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江東
【摘要】弗洛姆的人本主義哲學思想深受馬克思和弗洛伊德這兩位前輩大師的影響,然而他并沒有亦步亦趨,而是在長期研究二者的學說思想的過程中漸漸形成了獨具風格的哲學學說。當然,弗洛姆的思想受到多重學術思想和不同文化觀念的Ag撞交融,有其廣泛的理論淵源。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人道主義傳統(tǒng)的理論、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學說、猶太民族的宗教倫理文化以及存在主義哲學思潮是弗洛姆思想形成的主要理論來源。
【關鍵詞】弗洛姆 救贖思想 理論淵源
一、馬克思的人學思想
弗洛姆認為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人的需要、人的異化、人的自由、人的發(fā)展等的論述是全面而又科學的,并受到馬克思學說的影響,也同樣堅信人類最終將走向社會健全、人得到真正的自由并全面發(fā)展的光輝未來。
從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認識過程來看,他從人的類本質角度轉入具體的社會人的角度,亦即遠離了人的生物性而接近人的社會性與歷史性。弗洛姆則認為人性是諸多方面的綜合體,人雖不可能擺脫生物需求,但人主要是社會存在物,人性主要取決于社會歷史和文化的因素的影響。在這一層面上,弗洛姆直接繼承了馬克思運用社會歷史觀的方法來認識研究人,大大增強了學說的科學性。弗洛姆受到馬克思的人性理論的影響,將人看作是社會歷史性的存在,并從所處社會的經濟文化結構來分析人的本質和生存需要。
弗洛姆還深受馬克思異化理論的影響,提出了社會總體異化理論。在弗洛姆看來,資本主義社會已經成了全面異化的社會,異化現(xiàn)象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自由、民主、工作、消費等都發(fā)生了嚴重的異化。弗洛姆在馬克思科學揭示異化的社會根源的基礎上引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從文化和心理學角度來闡釋當代社會總體異化的現(xiàn)象,認為異化是一種心理體驗,是一種病態(tài)的心理現(xiàn)象,相比馬克思的異化學說而言,弗洛姆的異化概念無疑是對異化理論的有益補充,也是對異化理論的深入和擴展。弗洛姆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經濟、政治、社會關系、生產和消費領域都表現(xiàn)為異化狀態(tài),這些狀態(tài)的存在是弗洛姆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現(xiàn)實基礎,他認為異化也是人的精神和心理上的感知和體驗。
弗洛姆繼承了馬克思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理念。弗洛姆認為當代人獲得的這種獨立性自由是一種消極的自由,若要超越這個悖論,擺脫個體獨立后的孤獨與無助,就應該追求真正意義上的自由,這種積極的自由要靠人的自發(fā)的活動和創(chuàng)造性行為來實現(xiàn),人的情感、理性和意志等不受到任何壓抑和禁錮,既保全了自我的完整性,而且“個人作為獨立的自我存在,但并不孤立,而是與世界、他人及自然聯(lián)為一體”,這種擁有內心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達到了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的統(tǒng)一,從而遠離普遍的人性異化和人格病態(tài)。弗洛姆的本體自由觀,高揚人的主體性地位,極大地肯定了人存在的內在本質,無疑是種深刻獨到的創(chuàng)見。弗洛姆認為“自由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條件”,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強烈批判也是為了尋求解放人類并使人得到健康自由全面的發(fā)展這一最終理想和終極自標。只有充分發(fā)揮了人具有的特質和潛能,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與馬克思的展望基本一致,弗洛姆對人類的發(fā)展和未來充滿了信心。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
弗洛姆身為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代表人物,自然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深刻影響。清醒地審視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局限性,弗洛伊德過于強調人的生物性,而忽視了人的社會性。弗洛姆并非盲目地繼承弗洛伊德的思想,甚至對他的一些觀點持明確的批判態(tài)度,并對其學說進行了重新闡釋與修正,弗洛姆將學術研究的重點,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所強調的人自身的心理生物等內部因素轉向強調社會歷史文化等外部因素,其綜合了馬克思的社會學學說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融入了更多的社會和歷史元素,使自己的人道主義學說更具客觀性和科學性。
