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海霞
盧梭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兒童的樣子?!毙W英語課堂上不妨多點兒歌、多點游戲、多點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氛圍,使課堂教學更有情境與趣味,讓學生的童心真正活躍于課堂。
一、唱兒歌,歡聲笑語
兒歌能喚起學生兒時的記憶,幫助他們在熟悉的旋律中找到更多的學習切入點。課堂上多唱兒歌,讓學生能輕松地將課程知識主動化為有趣的記憶內容。教師多鼓勵學生唱兒歌,讓他們在充滿歡聲笑語的表達中強化運用,使課堂教學更有趣味。
運用學生熟悉的旋律引導學生學唱兒歌,讓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如在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Story time”教學中,不妨運用兒歌的形式讓學生記憶其中的表達內容。教師可運用“Two tigers”引導學生自編節(jié)奏進行深入朗讀。通過這樣的節(jié)奏,使學生在準確理解“I can play basketball”的基礎上深化理解感知。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整體理解感知后,可建議就其中的內容進行交流,鼓勵他們運用各種熟悉的兒歌進行主動朗讀、跟唱其中的內容。教師可將故事內容改編為相應的跟唱歌詞,引導學生在跟唱的基礎上就“Which sport do you like best?”主動提出相應的意見和觀點,讓他們能夠將熟悉的兒歌和課文內容進行有機融合,深化理解感知。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哼唱,幫助他們在深入理解感知的基礎上找到更多的綜合運用切入點。
二、做游戲,生動活潑
游戲在兒童生活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是他們認識生活和掌握技能的重要載體。將游戲搬進課堂,不僅能使得課堂情境栩栩如生,更能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強化識記運用,讓課堂更有動感。通過做游戲活化課堂教學過程,使學生在實踐運用中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
做游戲幫助學生找回兒時的自我。如在Unit 5 Signs的“Story time” 教學中,可結合課程教學的“Know the different ideal of signs”表達主題,運用做游戲的形式幫助學生記憶其中的表達內容。教師可運用“照鏡子”游戲,讓一位同學表演某個動作,如Don't litter,請第二個同學進行模仿,接著請第三個同學進行模仿,依此類推。在第五個同學觀察后,可建議他們回答“ Can you say whats the ideal of the sign?”請他說出“Dont litter”,并能運用英語進行簡單介紹。還可運用“猜謎”游戲,現場模擬某個動作,如“No smoking”,要求學生做出嗆人的動作,讓其他同學競猜,鼓勵他們就“ How do know about the sign?”,并請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介紹,以此來幫助他們深化理解感知。通過做游戲的形式深化理解,使學生在主動融入課堂教學中生成多樣化的語用思維,利于他們在不斷聚焦核心要點中強化識記。
依據課程教學內容,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游戲形式,鼓勵他們就自己的理解感知進行深入交流,幫助他們加深理解。運用做游戲的形式活化課程資源,讓學生在彼此協(xié)作中找到探知的共同點,讓他們在相互運用中提升英語技能。
三、扮角色,惟妙惟肖
學生的模仿力不可忽視,模仿是他們展現自己想象思維的重要途徑。運用好扮演角色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體味其中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使得學生獲得真切認知。運用角色扮演,使學生在深入體味中增強表達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
扮演角色運用,讓學生作為教學主角屹立在課堂上。如Unit 4 Seeing the doctor的“Story time” 教學中,結合“How to see the doctor?”的表達主題,不妨引導學生運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來活化理解。教師可建議學生模擬Su Hai、Mike、doctor等不同的角色,鼓勵他們就“If you meet the trouble,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進行深入交流,引導他們從相應的角色對話中說出頭痛、牙疼等詞組,并靈活使用相應的交際用語。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使學生跳出依賴教師講解的單一學習模式,幫助他們在深入協(xié)作交流中豐富認知,拓展思維,在探索中增強學習的激情和動力。
扮演角色讓學生在主動跟進教學的基礎上獲得更多深切感知,在消除誤解和疑難問題的基礎上深化理解。以群體合作為契機,給學生更多的自我創(chuàng)作和深入探知的機會。尊重學生的想象差異,讓他們在相互協(xié)作中找到更多切入點和更多的發(fā)展機會。(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鄧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