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元,肖濤,成凱,趙士祥
(1.大連理工大學 盤錦產(chǎn)業(yè)技術(shù)研究院,遼寧 盤錦 124221;2.吉林大學 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春 130022;3.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長春 130011;4.吉林紫金銅業(yè)有限公司,吉林 琿春 133300)
伴隨著國民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大氣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1-3]。掃路車作為道路清掃環(huán)保設(shè)備在提高作業(yè)效率的同時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而吸嘴作為掃路車吸塵系統(tǒng)的核心部件,其工作性能舉足輕重[4-6]。本文利用CFD方法對吸嘴工作時的離地間隙展開分析,探究最佳離地間隙,提高道路清掃車的除塵性能。
圖1 反吹式吸嘴示意圖
圖1為反吹式吸嘴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主要由吸塵口、反吹口、吊耳和支撐輪組成。
1)連續(xù)性方程:
式中:ρ為流體密度;ν為流體速度。
2)動量方程:
其中校正壓力
式中:k為湍流動能;ε為動能耗散系數(shù)。
吸嘴工作時的離地間隙是通過橡膠支撐輪來保證,離地間隙的大小則直接影響垃圾進入風道的效果,即影響掃路車的清掃效果。仿真中設(shè)定車速為5 km/h,離地間隙δ分別為5 mm、10 mm、15 mm、20 mm,根據(jù)塵粒啟動理論對近地面的速度場進行評定分析。為了從數(shù)值上更為直觀地分析吸嘴設(shè)計的合理性,在近地面平面上取27個
圖2 檢測點分布示意圖
檢測點[7-9],如圖2所示。
離地間隙與測點速度變化規(guī)律曲線如圖3所示,其中(a)、(b)、(c)分別為Y=45、Y=230、Y=405上測點的速度大小。
由圖3(a)與圖3(c)可知,不同離地間隙下測點速度隨著X坐標的變化趨勢較一致。隨著X坐標值的增大,以X=1150 mm為界,不同離地間隙測點速度均先增大后減小,相同測點處速度值隨著離地間隙的減小而增大。這是因為吸塵口在吸嘴行駛方向的右側(cè),吸塵口附近處吸塵功率及真空度均較大,從而使得近吸塵口處速度增大。在X=1300 mm(即測點1及測點19)處速度減小,這是因為測點1接近右側(cè)及后側(cè)進氣面,真空度小,所以速度低。相同測點不同離地間隙下,離地間隙越小,吸嘴密閉性好且真空度大,因此吸塵效率較高,測點流速值較大。從圖3(b)可知,隨著X坐標值的增大,測點速度呈現(xiàn)出增大趨勢,不同離地間隙下均在X=250 mm(即測點17)處出現(xiàn)駐點。對比不同離地間隙的近地面矢量圖發(fā)現(xiàn),以圖4 δ=10 mm為例,檢測點17處于“λ”型低速區(qū)域;從圖4中不難看出,反吹式吸嘴在工作時,氣流均由外向內(nèi)流入,實現(xiàn)了無二次揚塵。根據(jù)砂礫啟動速度[10-12],離地間隙δ不大于10 mm較合適。
圖3 離地間隙與測點速度變化規(guī)律曲線
圖4 δ=10 mm近地面矢量圖
圖5 總除塵效率與車速和離地間隙的變化趨勢
除塵效率是衡量吸塵口吸塵性能的重要指標[13-15],圖5為總除塵效率與車速和離地間隙的變化趨勢。相同車速下,離地間隙越大,則總除塵效率越低;相同離地間隙下,隨著車速的不斷提高,總除塵效率下降,當車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時,總除塵效率以較快的速度開始下降。
車速相同情況下,離地間隙越大則密閉性較差,真空度下降,吸塵功率減小,致使氣流速度減小,根據(jù)塵粒啟動原理,速度的降低導致部分顆粒無法正常啟動,所以相同車速下,離地間隙大吸入顆粒少,除塵效率低。
離地間隙相同情況下,以δ=10 mm為例,當車速分別為5 km/h和15 km/h時,Y=1170 mm截面處靜壓力分布如圖6所示。吸嘴底部出現(xiàn)滯留區(qū),隨著車速的提高,滯留區(qū)個數(shù)增加且有向吸嘴邊界移動的趨勢。近吸塵口處低壓區(qū)面積增大、壓力值降低,降低了吸嘴的“有效工作效率”。
圖6 截面Y=1170 mm靜壓力分布
1)該反吹式吸嘴離地間隙δ不大于10 mm時,吸塵功率較大;2)吸嘴離地間隙δ=10 mm時,近地面存在“λ”型的低速區(qū)域;3)車速及離地間隙均對總除塵效率影響較大,相同車速下,離地間隙越大則總除塵效率越低;相同離地間隙下,隨著車速的不斷提高,總除塵效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