出現(xiàn)組織壞死的現(xiàn)象,且在發(fā)生壞死后形成頑固性潰瘍,其潰瘍的深淺度不同,可感覺到劇烈的疼痛,其潰瘍面的愈合比較困難[5]。
將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放療結束后,研究組患者皮膚Ⅰ度損傷、Ⅱ度損傷和Ⅲ度損傷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皮膚損傷程度的比較[n(%)]
目前,臨床上對乳腺癌患者主要是進行放療。但是,進行放療會在殺死患者癌細胞的同時殺死其部分正常的細胞,從而對其照射處的皮膚造成可逆或不可逆的組織損傷。這些組織損傷會引起患者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導致其淋巴液回流受阻,從而使其形成局部充血反應,最終導致其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皮膚損傷[6]。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是接受放療的患者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主要是指在患者接受放療的半年內發(fā)生的皮膚損傷。此類損傷的發(fā)病期為2~3個星期,在停止放療后會持續(xù)一個月[7]。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皮膚Ⅰ度損傷、Ⅱ度損傷和Ⅲ度損傷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這說明,對接受放療的乳腺癌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明顯減輕其皮膚損傷的程度。筆者認為,對進行放療的乳腺癌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具有以下優(yōu)勢:1)為患者預防性使用慶大霉素等抗生素,可明顯減輕放療對其皮膚軟組織造成損傷的程度。2)對患者皮損處的皮膚進行局部噴氧,可有效地保證其皮損處皮膚的干燥,并可利用氧化原理加速其皮損處壞死組織的脫落,增加其正常細胞的生存空間。另外,對患者皮損處的皮膚進行噴氧,不僅可改善其血供,還可降低其微循環(huán)的靜水壓,減少其皮損處皮膚的滲出量,有利于其水腫的消退,加快其創(chuàng)面修復的速度。
綜上所述,對進行放療的乳腺癌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明顯降低其皮膚損傷的發(fā)生率,減輕其皮膚損傷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