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顯勇,陳曉利,梁莊嚴,張 艷,袁才佳,周志雄,夏 勇,舒 洋,李鄧君
(1. 湘南學院醫(yī)學影像與檢驗學院,湖南 郴州 423000;2. 湘南學院附屬醫(yī)院檢驗科,湖南 郴州 423000)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種難治性的克隆性造血干細胞疾病,以無效造血為主要特征,通常合并一系或多系骨髓病態(tài)發(fā)育,其臨床起病隱匿,進展難以控制,疾病預后評價較為復雜。目前,臨床多采用骨髓涂片、骨髓活檢及基因檢測等方法對MDS進行診斷和預后評價,但檢測方法操作復雜,周期長,費用高[1]。血清標志物檢測具有方便、簡單、快速的優(yōu)點。近年來,有學者發(fā)現(xiàn)MDS患者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SF)、維生素B12(vitamin B12,Vit B12)和葉酸(folic acid,F(xiàn)A)等標志物水平異常升高[2-3]。因此,我們探討了SF、Vit B12和FA聯(lián)合檢測在MDS診斷和預后評估中的價值,尋找更為快速、簡便的診斷及預后評估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7年7月湘南學院附屬醫(yī)院就診的MDS患者55例,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齡25~85歲。所有患者均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4]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8年的標準[5]進行診斷和分型,其中難治性貧血(refractory anemia,RA)型13例、難治性貧血伴有原始細胞增多(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RAEB)-Ⅰ型18例、RAEB-Ⅱ型24例。以同期湘南學院附屬醫(yī)院體檢健康者50名作為正常對照組,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20~72歲,排除妊娠、酗酒、煙癮、嚴重營養(yǎng)不良、甲狀腺功能異常、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和接受器官移植者,近1個月內服用鐵劑、FA和Vit B12者也排除。
1.2.1 SF、Vit B12和FA測定 采集所有對象空腹靜脈血5.0 mL,1 760×g離心8 min,分離血清。采用cobas e602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瑞士羅氏公司)及配套試劑檢測血清Vit B12和FA水平。采用AU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Beckman-Coulter公司)及配套試劑檢測SF水平。
1.2.2 MDS預后危險程度分組 根據(jù)MDS國際預后積分系統(tǒng)(the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IPSS)[6-7]將55例MDS患者分為相對低危組(25例,其中RA型13例、RAEB-Ⅰ型12例,IPSS評分<1.5分)和相對高危組(30例,其中RAEB-Ⅰ型6例、RAEB-Ⅱ型24例,IPSS評分≥1.5分)。
1.2.3 隨訪 55例MDS患者中完整隨訪50例,隨訪至2017年7月30日,生存時間從MDS確診起至死亡或至2017年7月30日。病例資料來源于病例記錄或患者及家屬的電話聯(lián)系。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2個組之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q檢驗。IPSS積分及生存時間采用中位數(shù)(M)[四分位數(shù)(P25~P75)]表示。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評價3項指標在MDS危險程度評估中的價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線評價3項指標對MDS患者預后評估的價值,采用Log-Rank檢驗進行生存曲線的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MDS組3種亞型SF、Vit B12和FA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其中RAEB-Ⅱ型患者3項指標升高最為顯著。見表1。
相對高危組SF、Vit B12和FA水平明顯高于相對低危組(P<0.01)。見表2。
繪制各項目單項檢測的ROC曲線,同時將按IPSS分組的組別設為因變量,將3項指標設為協(xié)變量,進行二元邏輯回歸,計算概率值,以該概率值繪制3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的ROC曲線。結果顯示,SF、Vit B12和FA單項檢測區(qū)分MDS相對高危和相對低危的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分別為0.749、0.791和0.811,3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的AUC為0.907。見表3、圖1。
表1 MDS組與正常對照組SF、Vit B12和FA水平的比較 (±s)
表1 MDS組與正常對照組SF、Vit B12和FA水平的比較 (±s)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與RA型比較,#P<0.01;與RAEB-Ⅱ型比較,△P<0.01
組別 例數(shù) SF(ng/mL) Vit B12(pg/mL) FA(ng/mL)MDS組 55 494.86±210.66* 1 020.50±204.31* 12.22±5.38*RA型 13 286.21±104.67* 870.35±162.69* 14.71±4.54*RAEB-Ⅰ型 18 515.93±132.64*# 962.14±148.26*△ 15.02±5.20*△RAEB-Ⅱ型 24 592.08±225.07*# 1 145.60±190.29*# 20.23±4.53*#正常對照組 50 166.34±91.46 534.62±197.86 9.81±3.03 F值 60.891 67.608 37.662 P值 <0.001 <0.001 <0.001
