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文 韓立業(yè)
摘 要:新疆金絲玉是近幾年來新興起的石英巖質玉的新品種,因產于古絲綢之路、石質多成金色、內部有絲紋(蘿卜絲)構造而得名,有“硅質田黃”之稱。據資料顯示金絲玉與壽山石中的“田黃石”相似,也具有六德:細、結、溫、潤、凝、膩,這些是只有上好的玉材才具備的。金絲玉的賞玩者們認為具有紅色、黃色的金絲玉才是上乘的,當?shù)氐纳贁?shù)民族將金絲玉稱之為雅丹玉,意思是帶有金絲的圣地之石,寓意吉祥圣德、永恒存在,其具有顏色豐富、質地細膩等特點,近幾年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和追捧。本文對“金絲玉”的紅外吸收光譜、顯微結構、礦物組成及顏色成因等寶石學特征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新疆金絲玉;寶石學特征;分析
本文采用靜水稱重、薄片觀察、紅外光譜等測試手段,對新疆金絲玉的各個品種進行了寶石學特征的研究。結果顯示,新疆金絲玉的主要礦物組成為石英,并且含有黃鐵礦、云母等雜質礦物。金絲玉主要呈致密塊狀構造,其次為流紋構造。另外金絲玉還具有特殊的條紋、織紋構造,俗稱“蘿卜紋”。
1 金絲玉的產地及成因
金絲玉專指中國新疆克拉瑪依、雅丹地區(qū)及其周邊山巒、田野、沙漠上所開采、挖掘的可供玩賞、雕刻的一種新的玉石。金絲玉為富硅質巖石構成,以白色為主的母巖在地質作用變動中在古舊河床剝蝕、搬運、侵蝕、沉積等,原巖慢慢磨去了棱角并呈現(xiàn)出玉石籽料般渾圓的外形,主要沉積于新疆克拉瑪依地區(qū)的古舊河床,均以籽玉的形狀產出,大部分籽玉的皮殼呈桔皮狀。
金絲玉屬于火山熱液充填型,是由火山運動帶來的熱液沿著地層裂縫充填,冷卻之后成礦成巖。至今人們對金絲玉的收集依舊是以撿拾為主,尚未找到金絲玉的原生礦脈,這也是金絲玉越來越稀有和珍貴的原因之一。
2 金絲玉的寶石學特征
本次研究選取顏色有代表性的7塊標本,分別進行了折射率、相對密度、紅外光譜圖、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偏光顯微鏡下的測定和觀察。
2.1 金絲玉的寶石學特征
金絲玉的顏色非常豐富,通常呈白、乳白、黃白、米白、灰白、紅、粉紅、大紅、深紅、褐紅、黃、淺黃、深黃、褐黃、灰黃、赭、黑、灰、紫和無色等。本文采集的金絲玉的樣品呈褐紅色,黃色,灰色等顏色,部分樣品可見“蘿卜紋”,原料一般呈蠟狀光澤或油脂光澤,其拋光面呈玻璃光澤,不透明―微透明,為多晶質集合體,結構細膩,有的具有條帶狀構造。實測折射率為1.541~1.547,實測相對密度大約為2.66g/cm3。發(fā)光性:在長波紫外光照射下無特征熒光;吸收光譜:不特征;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無特征吸收峰
2.2 金絲玉外觀及結構特征
標本均為籽料原石,1、2、3號樣品顏色為橘紅―黃色,細粒結構,顏色分布較均勻,原石表面毛孔狀構造明顯,未被分化剝蝕掉的表層呈現(xiàn)出母巖的顏色,表面有經過搬運剝蝕殘留的痕跡,不平坦斷口,原石表面呈蠟狀光澤,拋光面呈玻璃光澤;顯微鏡透射光下可觀察到明顯的條帶構造和石英顆粒間隙顏色次生充填,反射光可觀察到結晶面閃光。
4號標本整體顏色為黃色,顏色分布不均勻,無色石英顆粒存在較多,并有黑色雜質夾雜其中,肉眼無法辨認黑色性質,雜質存在的外觀與青花玉中碳雜質存在形態(tài)類似,結晶程度為中細粒,透明度較好,原石表面呈油脂光澤,拋光面呈強玻璃光澤;顯微鏡透射光下可觀察到石英顆粒較為粗大,裂隙間顏色較深,顏色分布不均勻,局部有黑色點狀、條帶狀雜質存在,黑色點狀雜質和結晶間隙充填的黃色充填物都呈現(xiàn)條帶狀構造,黑色點狀雜質的成分有待測定,初步判定為含鐵、錳礦物雜質。
