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匯聚到大城市為謀得更好的發(fā)展前途。我國本身就是人口大國,去往大都市謀發(fā)展的想法無疑給大城市人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影響,類似于南寧這樣的省會城市面臨著人口眾多,社會公共設施分布不足,城市空間擁擠等諸多問題。因此,怎樣從已經如此擁擠的城市獲取更多的空間成了許多城市規(guī)劃過程中所需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而廢棄空間再利用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廢棄空間;景觀改造;自然空間
一、環(huán)境分析
位于南寧市大化路旁的一段鐵路已經廢棄多年,周圍被工廠和倉庫圍繞,附近是大面積的城中村,居住著當地村民。該區(qū)域已經無人治理多年,工廠排出的廢水順著鐵路邊沿的排污道流出,附近居民的生活垃圾隨地排放,導致蚊蟲滋生,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氣味。附近居民利用廢棄鐵道之間的空地自行開發(fā)出了自家的“菜園子”甚至枕木與枕木之間都種上了蔬菜。這樣的隨意種植開墾無疑對廢棄的鐵路產生破壞。廢棄的鐵道因無人看管已經被嚴重腐蝕,腐蝕后的銹水滲入土壤,村民在這樣的土壤上種菜無疑對村民的身體會產生危害,從而產生惡性循環(huán)。不恰當的使用廢棄空間對附近居民的身心產生消極影響愈演愈烈。
(附近居民自行在鐵道旁開墾土地)(許多孤巢老人生活在這里)
二.設計定位分析
經考察發(fā)現,該區(qū)域附近沒有休閑娛樂設施,附近道路狹窄車流量大,周圍城中村、居民樓環(huán)繞左右。而這條廢棄的鐵路是抗戰(zhàn)年代輸送物資的貨運鐵路,兩旁還存有一座貨運倉庫,具有歷史意義。因此,設計意在保護原有鐵路及設施為主,保留城市記憶,改善周圍居民生活狀態(tài),創(chuàng)造出一個既可以供居民游玩又充當道路的空間。
三.設計方案分析
在設計方案中,充分利用兩旁月臺中間火車道區(qū)域的下沉空間,下沉空間為最嚴密的陰角空間,在陰角空間中進行設計可以給人帶來一種把人擁抱在里面的溫暖、完整的安逸感。在室外設施的設計中,設有木質健身活動平臺。小廣場式的公共活動場所可以供附近居民休閑散步,享受周圍新鮮的空氣。主次道路交錯分布,滿足居民的出行需要。但在設計中考慮到了該廢棄車站的歷史意義,所以在改造過程中保留了原有的鐵軌位置,基本上保留舊廠房滄桑的外觀,并增加植被數量,重新規(guī)劃周邊工廠的排污通道,滿足了整個場景環(huán)境美化的需要,改善了空氣質量,使該區(qū)域成為城中村的一片綠洲。在整體上看,該設計方案把原來的廢棄空間打造成了既是廣場、游園又是道路的空間,使廣場道路一體化做到了密接,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空間。
四.廢棄空間再利用的意義
在視土地如黃金的現代都市里,對于廢棄或者閑置空間的再利用是急需廣泛開展的,讓空間得到更大效率的利用,也是當代設計師以及從事設計行業(yè)者所應該考慮的。在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中,類似于廢棄鐵路這樣的廢棄、閑置空間還有很多,可以將這些空間重建成服務市民的公共空間,創(chuàng)造自然的建筑空間,既利用了廢棄空間,又以人為本,服務市民。
參考文獻:
[1]隈 妍吾.自然建筑[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蘆原義信.街道的美學[M].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作者簡介
薛映(1995—),性別:男,籍貫:河南許昌,職務/職稱:學生,學歷:碩士,單位:廣西藝術學院,研究方向:西南民族傳統(tǒng)建筑與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