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惠
(臨滄市中心血站,云南 臨滄 677000)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tǒng)發(fā)生缺陷的一種病毒。臨滄市是云南省HIV感染率較高的地區(qū)之一。自1990年在云南邊境的吸毒人群中發(fā)現(xiàn)HIV的感染者后,HIV便在靜脈吸毒的人群中開始迅速傳播。后來,HIV逐漸在普通人群中開始傳播。HIV的傳播途徑有多種,其中血液傳播是比較常見的傳播方式。通過加強對采、供血工作的安全管理,可降低HIV通過血液傳播的幾率。為了解近年來臨滄地區(qū)無償獻血者感染HIV的情況,筆者對臨滄地區(qū)的42 863名無償獻血者的檢測資料進行分析研究?,F(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臨滄地區(qū)的42 863名無償獻血者。這些研究對象均是來自臨滄地區(qū)的各個血站。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儀器有:ML-STAR LET 和 MLSTARCH-8加樣機、FAME16/20全自動酶免分析儀(生產廠家為澳斯邦)、TECAN SUNRISE酶標儀、TECANM12/4R洗板機。使用的試劑有:抗-HIV試劑、室內質控品,以上試劑均為中國藥品生物檢定所檢驗合格的試劑,且在有效期內。2)對這些無償獻血者均采用ELISA法進行抗-HIV檢測。檢測的方法是:(1)抽取無償獻血者2 ml的血液用于體檢。(2)分別使用1種國產抗-HIV試劑和1種進口抗-HIV試劑,嚴格按照抗-HIV試劑使用說明書上的要求和相關的SOP操作規(guī)程,對受檢者的血樣用ELISA法進行HIV抗體的檢測[1]。3)若使用一種試劑進行檢測的結果為陽性或使用兩種試劑進行檢測的結果均為陽性,則需重新采集同一受檢者的血樣,進行手工加樣,并用同種試劑對其血液進行復查。若復查后,抗-HIV試劑的結果仍顯示為陽性,則將該受檢者的血樣送往臨滄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確認實驗室,使用免疫印跡法(WB)對其血樣進行檢測,當WB檢測的結果為陽性時,方可判定該受檢者為HIV的感染者[2]。
在2014年至2016年,這42 863名無償獻血者HIV的感染率分別為0.5948‰、1.0513‰、1.7826‰,明顯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014年至2016年無償獻血者HIV感染率的對比
在感染HIV的50名無償獻血者中,男性患者、年齡在18~40歲之間的患者、職業(yè)為農民的患者、初中學歷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與其他患者相比均更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于在無償獻血者中,漢族人口、本地人口、已婚人群的基數(shù)較大,故民族、地域、婚姻狀況對于鑒別無償獻血者是否為HIV的易感人群無意義。詳見表2。
表2 感染HIV的50名無償獻血者的分布情況[n(%)]
HIV是一種攻擊人體免疫細胞、破壞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病毒。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危害性極大的一種傳染病[3]。HIV感染者會在HIV潛伏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之后才發(fā)展成艾滋病病人,且其易因機體抵抗力的極度下降而發(fā)生各種疾病,增加患者的死亡率?;颊咴诟腥綡IV時無任何臨床癥狀,一旦其病情發(fā)展為艾滋病,便會出現(xiàn)各種臨床癥狀。艾滋病患者在病情的初期,其臨床癥狀與感冒極為相似,隨著病情的加重,其臨床癥狀會逐漸增多,如皮膚、黏膜出現(xiàn)白念球菌感染、原因不明的持續(xù)性發(fā)熱、呼吸困難等。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在2014年至2016年,無償獻血者HIV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這50名感染HIV的無償獻血者多是性別為男性、年齡為18~40歲、職業(yè)為農民、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為了有效地降低無償獻血者的HIV感染率,筆者總結歸納了以下幾種防御措施:1)加強對HIV易感人群進行相關知識普及的力度。重點關注農民、男性、低學歷、18~40歲的獻血者。2)建立固定的獻血者人群,注意采集低危人群的血液[4]。對其感染HIV的可能性進行防控。3)以不同的形式對無償獻血、艾滋病防治和血液安全知識進行積極的宣傳。4)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yè)能力進行培訓的力度,并不斷改進和提高血進行液篩查的技術和方法,盡最大可能地提高HIV檢測的靈敏度及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進而最大限度地縮短艾滋病的窗口期[5]。5)提高對HIV感染者的排查能力,在充分尊重獻血者隱私的前提下,進行保密性的棄血工作[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