5、6號標本主體顏色為金黃色與紅色相間,6號標本有一側邊緣呈褐紅色,細粒結晶,外力作用造成有一道裂隙,可觀察到此塊標本細膩程度非常好,原石表面呈油脂光澤,拋光面呈玻璃光澤;反射光下觀察可見石英顆粒面閃光,紅色與黃色交界處顏色混合均勻自然,在透射光下觀察到裂隙處石英結晶顆粒很小,此標本結構細膩,微裂隙較少,顏色呈細絲狀分布,雜質含量很少。
7號標本主體顏色為白色偏肉粉色,表面存在一塊褐黃色的斑塊,結晶程度為細粒,表面光滑,手感細膩,原石表面呈油脂光澤,拋光面呈弱玻璃光澤。由于透明度差無法用透射光進行觀察,反射光下表面結構細膩,有褐紅色雜質存在,無顆粒面閃光。
2.3 金絲玉顯微結構特征
在偏光顯微鏡下對其進行了觀察,金絲玉的主要礦物成分是石英,呈他形不等粒狀結構,含量可達75%至95%;次生礦物褐鐵礦,赤鐵礦等充填于石英顆粒之間。
2.4 紅外光譜的特征分析
采取美國尼高力儀器公司生產的Nicolet Nexus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選取樣品做紅外光譜分析,掃描范圍400―4000cm-1,分辨率8cm-1,掃描次數(shù)8次;所得到的紅外光譜在400―1500cm-1指紋區(qū)內有吸收峰1158cm-1、816cm-1、791cm-1、703cm-1、566cm-1、521cm-1,且與石英的標準譜線數(shù)據基本一致,證明主要由石英巖組成。
3 金絲玉的品種及工藝特征
3.1 金絲玉的顏色分類
金絲玉的顏色非常豐富,通常呈白色、紅色、黃色、黑色、灰色、紫色以及混合顏色等。有資料將金絲玉分為十七個色種,分別是:桃紅色種、蛋白色種、雞油黃色種、雪花色種、紫紅色種、田黃色種、花斑色種、竹絲色種、灑金色種、金剛色種、朱砂色種、果凍色種、陽紅色種、寶石光、蘿卜金絲種、金銀色種、田黃凍種。
3.2 金絲玉的工藝特征
每一種玉石由于結構不同都有不同工藝特征,也存在很多色彩、光澤、硬度、穩(wěn)定性等的差異,要在設計和雕刻時巧妙地避開其短處發(fā)揚和展示其長處才能將每一種玉的美觀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金絲玉也不例外。金絲玉最大的特點是顏色眾多,一石多色,合理的利用俏色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動、栩栩如生。
4 結論
(1)新疆金絲玉的手標本多為塊狀構造,山料,籽料質地細膩,隱晶質結構。
(2)金絲玉之所以有豐富多彩的顏色,是因為在其風化、搬運、埋葬過程中受次生鐵錳質礦物的侵染導致。
(3)金絲玉的韌性很高,其高韌度主要取決于內部的交織結構,由此構成的粒間結合力增強了它的抗斷裂能力,適宜雕刻。
(4)金絲玉主要組成礦物為石英巖,石英巖是一種堅硬、耐磨、化學性穩(wěn)定的硅酸鹽礦物。
參考文獻
[1]盧寶奇.觀賞石基礎[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1.
[2]姚雪.云南黃色硅質巖玉的寶石學特征[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07(2):19-20.
[3]戴慧,張青,劉文長,等.大別山區(qū)石英質玉寶石礦物學特征研究[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辦,2011,13(3):32-37.
[4]錢云葵,徐斌.黃龍玉鑒賞與選購[M].云南: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5]沈泓.黃蠟石收藏與投資[M].北京:京春曉偉業(yè)圖書發(fā)行有限公司,2012.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寶玉石及貴金屬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