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宇,任歡歡,黃玉龍,焦彩珍,張 繼
(1.西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蘭州 730070;2.西北師范大學地理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蘭州 730070)
PLA是一種無毒害、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主要運用于醫(yī)學、生物、環(huán)境保護等領域[1]。PLA出色的降解性、成膜性和良好的相容性,使其在短周期產(chǎn)品(包裝用膜、農(nóng)用地膜、一次性餐具等)的應用上比傳統(tǒng)塑料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但其質(zhì)脆、韌性差、成本高等因素阻礙了PLA的推廣應用[2-3]。因此,為了克服以上缺點,需要對PLA進行改性來增加其柔韌性;在PLA眾多的改性方法中,共混改性是最簡單和經(jīng)濟的改性方法之一。ATBC是一種環(huán)保型增塑劑,且與PLA有較好的相容性,能顯著增加PLA薄膜的柔性并保持良好的透明性;但增塑后的PLA薄膜在使用和儲存過程中小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增塑劑ATBC易發(fā)生遷移和集聚,導致PLA薄膜重新變脆[4][5]146[6]。PEG是一種結晶的水溶性聚合物且無毒、無刺激性;低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PEG是PLA薄膜較好的增塑劑,而較高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PEG是PLA薄膜良好的增韌劑,可使改性后的PLA薄膜柔韌性得到增強;PEG的端羥基易與電子受體基團如羰基發(fā)生締合反應形成氫鍵,另外還可與羧基進行酯化等反應[5]87-88[7-8]。EBS是一種無毒、性能穩(wěn)定的爽滑劑和擴散劑,在塑料改性中加入微量的EBS可以使塑料的加工性能和脫膜性得到增強。迄今,國內(nèi)外分別用ATBC和PEG改性PLA薄膜的研究比較多,但用ATBC和PEG共同改性PLA薄膜的研究報道較少;本文使用較高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PEG來改性已增塑PLA薄膜,考察了其對已增塑PLA薄膜的拉伸性能和減緩增塑劑ATBC的遷移、析出以及防止薄膜表面出現(xiàn)龜裂紋等方面的影響作用。在PLA復合薄膜中加入微量的EBS可以使ATBC和PEG在PLA基體中的分散性得到增強,改善它們之間的相容性,提高薄膜的拉伸和加工性能。
PLA,IngeoTM4032D,美國Nature Works公司;
ATBC,LS-001,深圳立山環(huán)保材料有限公司;
PEG,PEG-6000,韓國樂天集團;
EBS,PALMOWAX,廣州市全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三氯甲烷,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無水乙醇,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真空干燥箱,DZF-6030A,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涂膜器,BEVS 1806/100,廣州市盛華實業(yè)有限公司;
研磨儀,JXFSTPRP-24,上海凈信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
集熱式攪拌器,DF-101s,江蘇科析儀器有限公司;
萬能力學試驗機,Instron3340,美國英斯特朗公司;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NICOLET-is10,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
熱重分析儀(TG),Pyris Diamond TG/DTA,美國珀金 - 埃爾公司;
差示掃描量熱儀(DSC),STA 449 C,德國耐馳公司;
X射線衍射儀(XRD),D/max-2400,日本理學公司;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ULTRA PLUS,德國卡爾·蔡司股份公司。
原料干燥:將PLA顆粒在80 ℃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 h除去水分,PEG和EBS在60 ℃真空干燥箱中干燥8 h除去水分;