然而,弗洛姆并不認同弗洛伊德將無意識僅理解為人的本能和性欲,并將人類一切精神活動的基礎歸結為無意識和本能欲望的觀點。弗洛姆認為,人是種種社會力量和制度的產物,社會、歷史、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都會對人格的形成機制和過程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弗洛姆進而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社會無意識”這一理念,認為社會的大多數成員在社會重重規(guī)則的約束和壓力下會產生的普遍被壓抑的心理領域。弗洛姆運用此理論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對社會全體成員思想情感的壓抑和限制,從而加深了人的精神的不健全。因此弗洛姆就自然地回到構建理想的社會以保全人的精神健全的思想理路上來。
在對弗洛伊德性格分析理論的借鑒與改造的基礎上,弗洛姆提出了著名的“社會性格”理論,認為社會性格是每個具體社會中的整體大眾所共有的性格結構的主要模式。弗洛姆在此摒棄了弗洛伊德的性驅力決定性格的見解,認為社會性格的形成受到社會生產方式和意識形態(tài)等社會因素的主要影響。弗洛姆認為社會性格在經濟基礎轉換為意識形態(tài)的過程中起到中介的作用,它與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tài)構成一種雙向互動的關系,這是弗洛姆極有價值的創(chuàng)舉。社會性格理論填補了馬克思理論中的心理向度,在此也可看出弗洛姆從思想理論上綜合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努力。弗洛姆把個體心理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將微觀分析和宏觀考察有機結合,深入全面地分析人與社會的關系,為實現(xiàn)人的救贖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人道主義傳統(tǒng)及其他
弗洛姆繼承了人道主義傳統(tǒng),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和工業(yè)文明所導致的人性異化扭曲的現(xiàn)狀,努力建立起以人為本的、旨在使人擺脫生存困境并最終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人道主義思想體系。作為典型的人本主義學者,弗洛姆希望以個人的努力來達到改善現(xiàn)實世界的宏愿,在此可以深深體會到弗洛姆先生悲天憫人的淑世精神和拯世救人的人道主義情懷。
(一)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
弗洛姆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重要成員之一,自然深受學派思想的影響,弗洛姆的人格結構和心理機制理論就是學派社會批判理論研究的方向之一,弗洛姆借鑒吸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理論,并以之為基礎,將其與經典馬克思主義學說緊密結合起來,探尋人異化的根源,對資本主義社會始終堅持批判的立場,這些為學理念和研究方法都與法蘭克福學派一脈相承。
(二)猶太民族文化和宗教倫理
弗洛姆出生于正統(tǒng)的猶太人家庭,從小就接受了正式的猶太倫理的教育,《舊約全書》中的故事對弗洛姆有很深刻的影響,弗洛姆了解到猶太民族對人本身的尊重和對自由獨立的不懈追求。猶太民族注重民族文化和家庭觀念,尋求個體與社會關系的統(tǒng)一,關注個人的獨立與成長,以及自身潛能的實現(xiàn),最終達到個體走向具有完美人格的“上帝”,猶太教倫理中的“原罪”和“救贖”的教義在弗洛姆童年時便給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上種種對弗洛姆的學思生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成為后來弗洛姆構建思想體系的重要基礎。
此外,弗洛姆于1926年開始接觸并研究佛教禪宗思想,后來與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大拙合著了《禪宗與精神分析》一書,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弗洛姆將禪宗的“明心見性”X”頓悟成佛”的旨趣與精神分析學結合起來,認為禪宗洞察生命本性并指出了心性開悟、達到自在解脫的道路,這與弗洛姆孜孜以求的救贖人類的目的正好相伴,現(xiàn)代人的心靈和精神在生存環(huán)境中遭受的壓抑扭曲,正可以在禪宗的修為實踐中得到緩釋和解放,享受到“開悟”的心理體驗,得到心靈的凈化,從而避免了精神的瘋狂和病態(tài),最終使人走向精神健全和人格完善。
(三)存在主義哲學思潮
弗洛姆曾在海德堡大學求學,他的第一位哲學導師便是著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雅斯貝爾斯認為哲學應該從存在者出發(fā),也就是從人本身出發(fā),關注人在種種危機中的生存問題,認為人應該發(fā)揮能動性來超越自身的自然性和客觀性,成為一個自由的、返本歸元的真正的人。存在主義哲學的中心問題是人的存在,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努力在支離破碎的世界和人性之中找到賴以依存的家園和歸宿?,F(xiàn)代性文明的發(fā)展和戰(zhàn)爭的威脅,使人的生存問題變得無比重要,存在主義的這些理論成就都深深地影響到弗洛姆的思想軌跡,弗洛姆對人在現(xiàn)代失序社會中的異化問題和生存狀態(tài)的高度關注,他渴望通過自己的哲學思考以解決人的生存困境的努力,都與存在主義哲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 .人民出版社,1960.
[2][美]弗洛姆.逃避自由[M].劉海林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2.
[3] [美]弗洛姆.在幻想鎖鏈的彼岸[M].張燕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