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玲 馮雪君 田鑫
摘 要: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有第二政治中心之稱,是迄今為止最大的自然山水式皇家園林。避暑山莊引自然山水入園,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容”的理念,展現(xiàn)出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四大特征: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建筑美與自然美的揉融、詩畫的情趣、意境的蘊含。這是中國古典園林區(qū)別于世界其他園林的特征之所在,更是當下現(xiàn)代園林藝術、環(huán)境設計、景觀營造等相關領域中我們應更去探究和發(fā)展的中國古典園林中“天人合一”的精髓。
關鍵詞:承德避暑山莊;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與自然美;詩畫情趣;意境含蘊;天人合一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有第二政治中心之稱,是迄今為止最大的自然山水式皇家園林。避暑山莊引自然山水入園,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容”的理念,避暑山莊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經歷清朝三代皇帝至建成歷時八十九年。
歷來皇家園林選址,首選就是可納自然山水入園的良址。在康熙所寫的一詩中有詳細的敘述:“萬幾少暇出丹闕,樂山樂水好難歇;避暑漠北土脈肥。“避暑山莊地處于燕山山脈連綿起伏的古北口外,附近奇峰怪嶺,意境悠遠,武烈河自東蜿蜒流過,熱河水源豐沛且有溫泉,康熙曾評價“水性雜苦甜,水芳即體厚。名泉亦多攬,未若此為首?!北苁钌角f夏季平均氣溫約22-24度,空氣清新涼爽,冬季北部高峻挺拔的獅子嶺擋住了西北方向的冷風,形成了山莊自己的小氣候,山莊內部土層比周圍山嶺的厚很多且土質好,又為園內植物提供了優(yōu)越的生長環(huán)境。
一、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理念之美
在中國古典園林造園的思想中,秉承自然有自己的靈魂之美,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容”的境界。
避暑山莊整體設計是尊從自然依山就勢,既是對自然的尊重與認可,更是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避暑山莊的結構布局依據山莊園林功能的需要來分析,并且融入周圍環(huán)境巧妙自然地將組群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建筑山水靈活分區(qū)后自然地分布于整個山莊。乾隆在園林藝術有很深造詣,相傳他衷愛江南風景園林,曾多次到江南游覽江南風景名園,因此南方典型園林,乃至各地名園勝景都集于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四周群山環(huán)抱,武烈河自東蜿蜒流過,園內有林木茂盛的山丘,千姿百態(tài)的松林覆蓋著山嶺,幽靜深邃的峽谷,平坦如茵的平原,迂回曲折的湖澤和溪流,集山、水、林、泉于一體,恰似中國地貌之縮影。據記載康熙曾親自順著蜿蜒的河道對避暑山莊的基址進行實地探查,決定不拆遷附近的田莊,也不砍樹木,保持這片原始的天然風致。整個山莊巧用地形依山就勢,理水、筑堤、造洲,保留了原有溪澗幽谷和峰回路轉的自然景觀,分別以不同的風貌帶給人以大自然的享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二、建筑美與自然美的揉融之美
可以將山莊建筑特色大致分為三點:首先,避暑山莊將南方的溫婉恬靜與北方氣勢磅礴完美結合在一起。正如山莊中仿蘇州獅子林而修建的“文園”,園內假山奇峻,亭臺水榭,布局緊湊,在不大的面積內集中了山水和建筑之美,是園林藝術史上“園中國”的代表;或如仿杭州西湖蘇堤和白堤而建造的“芝徑云堤”,相傳清帝酷愛江南風光,但又不能長時間逗留,故而在避暑山莊中修建了眾多江南風格的景致,時常游覽其中。
其次又如山莊“春好軒”,春好軒5間正殿坐北朝南,三進院落,乾隆為其親筆御題“花際霞峰”,此外東西方向上各3間配殿,殿后有一亭名曰“巢翠”。春好軒庭院內古松參天,郁郁蔥蔥,清爽舒適,海棠飄香,沁人心脾,庭院周圍古樹成蔭,朱梁碧瓦,建筑與景致相映成趣。
再次建筑色調與山莊整體景觀的自然融合。山莊建筑青灰色調的屋頂及墻壁,朱紅色的廊柱,隨著時間季節(jié)的變化又與山莊中的花草樹木相互渲染,增強了山莊季節(jié)的色彩。