溶劑的配備:實驗所用溶劑按體積比三氯甲烷∶無水乙醇=99∶1混合而成;
PLA復合薄膜的制備:(1)制備純PLA薄膜:將配好的混合溶劑加入到密閉的平底燒瓶中,秤取干燥過的PLA顆粒加入到混合溶劑中,然后水浴恒溫磁力攪拌3 h,水浴溫度25 ℃,攪拌速率5 000 r/h;待PLA顆粒完全溶于混合溶劑后,用涂膜器在玻璃板上單向涂膜,然后置通風櫥內(nèi)揮發(fā)溶劑,待6 h后取膜、保存;(2)制備PLA/ATBC復合薄膜:將PLA和ATBC按照100/20、100/25、100/30、100/35、100/40的質(zhì)量配比加入到混合溶劑中攪伴溶解,制膜步驟同(1);對5組配方的薄膜制樣后進行拉伸性能測試,根據(jù)測試結果選取拉伸性能最優(yōu)的PLA復合薄膜配方進行下一步的改性實驗;(3)制備PLA/ATBC/PEG復合薄膜:將PLA、ATBC和PEG按照100/35/1.25、100/35/2.5、100/35/3.75、100/35/5、100/35/6.25的質(zhì)量配比加入到混合溶劑中攪拌溶解,制膜步驟同(1),篩選最優(yōu)配方方法同(2);(4)制備PLA/ATBC/PEG/EBS薄膜:在PLA、ATBC和PEG質(zhì)量比為100/35/5的配方中加入0.1份的EBS并制膜,制膜步驟同(1)并制樣進行拉伸性能測試;最后對每組配方最優(yōu)的PLA復合薄膜進行性能測試和結構表征。
拉伸性能測試:采用GB/T 1040.3—2006薄膜和薄片測試的標準,對PLA復合薄膜樣品進行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的測試,試樣類型為2型;測試時,將試樣提前置于測試環(huán)境中4 h以上,環(huán)境溫度25 ℃,測試速度300.0 mm/min;試樣尺寸為150 mm×20 mm×0.034 mm,每組測試5個樣條,測試結果取平均值;
FTIR分析:將PLA復合薄膜樣品經(jīng)液氮處理后置于研磨儀中研磨成粉末狀態(tài),取粉末樣品微量制得溴化鉀壓片,采用FTIR進行分析,掃描范圍為4 000~400 cm-1,分辨率為4 cm-1,并自動扣除大氣背景;
TG分析:將PLA復合薄膜樣品在氮氣氣氛下,以10 ℃/min的速率從室溫升到600 ℃,考察其熱失重情況;
DSC分析:將PLA復合薄膜樣品在氮氣氣氛下測定其熱性能,升溫速率10 ℃/min,測試溫度范圍為室溫至200 ℃;
XRD分析:對PLA復合薄膜樣品進行X射線衍射掃描,以CuKα為輻射源,管電壓40 kV,電流150 mA,在2θ角為0 °~70 °范圍內(nèi)進行連續(xù)掃描;
SEM分析:將PLA復合薄膜樣品表面用無水乙醇擦拭干凈后真空噴金2次,用SEM在5.00 kV高電壓和真空條件下考察薄膜樣品的表面微觀形貌特征。
從圖1中可以看出,隨著ATBC含量的增加,PLA薄膜的拉伸強度,減小,斷裂伸長率增加;在質(zhì)量比PLA/ATBC=100/35時斷裂伸長率達到最大值為262 %,拉伸強度為29.52 MPa,此時的增塑效果達到最佳;之后隨著ATBC含量的增加,薄膜的斷裂伸長率逐漸降低,這可能是由于ATBC的量過飽和,導致PLA高分子鏈段之間的自由空間增大,使得PLA高分子鏈之間耦合的極性作用力減弱,宏觀上表現(xiàn)出過柔易斷的現(xiàn)象。
圖1 PLA/ATBC復合薄膜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Fig.1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of PLA/ATBC composite films
圖2 PLA/ATBC/PEG復合薄膜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Fig.2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of PLA/ATBC/PEG composite films
從圖2中可以看出,增韌劑PEG的加入增強了PLA復合薄膜的拉伸強度,且薄膜的斷裂伸長率隨著PEG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當PEG的加入量為5份時,薄膜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分別達到了33.40 MPa和292 %,其拉伸性能達到最佳,此后隨著PEG的含量增加,薄膜的拉伸性能降低且薄膜表面有PEG析出,形成明顯的云霧狀斑點,致使薄膜透明性降低。
