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錦芬,張清彬,胡云官,劉 冰,詹春華
(1.廣州市老人院,廣東 廣州 510550; 2.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150;3.廣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220)
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水平升高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該病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兩種類型。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總數(shù)的90%以上。慢性牙周炎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慢性牙周炎的風險較高[1]。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并發(fā)慢性牙周炎,就會對其生活質量產(chǎn)生影響[2]。因此,臨床上應對2型糖尿病并發(fā)慢性牙周炎患者進行積極的治療。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對2型糖尿病并發(fā)慢性牙周炎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與半導體激光治療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間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并發(fā)慢性牙周炎患者。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3]:1)其病情符合臨床上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且均并發(fā)慢性牙周炎。2)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齦出血、牙齒咀嚼無力、牙痛、口腔異味等癥狀。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是[4]:1)血糖控制的效果較差,其空腹血糖的水平超過8.88 mmol/L。2)其功能完好的牙齒不足16顆。3)在入選本研究前的1年內接受過牙周治療。4)在入選本研究前的2個月內服用過抗生素或非甾體類抗炎藥。5)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6)病歷資料缺失或治療中斷。將這6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31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年齡為35~75歲,平均年齡為(46.83±8.69)歲;其2型糖尿病的病程為1~18年,平均病程為(7.64±3.17)年。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齡為37~74歲,平均年齡為(48.79±7.47)歲;其2型糖尿病的病程為2~16年,平均病程為(7.32±3.05)年。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方法是:對其全口牙齒進行X線檢查,明確其病變的范圍和程度。對于病情處于急性發(fā)作期的患者,用甲硝唑(用法是:口服,0.2 g/次,2次/d)和阿莫西林(用法是:口服,0.5 g/次,2次/d)對其進行抗感染治療,用濃度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其口腔,并在其牙周袋內涂抹鹽酸米諾環(huán)素軟膏。當其急性炎癥反應得到有效的控制后,對其進行齦下刮治術與齦上潔治術。對其進行齦下刮治術的方法是:用手工牙周探針或Florida牙周電子探針探測其牙周袋的深度,再用尖探針探察其齦下牙石的位置和大小。用濃度為1%的碘酊對其術區(qū)的牙齦、牙面和牙周袋進行消毒。根據(jù)其齦下牙石的分布情況,分批次地刮除其牙石。刮治完成后,用尖探針仔細探查其齦下牙石是否清除干凈,察看其牙根表面是否光滑。對患者進行齦上潔治術的方法是:用消毒液為其漱口,以減少其口腔內的菌落數(shù)量。用超聲波潔牙機或手動的潔治器去除其齦上的牙石、菌斑和色素,并對其牙面進行拋光。最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其術區(qū),在其牙齦和牙周袋內涂抹濃度為1%的碘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與半導體激光治療(對其進行牙周基礎治療的方法與對照組患者基本相同),但不對其進行齦下刮治術。在對其進行齦上潔治術后,用德國生產(chǎn)的XD-2半導體激光治療儀對其進行激光治療。先對其牙周袋進行激光照射治療,方法是:將半導體激光治療儀的功率設為2 W,用治療儀的光纖頭輕輕接觸其牙周袋的內壁,使光纖頭與其牙體長軸呈20°角,由下而上依次對牙周袋進行“之”字形照射。之后將半導體激光治療儀設為牙石清理模式,將能量設為100 mJ,將頻率設為15 Hz,將水量設為water 8,將接觸方式設為contact。用治療儀的工作頭輕輕接觸患者牙石的表面,使工作頭與其牙體長軸呈20°角。將工作頭由下而上依次在其牙周袋內進行提拉、移動,重復數(shù)次,直至將其牙石刮除干凈,將其牙根面刮治平整。將其牙石刮除干凈后,再對其牙周袋進行1次激光照射治療。最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其術區(qū),在其牙齦和牙周袋內涂抹濃度為1%的碘酊。
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6個月,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牙周探診深度(PD)及釉牙骨質界至袋底的距離。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6個月,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BI、PD及釉牙骨質界至袋底的距離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和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SBI小于對照組患者,其釉牙骨質界至袋底的距離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PD淺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SBI、PD及釉牙骨質界至袋底距離的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SBI、PD及釉牙骨質界至袋底距離的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3個月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6個月相比,P<0.05。
時間 SBI PD(mm) 釉牙骨質界至袋底的距離(mm)對照組(n=31) 觀察組(n=31) 對照組(n=31) 觀察組(n=31) 對照組(n=31) 觀察組(n=31)治療前 4.12±0.86 4.09±0.81 6.81±1.41 6.92±1.37 4.24±1.74 4.28±1.74治療后 3 個月 1.36±0.65 0.91±0.41* 3.04±0.65 2.54±0.44* 2.91±0.65 2.06±0.57*治療后6個月 1.35±0.64 0.96±0.42# 3.01±0.64 2.41±0.47# 2.88±0.61 2.03±0.52#
治療前,兩組患者Hs-CRP及TNF-α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和6個月,觀察組患者Hs-CRP和TNF-α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Hs-CRP及TNF-α水平的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Hs-CRP及TNF-α水平的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3個月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6個月相比,P<0.05。
時間 Hs-CRP(mg/L) TNF-α(g/L)對照組(n=31)觀察組(n=31)對照組(n=31)觀察組(n=31)治療前 2.72±0.86 2.09±1.81 9.21±1.41 9.12±1.37治療后3個月 2.06±0.65 1.51±0.41* 5.44±0.65 3.04±0.74*治療后6個月 1.93±0.64 1.06±0.42# 4.21±0.64 2.11±0.47#
目前,臨床上已將慢性牙周炎確定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發(fā)癥。糖尿病患者易發(fā)生慢性牙周炎的原因主要是其體內白細胞的趨化和吞噬功能減弱、骨基質形成減少及免疫能力下降,導致其抗感染的能力下降,從而使其口腔內的傷口愈合緩慢[6-7]。2型糖尿病并發(fā)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病情較單純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病情更為復雜,且更難以治愈[8-9]。過去,臨床上對此類患者主要是進行牙周基礎治療,但效果一般。近年來,臨床上在對此類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的同時,對其進行半導體激光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對此類患者進行半導體激光治療,不僅能清除其牙齒表面的牙石,還能殺滅其牙周袋內的細菌,從而可降低其病情的復發(fā)率[10]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2型糖尿病并發(fā)慢性牙周炎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與半導體激光治療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改善其SBI、PD、釉牙骨質界至袋底的距離及Hs-CRP和TNF-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