表2 IPSS積分與SF、Vit B12和FA水平之間的關系 (±s)
表2 IPSS積分與SF、Vit B12和FA水平之間的關系 (±s)
組別 例 IPSS積分 SF(ng/mL) Vit B12(pg/mL) FA(ng/mL)相對低危組 25 0.5(0.0~1.0) 394.38±168.72 910.52±168.45 14.14±4.11相對高危組 30 2.5(1.5~4.5) 578.59±207.66 1 112.15±187.43 19.79±5.00 t值 3.561 4.158 4.518 P值 0.001 <0.001 <0.001
ROC曲線分析顯示,SF、Vit B12和FA的最佳臨界值分別為425.77 ng/mL、940.77 pg/mL和18.28 ng/mL,以大于最佳臨界值的MDS歸為預后不良組,小于或等于最佳臨界值的MDS歸為預后良好組。以SF或FA分組時,預后良好組中位生存時間與預后不良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Vit B12分組時,預后良好組中位生存時間明顯高于預后不良組(P<0.01);當以FA+Vit B12+SF(同時滿足SF>425.77 ng/mL、Vit B12>940.77 pg/mL和FA>18.28 ng/mL)分組時,預后良好組中位生存時間明顯高于預后不良組(P<0.01)。見圖2。
表3 FA、Vit B12和SF單項檢測和聯(lián)合檢測區(qū)分MDS相對高危和相對低危的價值
圖1 FA、Vit B12和SF單項檢測和聯(lián)合檢測的ROC曲線
MDS發(fā)病機制復雜,病情難以控制。大部分MDS患者的骨髓涂片形態(tài)特征缺乏特異性,且臨床表現(xiàn)及其分類復雜多樣,單純依靠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診斷MDS十分困難[1]。雖然近年來MDS在病理學、遺傳學、生物學、細胞免疫學及臨床研究等方面均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無論是骨髓涂片、骨髓活檢,還是染色體核型顯帶分析以及流式細胞術等均未發(fā)現(xiàn)診斷MDS的金標準[8]。
表4 SF、Vit B12和FA對MDS預后評估的價值[月,M(P25~P75)]
圖2 以FA、Vit B12和SF單項和聯(lián)合分組時的Kaplan-Meier生存曲線
近年來,有研究結果顯示MDS患者的血清標志物,如SF、FA和Vit B12水平異常增高[2-3]。一般情況下,腫瘤患者的SF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9]。李冰等[10]的研究結果顯示,MDS 患者SF水平明顯升高,高危型MDS患者的SF水平升高更為顯著,SF與MDS的不良預后有一定的相關性。周開慧等[11]的研究結果顯示,MDS患者SF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對照者(P<0.05),可為MDS的臨床診斷提供實驗室依據(jù)。FA和Vit B12是人體合成DNA過程中重要的輔酶,是不可或缺的造血因子之一。有研究結果顯示,在MDS不同亞型中,RA、難治性伴環(huán)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refractory anemia with ring sideroblast,RAS)、RAEB、轉化中的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 in transformation,RAEBT)患者血清Vit B12水平由低到高依次遞增[12]。本研究結果顯示RA型、RAEB-Ⅰ型和RAEB-Ⅱ型MDS患者SF、Vit B12和FA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進一步明確了這3項指標在診斷MDS中的意義。
在MDS的預后評估中,本研究根據(jù)IPSS將MDS患者分為相對高危組和相對低危組,然后檢測各組SF、Vit B12和FA水平。結果顯示,相對高危組SF、Vit B12和FA水平明顯高于相對低危組(P<0.01)。ROC曲線分析顯示,SF、Vit B12和FA單項檢測區(qū)分MDS相對高危和相對低危的AUC較小,分別為0.749、0.791和0.811,其價值有限;而3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的AUC較大(0.907),對MDS危險程度的評估具有更大的價值。SF、Vit B12和FA均為臨床常規(guī)檢測指標,聯(lián)合檢測簡單易行,回報臨床速度快,檢驗周轉時間短,有利于臨床對不同類型的MDS患者作出及時、準確的預后評價及治療決策。IPSS的預后危險程度分組相對復雜,并且是基于法美英(French-American-British,F(xiàn)AB)分型標準制定的,是否適用于MDS所有的WHO分型還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根據(jù)SF、Vit B12和FA聯(lián)合檢測結果劃分的高、低危組在MDS快速診斷和評估中可能具有更大的價值。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當以FA+Vit B12+SF(同時滿足SF>425.77 ng/mL、Vit B12>940.77 pg/mL和FA>18.28 ng/mL)分組時,預后良好組中位生存時間明顯高于預后不良組(P<0.01)。由此可見,SF、Vit B12和FA聯(lián)合檢測對MDS的預后判斷也有較好的價值。
綜上所述,由于其他腫瘤患者血清SF、Vit B12和FA均有不同程度的異常表達,因此這3項指標難以區(qū)分不同的腫瘤,在MDS中只能起輔助診斷的作用,臨床上還需根據(jù)骨髓涂片、骨髓活檢及染色體核型顯帶分析等方法進行確診。目前,血清標志物的檢測特異性和敏感性尚不能完全滿足臨床診斷的要求,但是由于其具有方便、簡單、快速的優(yōu)點,因此適合作為輔助診斷和快速預后評估的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SF、Vit B12和FA聯(lián)合檢測對MDS有輔助診斷價值,對MDS的預后評估也有較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