從圖3中可以看到,ATBC的加入使PLA薄膜的拉伸強度從62.66 MPa降低到29.52 MPa,斷裂伸長率從4 %增加到262 %;PEG的加入使PLA/ATBC復合薄膜的拉伸強度增加到33.40 MPa,斷裂伸長率增加到292 %。ATBC對PLA薄膜的柔性改善作用最大,是PLA薄膜很好的增塑劑;PEG的加入使PLA/ATBC復合薄膜的韌性得到增強,說明其與ATBC在改善PLA薄膜拉伸性能方面協(xié)同效應顯著。EBS的加入使PLA/ATBC/PEG復合薄膜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有小幅度的提升,且薄膜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誤差值最小,說明薄膜的力學分布更均勻,也反映出EBS使ATBC和PEG較好的分散于PLA薄膜中,其相容性得到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LA復合薄膜的拉伸性能。
—拉伸強度 —斷裂伸長率a—PLA b—PLA/ATBC=100/35 c—PLA/ATBC/PEG=100/35/5d—PLA/ATBC/PEG/EBS=100/35/5/0.1圖3 PLA復合薄膜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Fig.3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of PLA composite films
如圖4所示,在純PLA薄膜的FTIR譜圖中,2 999、1 460、1 387 cm-1處分別對應的是甲基的不對稱伸縮振動、不對稱和對稱彎曲振動峰,1 760 cm-1出對應的是羰基的伸縮振動峰,1 186、1 135、1 086 cm-1處為PLA分子中C—O的振動峰[9-10]。在PLA/ATBC復合薄膜的紅外光譜圖中,2 961 cm-1處出現(xiàn)較強的甲基伸縮振動峰,這可能是ATBC的增塑作用對PLA的甲基產(chǎn)生了影響;1 757 cm-1處出現(xiàn)一個羰基峰,而且其峰形變的尖銳,說明ATBC和PLA有較好相容性。在PLA/ATBC/PEG和PLA/ATBC/PEG/EBS復合薄膜的FTIR譜圖中,羰基峰出現(xiàn)在1 748 cm-1和1 749 cm-1處,它們的羰基吸收峰均向低波數(shù)方向移動,說明PEG的加入對PLA的羰基產(chǎn)生了作用,PEG的端羥基和PLA的羰基之間形成了氫鍵,使PLA的羰基吸收峰發(fā)生紅移。
1—PLA 2—PLA/ATBC=100/35 3—PLA/ATBC/PEG=100/35/5 4—PLA/ATBC/PEG/EBS=100/35/5/0.1圖4 PLA復合薄膜的FTIR譜圖Fig.4 FTIR spectra of PLA composite films
1—PLA 2—PLA/ATBC=100/35 3—PLA/ATBC/PEG=100/35/5 4—PLA/ATBC/PEG/EBS=100/35/5/0.1(a)TG (b)DTG圖5 PLA復合薄膜的TG和DTG曲線Fig.5 TG and DTG curve of PLA composite films
對PLA復合薄膜用TG法和DSC法分析了其熱性能。從圖5(a)中可以看出,純PLA薄膜的初始熱分解溫度較高,而其他3種薄膜的初始熱分解溫度較低,且它們熱降解曲線相似。由表1中數(shù)據(jù)可知,純PLA薄膜在失重5 %時的熱分解溫度(T5 %)為326.96 ℃,而PLA/ATBC、PLA/ATBC/PEG和PLA/ATBC/PEG/EBS復合薄膜的T5 %分別為221.70、230.35、232.35 ℃,T5 %明顯低于純PLA薄膜。這可能是因為低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ATBC、PEG和EBS熱穩(wěn)定性較差,在沒達到PLA分子鏈鏈解溫度之前已被熱分解。純PLA薄膜和PLA/ATBC、PLA/ATBC/PEG、PLA/ATBC/PEG/EBS復合薄膜的T50 %接近,且純PLA薄膜的分解溫度略高于其他3種薄膜。這可能是因為ATBC的加入,對PLA基體進行了很好的增塑作用,使得PLA高分子之間的極性作用減弱,高分子鏈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間,更容易產(chǎn)生自由移動,導致分子鏈段運動加快,在受熱條件下更容易發(fā)生熱分解。
表1 PLA復合薄膜的熱降解數(shù)據(jù)Tab.1 Thermal degradation data of PLA composite films
如圖5(b)所示,在DTG曲線中純PLA薄膜只有一個熱降解高峰曲線點;而PLA/ATBC、PLA/ATBC/PEG和PLA/ATBC/PEG/EBS復合薄膜出現(xiàn)2個熱降解高峰曲線點,進一步說明了ATBC,PEG和EBS的加入對PLA基體的熱分解行為的影響。對于第一次的最大分解溫度(Tmax1),PLA/ATBC復合薄膜、PLA/ATBC/PEG復合薄膜和PLA/ATBC/PEG/EBS復合薄膜的Tmax1分別為291.58、292.52、292.15 ℃,它們的熱降解溫度相近;純PLA薄膜、PLA/ATBC復合薄膜、PLA/ATBC/PEG復合薄膜和PLA/ATBC/PEG/EBS復合薄膜的第二次的最大分解溫度(Tmax2)分別為366.05、362.85、362.72、364.72 ℃,說明改性后的PLA基薄膜的熱穩(wěn)定性略有降低,但降低的幅度不大。
