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友
(阿壩州金川縣人民醫(yī)院口腔科 四川 阿壩州 624100)
近年來我國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飲食習慣也發(fā)生了改變,導致了口腔疾病發(fā)病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口腔醫(yī)學實踐過程中如何進行修復材料的合理選擇,也就成為了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本文主要就選取了90例行口腔修復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就金屬、陶瓷以及樹脂這三種口腔修復材料的摩擦性能跟修復效果進行了探究,報道如下。
就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間收治的90例行口腔修復正患者進行研究,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齡9~81歲,平均年齡(36.9±5.1)歲。根據修復材料的不同進行患者的分組,其中金屬組、陶瓷組跟樹脂組各30例患者,三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采取口腔修復手術來進行治療,其中金屬組修復材料為鈷鉻合金,樹脂修復材料主要選用合成樹脂,陶瓷修復材料則選用德國進口的材料。所有患者在修復完成之后進行為期三月的隨訪[1]。
就三組患者的口腔健康現狀、恢復情況以及口腔修復完成之后各種異常情況的發(fā)生幾率進行對比分析[2]。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通過SPSS22.0軟件統(tǒng)計數據來對三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應用t進行計量資料的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在對三組患者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隨訪之后,其中金屬組患者出現了3例牙齦出血的情況,牙齦出血率為10.0%,顯著高于樹脂組跟陶瓷組的的0.0%。樹脂組患者牙齒修復后出現脫落3例,脫落幾率為10.0%,顯著高于金屬組的0.0%以及陶瓷組的3.33%(1例);陶瓷組在修復牙齒后出現了2例破裂的情況,發(fā)生幾率為6.67%,較之于剩余兩組的0.0%有著顯著的提升,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口腔修復效果對比[n(%)]
牙齒作為一種高度鈣化的材料,主要包含有牙冠跟牙根兩部分,在牙冠表層中存在的半透明乳白色組織為牙釉,由無機物成分組成,也是牙組織中鈣化程度最高跟最為堅硬的部分。牙釉質也是構成牙齒的主要部分。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跟各項生理活動之中,勢必會出現機械膨脹、熱能反應跟化學反應,也就導致了牙齒的應組織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4]。在長期的損害過程之中,患者的牙齒會出現較大的磨損情況,牙釉質的保護作用也會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導致各類型口腔問題的出現,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日常生活也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在應用口腔修復技術來進行口腔問題的處理過程中,多是采用金屬材料、復合樹脂以及陶瓷材料這三種類型的口腔修復材料,雖然能夠對患者的口腔問題起到有效的治療效果,但是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之中還會導致其出現嚴重的磨損情況,對于口腔修復效果也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就要求各口腔科醫(yī)師們能夠就不同口腔修復材料的應用性能進行深入的研究,借此來獲得良好的口腔修復治療效果。修復材料內在填料的含量大小、能量轉化、構成物質以及清潔情況等多種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牙齒的修復水平,因此在行口腔修復術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也就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來進行修復材料的合理選擇,借此來獲得良好的口腔修復手術治療效果[5]。
在本次研究之中,發(fā)現金屬材料的耐摩擦性能最高,但是容易導致牙齦出血這一并發(fā)癥的出現;樹脂類材料的耐受性良好,雖然能夠有效避免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是耐磨性過差,也就容易出現修復組織的脫落情況;陶瓷類材料的適應性跟耐磨性都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但是該類型材料自身的特性過于脆弱,因此容易出現破裂的情況,對于患者的治療效果也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
綜上所訴,在通過口腔修復手術對患者進行的治療過程中,不同種類的口腔修復材料的耐磨效果跟修復治療效果還存在有一定的差異性,這也就要求主治醫(yī)師能夠在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來進行口腔修復材料的合理選擇,借此來獲得良好的口腔修復效果,并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