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坤
(四川石油管理局成都醫(yī)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哮喘性支氣管炎是一種與呼吸道感染相關的疾病,并且與患者的過敏體質(zhì)存在關聯(lián)。臨床研究表明哮喘性支氣管炎患者多存在濕疹或其它過敏史,患者發(fā)病后的病程較長且容易反復發(fā)作?;颊甙l(fā)病后氣管和支氣管黏膜容易因不良刺激和感染的影響而發(fā)生充血腫脹的情況,導致氣道狹窄而影響分泌物的正常排除,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應采取措施控制炎癥,減少痰液的分泌并促進痰液更好地排出,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本研究對哮喘性支氣管炎患者應用氨溴索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從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期間收治的哮喘性支氣管炎患者中選取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臨床診斷確診為哮喘性支氣管炎,且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齡42~84歲,平均(62.15±6.52)歲。試驗組男25例,女15例,患者年齡43~85歲,平均(63.52±6.43)歲?;颊呋举Y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措施,使用150mg氨茶堿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治療,使用200mg頭孢米諾與250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混合后進行靜脈滴注,每日治療2次,連續(xù)治療7d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鹽酸氨溴索治療,將30mg鹽酸氨溴索加入到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每日治療2次,連續(xù)治療7d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
評價患者療效,統(tǒng)計學患者的住院時間,對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指標進行測定,療效判定標準為: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肺功能指標基本恢復并且治療后未出現(xiàn)復發(fā)的情況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有所緩解,肺功能指標有所改善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病情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為無效。肺功能指標測定主要是對患者治療后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進行測定,并計算FEV1與FVC的比值。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組間對比P<0.05,見表1。
表1 患者療效[n(%)]
試驗組治療后患者肺功能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且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對比P<0.05,見表2。
表2 肺功能指標及住院時間(±s)
表2 肺功能指標及住院時間(±s)
組別 FEV1(L) FEV1/FVC(%)_住院時間(d)試驗組5.31±0.52 72.65±5.48 5.82±1.05 對照組3.14±0.65 61.79±4.3610.96±1.47
哮喘性支氣管炎是一種由多種細胞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癥,其中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T淋巴細胞較為常見。患者發(fā)病后一般會伴有廣泛而多變的呼氣流速受限,并且還伴有氣道對多種刺激因子反應性增高的情況?;颊甙l(fā)病后的臨床癥狀與哮喘相似,主要有喘息、氣促、咳嗽和胸悶等,患者多在夜間或凌晨發(fā)病,對其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相對于哮喘,哮喘性支氣管炎患者一般有濕疹或其它過敏史,患者在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2~3d后會出現(xiàn)呼氣性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和鼻翼煽動等癥狀,并且會有哮鳴音和呼氣延長等聽診特征[2]?;颊咴陂L時間未得到有效治療的情況下,可發(fā)生肺炎、肺氣腫、肺大泡、肺心病和支氣管擴張等多種并發(fā)癥,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3]。
臨床上對哮喘性支氣管炎患者的治療主要是采用對癥治療措施,患者入院后給予其消炎、鎮(zhèn)靜、吸氧和平喘治療等,給予患者拍背處理以初級其排痰,然后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指導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jié)構(gòu),能讓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一定緩解[4]。但常規(guī)治療措施很難讓患者的病情完全改善,且患者治療后復發(fā)的幾率較高,不利于患者治療后的正常生活。鹽酸氨溴索是一種多糖纖維類物質(zhì),其進入人體后能促使糖蛋白斷裂而起到降低痰液黏稠度的作用。在與抗生素聯(lián)合應用時,鹽酸氨溴索能讓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得到明顯提升,并且能更好地完成對氧自由基的清除,減少患者組織受到的損傷并降低起到高反應性,從而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5]。
本研究對哮喘性支氣管炎患者應用氨溴索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對比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對比P<0.05。綜上,氨溴索治療哮喘性支氣管炎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