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高,張 雷,李先華
(廣西梧州市工人醫(yī)院,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yī)院腎內科,廣西 梧州 543000)
血管通路是指將患者體內的血液持續(xù)引至體外后再將其送回體內的一種途徑[1-2]。自體動靜脈內瘺是臨床上對終末期腎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常用的一種血管通路。永久性自體動靜脈內瘺是ESRD患者的生命線[3]。有研究發(fā)現(xiàn),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瘺的ESRD患者常會發(fā)生動靜脈內瘺狹窄及血栓形成,從而可嚴重影響其治療的效果和生命安全[4]。在本次研究中,梧州市工人醫(yī)院腎內科采用經(jīng)導管碎栓溶栓療法對15例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F(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從梧州市工人醫(yī)院腎內科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患者中抽選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30例患者均建立了腕部橈動脈 - 頭靜脈內瘺,其瘺管的使用時間為2~96個月;其中基礎疾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患者有9例,為糖尿病腎病的患者有13例,為高血壓腎病的患者有8例。將這30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5例患者。兩組研究對象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
為治療組患者應用經(jīng)導管碎栓溶栓療法進行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局麻后,對其右側股動脈進行穿刺。采用Seldinger技術將5F導管鞘置入內瘺動脈端,將導絲插入內瘺血管的閉塞段,然后將導管插入閉塞段。反復插拔并旋轉導絲、導管,以粉碎血栓,疏通血管。將30萬U的尿激酶溶解于120 ml的生理鹽水中,然后將此藥液經(jīng)導管注入內瘺動脈端內。完成注射后,向內瘺動脈端處注入造影劑,以了解此處是否仍存在狹窄的情況。為患者留置導管及導管鞘,然后將其送回病房。使用微量泵以4 ml/h的速度為患者持續(xù)泵注尿激酶溶液,泵注的時間為48~72 h。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U/d,連續(xù)用藥3 d。對患者進行血管造影復查,為其拔除鞘管,并對其穿刺點處進行壓迫止血。治療后,患者動靜脈內瘺內的血栓若完全消失,可繼續(xù)經(jīng)此通路對其進行血液透析治療。若溶栓失敗,應根據(jù)造影檢查的結果對其進行原血管重新造瘺術或其他血管的重新造瘺術[5]。為對照組患者應用局部動脈側直接穿刺后溶栓療法進行治療。方法是:在距離患者內瘺動脈端約2 cm處對其進行穿刺(將針尖指向內瘺側)。使用微量泵以20 ml/h的速度向患者的內瘺動脈端內泵注尿激酶溶液(含有10萬U的尿激酶和10 ml的生理鹽水)。完成泵注后,以4 ml/h的速度繼續(xù)向其內瘺動脈端內泵注尿激酶溶液,持續(xù)泵注48~72 h后,對患者進行多普勒彩色超聲檢查,若其動靜脈內瘺內的血栓完全消失,可繼續(xù)經(jīng)此通路對其進行血液透析治療。若溶栓失敗,應根據(jù)多普勒彩色超聲檢查的結果對其進行原血管重新造瘺術或其他血管的重新造瘺術。
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成功率、治療后其進行血液透析的有效血流量及治療后3個月內其動靜脈內瘺的通暢率。2)比較兩組患者中進行原血管重新造瘺術患者所占的比率和進行其他血管重新造瘺術患者所占的比率。3)比較兩組患者穿刺點血腫及感染、皮下出血、肺栓塞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使用SPSS18.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15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占86.7%)治療成功,治療后其進行血液透析的有效血流量平均為(280±10.1)ml/min;其中進行原血管重新造瘺術患者所占的比率為13.3%,進行其他血管重新造瘺術患者所占的比率為6.7%。治療后3個月內,其動靜脈內瘺的通暢率為80.0%。對照組15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占33.3%)治療成功,治療后其進行血液透析的有效血流量平均為(200±12.3) ml/min;其中進行原血管重新造瘺術患者所占的比率為20.0%,進行其他血管重新造瘺術患者所占的比率為53.3%。治療后3個月內,其動靜脈內瘺血管的通暢率為26.7%。治療組患者治療的成功率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后其進行血液透析的有效血流量大于對照組患者,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治療組患者中進行其他血管重新造瘺術患者所占的比率更低,P<0.05。治療后3個月內,治療組患者動靜脈內瘺的通暢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中進行原血管重新造瘺術患者的比率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
在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中均有2例患者發(fā)生穿刺點血腫、皮下出血、肺栓塞等并發(fā)癥,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均為13.3%;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相比,P>0.05。
近年來,隨著動靜脈造瘺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自體動靜脈內瘺已成為臨床上對ESRD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首選的血管通路[6-7]。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自體動靜脈內瘺成形術具有操作簡單、費用低廉、取材方便、長期通暢率高及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等優(yōu)點[8-10]。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瘺的患者常會發(fā)生動靜脈內瘺狹窄及血栓形成,從而可嚴重影響其治療的效果和生命安全。為了探究用經(jīng)導管碎栓溶栓療法治療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的效果,筆者對梧州市工人醫(yī)院腎內科收治的30例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患者進行了分組對比研究。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治療的成功率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后其進行血液透析的有效血流量大于對照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治療組患者中進行其他血管重新造瘺術患者所占的比率更低。治療后3個月內,治療組患者動靜脈內瘺的通暢率高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用經(jīng)導管碎栓溶栓療法治療動靜脈內瘺血栓形成的效果較好。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