三、詩畫的情趣之美
整個山莊猶如一幅融入時間和空間的畫。而避暑山莊和周圍寺廟建筑題刻和匾額則為我們展開了這幅畫卷中中國傳統(tǒng)文學典籍之美。山莊清舒山館東鏡湖小島上建有“戒得堂”,取自康熙一方閑章“戒之在得”即《論語季氏》:“子日:君子有三戒,少之時,氣血未定,戒之在色。”避暑山莊正宮主殿,修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乾隆十一年用楠木改建,故亦稱楠木殿,殿內康熙親題“澹泊敬誠”匾額,取自諸葛亮《誡子書》“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山莊之中文學典籍之美應提到文津閣,“析木之次麗乎天,龍門知名標乎”。乾隆在《文津閣記》中寫道:“欲從支脈尋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币馑际钦f要獲得知識,要追源溯流去探究。在蘇東坡的《赤壁賦》中寫到“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苯饔新?,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叭绻阆塍w會這一詩畫之美那就到山莊的“月色江聲”,晴朗的夜晚,皎潔的月光,清靜的湖水,你會感到夜色中山莊的靜謐。
四、意境的含蘊之美
與其說避暑山區(qū)是風景園林創(chuàng)作,更不如說是順應自然追求自然情趣的藝術思想。如避暑山莊通過“分景”手法,增加動觀空間景色層次,使身在園中的人體會到移步換景之感;還通過“隔景”手法運用建筑的門洞、長廊、窗等使空間之間相互滲透,隔而不斷,有隔亦有通。避暑山莊還展現(xiàn)了含蓄的障景手法,用建筑或實物阻擋視線后使人感到“山窮水盡“而望而止步,但深入之后又會收獲“柳暗花明“之感。此外山莊中處處滲透著框景、借景等如畫的意境,又如山莊中展現(xiàn)了詩畫之美的“月色江聲”,置身其中你會真切體會到是如何以建筑、園墻的窗、門洞等為畫框書寫一幅幅圖畫。又如避暑山莊西北山峰最高處的“四面云山”,身處四面云之中數百里外山巒云影盡收眼底。伏暑時亭中四面長風蕭爽如秋。四面云山巧妙把山莊之外的山巒云?!敖琛钡綀@內,是園林造景中借景技法的典范,為山莊造就了無限風景。避暑山莊另一處借景是三十六景中的南山積雪亭,無論春夏秋冬都可以在此看見承德僧帽山上的白雪。與此相對的是北山之巔的北枕雙峰,也是山莊主要借景之一,可以欣賞山莊以北百里之迢的黑山、金山,乾隆曾為此題詩“欲排云霧叩仙關,咫尺羅天即此山。卻喜晴明聊縱自,灤河如帶一灣灣”。
五、細節(jié)之美
避暑山莊中園路貫穿全園,聯(lián)系著各個景點和園區(qū),穿過草原,環(huán)繞水邊洲島之上,此外各種平橋、拱橋、曲橋、榭橋、堤橋豐富了園路的同時各自又成為一個景點。園路的細節(jié)上通過鋪裝形式及色彩、材質的變化運用,暗示了空間的性質和景點的轉換,與周圍的湖光山色融為一體。山莊的林下、亭旁、水邊、橋岸都點綴著各色景石,文津閣中對假山的應用發(fā)揮到了極致,園中蹬道時而如峰巒重疊之間,時而猶如入洞壑之內。又如滄浪嶼中用太湖石堆疊而成的假山,瘦、透、漏、丑、皺于一體,掛瀑于其中噴涌而出,山石上老藤盤繞,充滿傳統(tǒng)古典園林意味。避暑山莊山水布局、植物種植、亭廊構建等都以營建舒適宜人的環(huán)境為初衷,以光影、氣流、溫度來創(chuàng)建山莊的氣候,尤其是山莊中樹木花卉等植物有機配置,山莊中幾乎每一景都離不開豐富多樣的植物,其帶來的節(jié)奏和韻律是形式美的法則,也是園林藝術中構圖美的標準之一。
避暑山莊中濃郁的江南情調、無垠的塞外風光,集南北風景于一處,可謂移天縮地在君懷。在其造園藝術上巧于因借,突出自然美,為了居住游憩生名而隨形融景布置的殿齋亭榭,是前所末有的以天然山水見勝的宮苑。它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杰作,享有“中國地理形貌之縮影”和“中國古典園林之最高典范”的盛譽,所展現(xiàn)出的藝術魅力是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建筑美與自然美的揉融,是詩畫的情趣更是意境的含蘊。這是中國古典園林區(qū)別于世界其他園林的特征,更是當下園林藝術、環(huán)境設計、景觀營造等領域我們應更去探究和發(fā)展的中國古典園林中“天人合一”的精髓。
參考文獻:
[1]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肖亮瓊.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傳統(tǒng)哲學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