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寶 蔡娟 (通訊作者)
(1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yī)院呼吸內科 江蘇 南京 210006)
(2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yī)院心內科 江蘇 南京 210006)
肺動脈高壓的特征在于肺動脈壓增高和肺血管阻力增加。臨床除了要采取適當?shù)闹委煷胧┩猓€需要穩(wěn)定病人的心理情緒,預防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積極促進患者康復[1]。為了通過有效的心理減壓改善肺動脈高壓患者焦慮和抑郁等心理因素,我們針對患者情況采取了程序化健康教育措施,如下所述。
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將170例肺動脈高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85)和對照組(n=85)。兩組入選病例均符合肺動脈高壓的診斷標準[2]。觀察組中男39例,女46例,平均年齡(39.94±3.53)歲;體質量(59.47±3.46)kg。對照組中男36例,女49例,平均年齡(40.05±5.15)歲;體質量(59.09±4.74)kg。兩組間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沒有進行程序健康教育干預。觀察組采取以下程序化健康教育干預措施:(1)制定教育計劃:通過制訂“教育-評價-反饋”教育計劃,實現(xiàn)對觀察組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預,對患者意見進行及時反饋,以進一步加強改善。(2)教育實施方式:采用一對一教育結合集體教育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每次30分鐘左右,以了解患者具體需求,使其了解疾病特點。(3)健康教育實施內容:①強化患者心理咨詢,積極與患者溝通,詳細了解患者的實際需求和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擺脫消極思想的影響,保持平常心,提高自制力;②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方式,戒除煙酒,適度運動,合理均衡飲食,使其不良生活習慣發(fā)生轉變;③引導病人樹立正確的觀念,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問題,糾正患者在疾病認知方面的誤區(qū)。
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3,4]。比較兩組間干預前后的差異。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進行Pearson卡方檢驗。以P<0.05為兩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
與入院時相比,觀察組出院時SAS和SDS評分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比較也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惠者入院時和出院時SAS、SDS評分的變化( ±s,分)
表1 兩組惠者入院時和出院時SAS、SDS評分的變化( ±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1;與本組入院時比較,# P<0.01。
指標 時間 觀察組(n=85) 對照組(n=85)SAS 入院時 59.62±6.32 59.37±5.87出院時 41.86±3.81*# 52.17±4.32# SDS 入院時 61.32±6.27 60.88±6.81 出院時 43.73±4.06*# 54.32±4.17#
健康教育是一項有計劃、有目的、有價值的教育活動。程序健康教育是以臨床治療程序為基礎進行患者的健康教育,目的是使患者自覺地采取健康的行為來保持和促進個人健康。程序化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內容可不斷強化患者的遵醫(yī)意識,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可有效改善醫(yī)患、護患關系。程序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的特點,通過進行心理咨詢、一對一和集體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改變一般傳統(tǒng)教育理念,體現(xiàn)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健康教育理念,及時了解患者的日常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相互溝通,有針對性、有計劃性地進行健康教育干預,同時保障健康教育計劃能得到合理補充和修訂[5]。在本研究結果中可見,實施健康教育干預措施后,觀察組出院時的SAS和SDS評分顯著低于入院時的評分(P<0.01),且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梢姡绦蚧】到逃梢悦黠@緩解患者因自身疾病引起的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有利于疾病的診治和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復,并有利于提高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