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仁松
(儀隴縣人民醫(yī)院,四川 儀隴 637000)
腎結石是臨床上常見的泌尿系統(tǒng)疾病。該病在青壯年男性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腎結石發(fā)病的原因是尿液中晶體物質的濃度升高或尿液的溶解度降低,使尿液中的晶體物質呈飽和狀態(tài),晶體物質在腎臟內(nèi)生長、聚積,就會形成結石。根據(jù)腎結石成分的不同,可將其分為草酸鈣結石、磷酸鈣結石、尿酸鹽結石、磷酸銨鎂結石、胱氨酸結石等類型。腰部疼痛、腹脹、排血尿是腎結石患者最典型的癥狀。臨床研究表明,及早對腎結石患者進行手術治療,能減輕其痛苦,提高其生活質量,且能避免其發(fā)生腎功能損害。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分析與比較對腎結石患者進行標準通道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與微通道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間儀隴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5例腎結石患者。按照這105例患者入院順序的單雙號,將其分為對照組(47例)和觀察組(58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9例,女18例;其年齡為26~73歲,平均年齡為(49.53±4.65)歲;其結石的最大直徑為2.1~5.3 cm,平均最大直徑為(3.43±0.51)cm。在該組中,有單發(fā)性腎結石患者44例(其中有鹿角形腎結石患者15例),有多發(fā)性腎結石患者3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35例,女23例;其年齡為25~72歲,平均年齡為(48.95±4.57)歲;其結石的最大直徑為2.3~5.1 cm,平均最大直徑為(3.41±0.49)cm。在該組中,有單發(fā)性腎結石患者50例(其中有鹿角形腎結石患者19例),有多發(fā)性腎結石患者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中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1)其病情符合臨床上關于腎結石的診斷標準。2)具有進行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的指征。3)其心肺功能、凝血功能和肝腎功能均無異常。3)臨床資料完整?;颊叩呐懦龢藴适荹2]:1)有腎臟手術史。2)合并有精神疾病或存在認知功能障礙。3)因存在異位腎、脊柱側彎、馬蹄腎而導致手術操作困難。4)中途退出本研究。
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微通道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使其保持膀胱截石位。在其患側的輸尿管內(nèi)置入輸尿管導管。改變患者的體位,使其保持俯臥位,保證其腰背部處于同一水平面。在C型臂X線機的輔助下,確定結石的位置、大小,定位目標腎盞。向輸尿管導管中注入生理鹽水,進行人工腎積水處理。在患者腋后線與肩胛下角線之間的肋緣(第12肋的下肋緣)進行穿刺,將穿刺針穿刺至目標腎盞內(nèi),見尿液滴出后即表示穿刺成功。經(jīng)穿刺通道置入斑馬導絲,在導絲的引導下用筋膜擴張器對通道進行擴張,自F8處擴張至F18處,保留F18剝皮鞘,構建經(jīng)皮腎通道。經(jīng)通道置入wolf 8/9.8型輸尿管鏡。在輸尿管鏡的輔助下確定結石的位置,然后聯(lián)用氣壓彈道碎石術與鈥激光碎石術將結石擊碎。用生理鹽水將碎石沖洗出來,用鉗夾將殘余的碎石夾出。在患者的輸尿管內(nèi)順行放置斑馬導絲,在導絲的引導下為其放置雙J管和腎造瘺管,最后退出手術器械,完成手術操作。術后持續(xù)夾閉腎造瘺管2 h,術后7 d取出腎造瘺管,術后5周取出雙J管。若患者的結石清除不徹底,應擇期對其進行Ⅱ期手術。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標準通道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方法是:對其進行麻醉和穿刺的方法與觀察組患者相同。穿刺成功后,置入斑馬導絲,在導絲的引導下用筋膜擴張器對通道進行擴張,由F8處擴張至F24處,保留F24剝皮鞘,構建經(jīng)皮腎通道。經(jīng)通道置入wolf 8/9.8型輸尿管鏡。在輸尿管鏡的輔助下確定結石的位置,然后聯(lián)用氣壓彈道碎石術與鈥激光碎石術將結石擊碎。用生理鹽水將碎石沖洗出來,用鉗夾將殘余的碎石夾出。在患者的輸尿管內(nèi)順行放置斑馬導絲,在導絲的引導下為其放置雙J管和腎造瘺管,最后退出手術器械,完成手術操作。術后持續(xù)夾閉腎造瘺管2 h,術后7 d取出腎造瘺管,術后5周取出雙J管。若患者的結石清除不徹底,應擇期對其進行Ⅱ期手術。
統(tǒng)計并比較兩組患者的Ⅰ期結石清除率、手術持續(xù)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后住院的時間及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情況。手術前后,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血清肌酐(Scr)和血清尿素氮(BUN)的水平。
用SPSS21.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的Ⅰ期結石清除率為78.72%(37/47),觀察組患者的Ⅰ期結石清除率為93.10%(54/58),二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83,P<0.05)。
觀察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手術持續(xù)的時間長于對照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術后住院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持續(xù)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及術后住院的時間(±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持續(xù)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及術后住院的時間(±s)
組別 例數(shù) 手術持續(xù)的時間(min)術中的出血量(ml)術后住院的時間(d)對照組 47 70.91±9.27 183.01±15.32 6.30±1.07觀察組 58 100.46±13.33 78.94±10.62 6.06±1.09 t值 13.250 40.644 1.144 P值 0.001 0.001 0.255
術前,兩組患者Scr和BUN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Scr和BUN的水平均明顯下降,與術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Scr和BUN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手術前后兩組患者Scr和BUN的水平(±s)
表2 對比手術前后兩組患者Scr和BUN的水平(±s)
注:*與同組術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Scr(μmol/L) BUN(mmol/L)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對照組 47 155.01±27.41 94.92±25.58* 9.78±1.43 5.13±1.65*觀察組 58 159.84±28.57 87.04±23.81* 9.91±1.95 4.87±1.02*t值 0.888 1.642 0.391 0.976 P值 0.377 0.104 0.696 0.331
術后,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
腎結石是一種常見的尿路結石。1976年,有醫(yī)生首次應用大通道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腎結石。但對腎結石患者進行大通道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術中需要將手術通道擴張至F34處,這會對患者的腎盞造成較為嚴重破壞,且碎石的效果不佳,結石的殘留率較高[3]。自2000年開始,臨床上逐漸采用標準通道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腎結石[4]。2001年,有醫(yī)生首次應用微通道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腎結石,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與用標準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相比,用微通道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該病能將手術通道縮短,術中只需將手術通道擴張至F18處(標準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的手術通道需擴張至F24~F26處),從而可減輕對患者腎盞造成的損傷,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且能提高碎石的效果。但在對腎結石患者進行微通道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時,由于縮短了手術通道,因此術中清除結石的速度較慢,可導致手術的時間延長。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與對腎結石患者進行標準通道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相比,對其進行微通道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能提高其結石的清除率,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但手術操作所用的時間較長。臨床上應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選擇最佳的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