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一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新課程標準對中小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教育.農村地區(qū)的經濟條件、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等與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現在,在農村中小學教育中,美術教學的地位正在不斷提高,教師也越來越重視美術教育工作.文章提出了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供了建議,希望可以為教師更好地開展美術教育、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提供幫助。
一、農村孩子在小學階段缺失系統(tǒng)的美術教育
我對所教的七年級學生做了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在小學沒有上過美術課,百分之二十的學生雖然上過幾堂課,但大部分美術課被其他學科給占用了。在我來本校上班之前,本校中學沒有一個專業(yè)的美術教師。殊不知學生接受知識是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每個不同階段的美術教育都體現出它不同的側重點。農村孩子在小學缺少系統(tǒng)的美術教育,升到中學階段,明顯地表現出美術素質低下的特點。
由于沒有多少基礎,諸如對簡單的線條畫都感到復雜,不知如何下筆,連基本的正方體都不知怎么賴畫。對基本的色彩九更不會運用;對一些中外名作,欣賞更是難以理解,那么也就嘗試不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又由于基礎知識未能及時掌握,勢必影響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活動。
二、農村學生家長對美術教育的投入不夠
美術教育與其它學科不同,在美術基礎理論教育的同時,還要從事美術實踐活動,這就需要配備相應的學具材料,才能有效的完成學習任務。如學習中國畫就必需有宣紙、毛筆、墨汁、顏料、調色盒等用具。如果是工藝設計制作,就需要卡紙、水粉(彩)筆、顏料、裝飾材料等。
在教學中我經常遇到學生用具不齊甚至沒有的情況,究其原因是農村家長自身素質或能力方面受到限制,對孩子在美術方面的發(fā)展觀念是不支持或不配合。俗話說,“巧婦難做無米之炊”,學習用具都不能具備,教學活動如何進行,學習效果怎能保證?
三、農村中學美術教育缺少考核制度,教學質量較低
美術課不像其它課程需要考試,學校也沒有相應的考核制度,所以教師教好教壞一個樣,學生學好學不好一個樣,教學質量優(yōu)劣無人關心。
問題根源在于農村學校對美術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許多學校重智育輕美育,大多數人眼里都明顯有“主”“副”科之分,再加上在升學考試中很少注重美術成績,使得美術成了可有可無的學科。有些學校在課表上排了美術課,實際上卻并未開設;也有些學校一到“關鍵”時刻,如臨近期中、期末考試,或是畢業(yè)考試,美術課就讓位于主課。學生在業(yè)余練練筆,往往被家長和老師斥責為“不務正業(yè)”。
另外,農村學校美術老師隊伍力量十分薄弱。由于大多數學校沒有專業(yè)美術教師,只好把美術作為“搭配”課,由喜歡美術或稍微懂點美術的老師兼任。
身為一名美術教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來關注農村美術教育,針對農村美術教育所存在的問題,筆者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也就是對策。
1.農村孩子美術教育師資缺乏,城里的美術教師卻很富余,這就說明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需要調整。作為教育主管部門,首先應從大局考慮,完善分配和用人制度,做到人盡其才,為教學工作服務。其次積極落實教育部關于農村支教的政策,把城里過剩的美術教師用輪流攤派的辦法,派到農村支教,并給予相應的獎勵,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學校美術教育的空白。
2.農村家長不重視美術教育,與家長的自身素質有關,主要是他們對美術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這就要求學校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利用家長會或座談會,讓他們感受到孩子通過美術學習得到了什么,美術教育對孩子人生的發(fā)展有何重要性。當前我國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很大,他們的孩子都在享受著免費義務教育的成果,那么為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做一點投資,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使他們的思想觀念有所改變。
3.農村美術教學質量較低,首先是教師的責任心不夠,作為美術教師應該重視自己的工作,根據農村孩子的實際情況,做到因人施教,靈活應用教材,用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其次也反映了學校的管理監(jiān)督不力,缺少對教師的考核制度,城里的中學,每學期都有學生問卷調查制度,把教師的為人師表、關心學生、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分成八項內容,供學生評價打分,分數排在年級教師三分之一之后的,取消評優(yōu)資格,分數在年級倒數的,學校領導將找其個別談話,找出原因,這樣從主觀上就能杜絕教師教學的松懈馬虎。因此,對于農村的學校也要制定出明確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水平指標。另外,在農村學校內部定期舉行美術作品比賽,開展校園創(chuàng)作比賽,增設特色課,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能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那么美術教學的質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教師要注意教學藝術水平的提高,要有切實可行的教學措施。在教學中應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針對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現狀,擺脫傳統(tǒng)教材的束縛,因地制宜地開發(fā)利用民族民間鄉(xiāng)土資源,以豐富教學內容,彰顯美術教育的區(qū)域性特征,使學生在熟悉的環(huán)境、事物和活動中,感受民族精神,了解民族文化,以此增強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情感,讓學生在更為直觀和形象有趣的教學活動中,接受教育,增強學習興趣,使教與學更好地融為一體。
最后所有對策的根本,是所有人都要轉變觀念。要轉變觀念,明確美術教育的美育功能。美術教育在塑造健全人格,普及教育,提高民族道德素質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清醒地認識到,世界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素質教育不僅有著現實意義,而且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學校教育必須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求,必須滿足人類個性均衡發(fā)展的需要。
總之,美術作為美育的主要手段的途徑,它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美術知識,也不僅僅是美術技能的訓練,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學習,使學生內心達到審美狀態(tài),良好心理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各種潛能協調發(fā)展,最終實現人的生命價值。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說:“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yǎng)成高尚純潔之人格?!?/p>
從美術的社會作用,除了體現在一般藝術作品所共有的教育作用、認識作用和審美作用以外,它還具有其他藝術所無法比擬的實用的價值,那就是人類還要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更美的各種物質產品,以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所以必須重視中學美術教育,特別是當下比較薄弱的農村中學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