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剛 孟啟勇 劉初銘 黃志敏 卿勇軍 歐彩虹
膿毒癥是指由感染導致的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 病情往往進展迅速, 且患病人數(shù)逐年增加, 若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早期持續(xù)發(fā)展的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可發(fā)展為膿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已成為重癥監(jiān)護病房危重患者主要死亡原因, 同時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1]。盡管目前膿毒癥的診斷和治療取得了很大進展, 但仍然其致死率很高, 因此對膿毒癥的早期診斷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臨床中主要對膿毒癥患者的循環(huán)miRNA表達量進行檢測,具有較高的準確性[2]。本文將重點探討循環(huán)miRNA作為膿毒癥生物標志物的準確性,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0例膿毒癥患者(A組)、10例非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者(B組)與同期10例健康人(C組)。A組中男6例, 女4例,年齡37~51歲, 平均年齡(44.1±4.9)歲;B組中男7例, 女3例, 年齡38~52歲, 平均年齡(45.1±4.8)歲;C組中男5例,女5例, 年齡36~50歲, 平均年齡(43.4±5.1)歲。納入標準:①符合膿毒癥的臨床診斷標準;②未患有其他細菌感染性疾病。排除標準:①患者家屬不同意此次研究目的與方法;②患有其他嚴重的合并癥?;颊呒捌浼覍僮栽负炇鹬橥鈺? 同時此實驗經倫理委員會同意。三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隨機抽取每組3例樣本運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方法觀察各組循環(huán)miRNA表達的差異, 同時使用ROC曲線下面積比較差異表達的循環(huán)miRNA與臨床廣泛開展的實驗室指標CRP、PCT的靈敏度和特異度。比較三組循環(huán)miRNA表達量、CRP與PCT含量。觀察循環(huán)miRNA表達量與CRP、PCT的關系。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及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或確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循環(huán)miRNA表達量、CRP與PCT含量比較 A組的循環(huán)miRNA表達量明顯低于C組, CRP與PCT含量明顯高于C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301、2.969、10.094,P<0.05), 但A組與B組之間的循環(huán)miRNA表達量、CRP與PCT含量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循環(huán)miRNA表達量與CRP、PCT的關系 經ROC曲線分析得知, CRP、PCT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見表2。
表1 三組miRNAs表達量、CRP與PCT含量比較
表1 三組miRNAs表達量、CRP與PCT含量比較
注:與A組比較, aP<0.05, bP>0.05;tAC、PAC表示A組與C組比較
?
表2 miRNAs表達量與CRP、PCT的相關性
膿毒癥是一種常見的內科疾病, 主要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 其致病的主要因素為細菌感染, 同時該疾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 在我國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 依據(jù)相關的臨床報道可知, 全球每年約產生1800萬例膿毒癥患者, 并且還將以年均1.5%~8.0%的速度增長[3], 若未予以及時的治療, 將對患者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在以往的臨床中,醫(yī)生多對患者進行體溫、白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沉降率等敏感性和特異性進行檢測, 雖然能夠使醫(yī)生獲得一定的檢測結果,但無法有效的滿足臨床需要, 除上述檢測內容外, 雖然部分醫(yī)生增加對患者的血清CRP與PCT含量進行檢測, 但也無法有效的將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和膿毒癥及其嚴重程度進行鑒別, 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更加準確的檢測[4]。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 目前臨床醫(yī)生主要以循環(huán)miRNA作為膿毒癥生物標志物。循環(huán)miRNA在臨床中已被證實可在轉錄后對生物蛋白質的表達量進行水平調節(jié), 能夠有效的降低機體內炎性因子的含量水平與炎性因子信號通路的受體, 從而能夠有效降低機體的炎性反應, 因而對于膿毒癥炎癥反應具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5-7]。依據(jù)相關的臨床研究證實, 隨著外周血樣本保存時間的不斷延長, 樣本中的總RNA的降解作用明顯提升, 同時若將循環(huán)miRNA的表達水平維持在合適范圍, 其可表現(xiàn)出較強的穩(wěn)定性, 再使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方法對循環(huán)miRNA進行檢測, 將會獲得良好的線性關系與較高的靈敏度[8-10]。
本研究結果可知, A組的循環(huán)miRNA表達量明顯低于C組, CRP與PCT含量明顯高于C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A組與B組之間的循環(huán)miRNA表達量、CRP與PCT含量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循環(huán)miRNA表達量與是否感染無關, 因此將其作為標志物進行表達量的檢測, 能夠有效的使醫(yī)生診斷患者的病情輕重程度,同時也能夠使醫(yī)生判斷患者的預后, 從而為進一步的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除此之外, 也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抗菌藥物使用, 減輕患者負擔。
總之, 循環(huán)miRNA作為膿毒癥生物標志物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其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