(a)PLA (b)PLA/ATBC=100/35 (c)PLA/ATBC/PEG=100/35/5 (d)PLA/ATBC/PEG/EBS=100/35/5/0.1圖8 PLA復合薄膜表面的SEM照片F(xiàn)ig.8 SEM images of PLA composite film surface
從圖6中可以得到,純PLA薄膜在69.43 ℃處發(fā)生玻璃化轉(zhuǎn)變,表現(xiàn)在曲線1上有一個玻璃化轉(zhuǎn)變階梯峰,其他3種薄膜在各自對應的曲線圖上沒有出現(xiàn)玻璃化轉(zhuǎn)變階梯峰,可推斷它們的玻璃化轉(zhuǎn)變溫度低于50 ℃;純PLA薄膜的熔融吸熱峰出現(xiàn)在169.7 ℃處,而其他3種薄膜的熔融吸熱峰出現(xiàn)在160.1、159.8、159.8 ℃處,說明適量ATBC和PEG的加入破壞了PLA分子鏈原有的極性作用,使得鏈段熱運動所需能量降低;在PLA復合薄膜的DSC曲線上都只出現(xiàn)一個熔融吸收峰,說明各組分之間的相容性較好;純PLA薄膜在其DSC曲線上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結晶放熱峰,而PLA/ATBC復合薄膜在76.34 ℃附近出現(xiàn)一個較弱的結晶放熱峰,PLA/ATBC/PEG和PLA/ATBC/PEG/EBS復合薄膜都在83.1 ℃附近有明顯的結晶放熱峰,說明適量PEG的加入可以改善PLA復合薄膜的結晶性能。
1—PLA 2—PLA/ATBC=100/35 3—PLA/ATBC/PEG=100/35/54—PLA/ATBC/PEG/EBS=100/35/5/0.1圖6 PLA復合薄膜的DSC曲線Fig.6 DSC curve of PLA composite films
1—PLA 2—PLA/ATBC=100/35 3—PLA/ATBC/PEG=100/35/54—PLA/ATBC/PEG/EBS=100/35/5/0.1圖7 PLA復合薄膜的XRD譜圖Fig.7 XRD patterns of PLA composite films
從圖7中可以看到,在2θ為16.5 °附近都出現(xiàn)一個衍射峰,但PLA/ATBC、PLA/ATBC/PEG和PLA/ATBC/PEG/EBS復合薄膜的衍射峰形較純PLA薄膜的衍射峰峰形發(fā)生了變化,峰形變的更尖銳;并且在PLA復合薄膜DSC曲線圖譜上可以看到,3種薄膜均有晶體放熱峰的產(chǎn)生,說明改性后的PLA復合薄膜有新的晶型生成,進而提高了薄膜的結晶度,增強了其性能。
圖8為PLA基復合薄膜在90 d后的SEM照片。如圖8所示,純PLA薄膜的薄膜表面有零星片狀凸起;其成分單一、脆性明顯,系典型的硬性材料形貌。PLA/ATBC復合薄膜的薄膜表面深色斑狀的聚集物質(zhì)是增塑劑ATBC,說明ATBC在PLA基體中發(fā)生了遷移和聚集;薄膜表面ATBC的聚集處有明顯的龜裂紋產(chǎn)生,說明ATBC的集聚破壞了PLA分子之間原有的結合力,并導致復合薄膜的力學性能降低,減少其使用壽命。從PLA/ATBC/PEG和PLA/ATBC/PEG/EBS復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圖像中可以看到ATBC也發(fā)生了遷移和集聚,但沒有出現(xiàn)龜裂紋;PEG雖不能阻止ATBC的遷移,但可防止薄膜表面龜裂紋的產(chǎn)生,說明PEG的端羥基與PLA分子中的羰基形成氫鍵,增強了分子間作用力,使得復合薄膜在保持柔韌性同時,也延長了其使用壽命。
(1)ATBC增塑PLA后,使得PLA分子之間的極性作用減弱并且有更大的自由空間,PLA分子鏈之間更容易產(chǎn)生自由移動,宏觀上表現(xiàn)為薄膜由脆性轉(zhuǎn)變?yōu)槿嵝院屠鞆姸冉档?、斷裂伸長率升高的現(xiàn)象;ATBC的加入使PLA復合薄膜的熱穩(wěn)定性有所降低;由于ATBC分子量較低,增塑后易出現(xiàn)遷移和聚集,并且薄膜表面出現(xiàn)明顯的龜裂紋;
(2)在增塑后的PLA薄膜中加入PEG,使得復合薄膜的拉伸性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熱穩(wěn)定性和結晶性也得到增強,并且有效地遏制了薄膜表面龜裂紋的生成,延長了PLA復合薄膜的使用壽命,說明ATBC和PEG對PLA薄膜的改性起到了很好的協(xié)同作用;微量EBS的加入,使ATBC和PEG更好地融合于PLA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PLA復合薄膜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