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非非
(河南省中醫(yī)院免疫規(guī)劃科,河南 鄭州 450000)
當前,現(xiàn)代醫(yī)學已經(jīng)從原來的單一的生物醫(yī)學模式轉(zhuǎn)變?yōu)樾睦怼鐣锬J健T趯和M行預防接種的過程中,兒童對預防接種有或多或少的恐懼感,使其在預防接種時往往表現(xiàn)出不配合的態(tài)度,對預防接種的順利進行造成一定的阻礙[1]。為了確保兒童預防接種的順利進行,需要對于心理干預護理這一不可或缺的途徑和方法表示越來越多的重視和關(guān)注,要基于預防接種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2]。此項研究中,筆者通過進行分組研究,探討在兒童預防接種中應用心理干預護理的效果,詳情如下。
按照采用護理方式的不同對選取的240例接受預防接種的兒童進行分組,其中一組為對照組,預防接種兒童共1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齡5-10歲;另外一組為干預組,預防接種兒童共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齡5-11歲;兩組預防接種兒童的基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基于預防接種常規(guī)及相關(guān)護理對對照組兒童進行預防接種,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基于預防接種兒童的心理特點對干預組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護理,旨在使兒童對預防接種產(chǎn)生的諸多消極情緒得到有效的緩解,甚至消除,使其處于放松狀態(tài),積極配合預防接種。
(1)疼痛程度的判定:無痛者疼痛程度為0級,輕度疼痛者疼痛程度為Ⅰ級,中度程度者疼痛程度為Ⅱ級,重度疼痛者疼痛程度為Ⅲ級。(2)恐懼程度的判定:如果兒童對預防接種不恐懼或者僅僅表現(xiàn)出輕度的恐懼,則恐懼程度為Ⅰ級;如果兒童具有對預防接種試圖回避的恐懼感,則恐懼程度為Ⅱ級;如果兒童對預防接種有強烈的恐懼感,需要在其家長以及護理人員的輔助下完成預防接種,則恐懼程度為Ⅲ級。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
相較于對照組,干預組進行預防接種的兒童的疼痛程度更低,恐懼程度也更低,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較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兒童疼痛及恐懼程度比較[n(%)]
預防接種的目的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最經(jīng)濟且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保護兒童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同于成年人,兒童根本不了解預防接種的目的,在他們眼里預防接種就意味著打針,就意味著會有疼痛感,在預防接種時,不少兒童都會產(chǎn)生焦慮、緊張等消極情緒,配合預防接種的依從性偏低,對預防接種的順利進行會造成一定的影響[3]。因此,在預防接種時,對兒童進行心理干預護理不容忽視。
由于兒童的思維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極其不理想,且情緒也時常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因此,在對兒童進行心理干預護理時,要善于采用合適的語言,如以和藹的態(tài)度和兒童打招呼,以溫和的語言和他們交流,耐心地詢問他們?yōu)槭裁床辉敢馀浜项A防接種,絕不對兒童采用欺騙和恐嚇的語言,絕不以粗暴的態(tài)度對待兒童,以免使其增加恐懼感[4]。再者,兒童年齡小,意志力比較差,如果有過不愉快的打針經(jīng)歷,其忍受疼痛的能力會更低。在進行心理干預時,要善于運用諸如撫摸、擁抱等非語言溝通方式,在室內(nèi)放置一些兒童喜愛的玩具,粘貼一些他們喜歡的圖片,以拉近和他們的距離,巧妙轉(zhuǎn)移兒童集中在預防接種的注意力[5,6];和他們談論一些他們覺得很勇敢的卡通人物等,鼓勵他們向卡通人物學習做一名勇敢的人,以增加其預防接種的信心,提高其痛閾。因為倘若兒童處于緊張狀態(tài),則他們的肌肉會處于收縮狀態(tài),會增加進針的難度,在某種程度上會使注射疼痛增加,故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基于他們注意力容易轉(zhuǎn)移以及定向活動穩(wěn)定性差的特點,通過和兒童聊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或者讓其抱著他們喜愛的玩具,來轉(zhuǎn)移他們集中在疼痛上的注意力[7]。
此外,由于兒童尚未具備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經(jīng)常通過直觀的形象對外界事物加以認識,再加上他們的行動所具有的隨意性比較明顯,外界暗示極容易對其產(chǎn)生影響,促使其改變心理活動,因此,要善于以暗示的方式促使兒童改變心理活動,比如進行預防接種前,告訴他們打針時就像是被蚊蟲叮咬一樣,讓兒童覺得打針并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而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以緩解其緊張的情緒[8]。在預防接種時,要多對配合度高、表現(xiàn)勇敢的兒童表示肯定和鼓勵,讓其能夠為其他小朋友樹立榜樣,使其他小朋友潛移默化地深受影響[9]。對于配合度極度不高的兒童,盡量將其安排在小診室內(nèi),避免這類兒童在預防接種時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對其他兒童造成消極的影響。在預防接種中,對于兒童的提問不能漠視,要耐心解答,盡可能使兒童主動參與的欲望得到滿足,如可以讓他們對注射部位進行選擇等,以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其配合度[10]。
值得注意的是,在預防接種時,也要對家長的作用加以充分的發(fā)揮,要增加與他們的溝通,贏得他們的信任和配合,對他們對兒童的影響作用加以充分的利用,例如有的兒童在父親面前會表現(xiàn)得更加勇敢,故在預防接種時可以讓小朋友的父親陪伴在其身邊。此外,為了對兒童施以更好的心理干預護理,護理人員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提高溝通能力和心理干預能力,善于基于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以更好地發(fā)揮心理干預在預防接種中的作用。
總而言之,根據(jù)預防接種兒童的心理特點,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護理,可對預防接種的順利進行提供可靠的保障,值得進一步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