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東陽市歌山鎮(zhèn)西宅小學 徐伊颯
在我們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計算能力普遍下降了,而計算能力是小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更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教學的重要基礎。學生們都認為計算很簡單,自認為自己會算,也清楚應該注意什么,可就是錯誤不斷,恰恰是老師們最為頭疼的地方,也偏偏是學生們最不愿意學習的知識。經認真思考和分析,筆者發(fā)現這跟傳統(tǒng)教學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差異有著必然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算理不清,方法掌握不實。部分同學在計算時的錯誤是由于沒有明白算理,沒掌握算法導致的。比如我班里之前在學習三位數與一位數的除法時,有的學生就不能正確用豎式計算,如529÷5=15……4,這明顯是沒有掌握算理,并且在計算該題時沒有對該題進行估算有關。
計算習慣養(yǎng)成差異大。傳統(tǒng)的課堂計算指導,因為課上時間有限,且學生人數較多,不能對每一個學生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一一點撥。有的孩子善于自學,并懂得與原有數學認知融會貫通,而有的學生卻不一樣,需要教師更多的點撥才能慢慢領悟其中的要領,時間一久,學生習慣養(yǎng)成差異大,具體體現如下:
(1)計算速度慢,準確率并不高;
(2)多數步驟正確,最后一步出錯;
(3)加減不分,乘除不辯,錯到底;
(4)方法不明,練習太輕,落伍年年。
算法多樣化變成“形式化”。課堂教學重視了算法多樣化,而忽略了算法最優(yōu)化。由于新課程強調“算法多樣化”,因此很多老師重視了算法多樣化,而忽視了算法的最優(yōu)化,學生不能及時準確地選擇最優(yōu)方法。
忽視學生口算正確率與速度。雖然《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應重視口算”,但由于和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削弱了計算的教學,教師也相應降低了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很少安排時間進行口算訓練,導致《口算訓練》本利用率很低,學生口算正確率與速度沒有提升,學生個體差異明顯。
課堂練習時間無保證影響了及時反饋。學生在剛做完習題后是思路最清晰的,這時如果能及時地給予面對面的批改,及時指出學生存在問題,對于學生提高計算能力很有幫助。但由于課堂練習時間不能保證,學生完成計算的時間有快有慢,教師不能做到一對一地個性化指導。
綜上所述,學生算理掌握程度、計算習慣養(yǎng)成、口算能力差異,
課堂上輔導不及時和批改后的反饋滯后,使得學生的計算能力提升緩慢,學生計算能力呼喚個性化的指導。
那么,如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筆者想到了微課。
近年來,微課以其小、全、快的獨特魅力,慢慢成為中小學提升教與學效率的重要輔助手段,獲得了廣大教師的青睞。針對筆者班里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努力尋找著力點,從課前自學、課中教學、課后輔導等角度去實施微課,讓微課發(fā)揮效益。
在每一次計算課之前,筆者會制作習題激活舊知及知識梳理微課并分享到班級微信交流平臺,主要用于幫助學生鞏固以往所學知識,為新課的實施起好銜接作用,計算基礎好的孩子積極調動已有認知,計算基礎不夠扎的孩子也能較好地完成預習工作,為本堂課做好最充足的準備。
口算的練習題要有針對性,由易到難,口算訓練要堅持,根據教學內容,把這口算題目和答案結合起來,制作成一個簡單的微課,課前安排5分鐘進行播放練習,獨立完成時間不交流,不對答案,以達到檢查自己真實情況的目的,經檢查后再改正錯誤。關鍵是要在每天的數學課堂上保持這個習慣,學生計算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集中講解,微課教學是點狀的、碎片化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具體、深入地講解重要知識點??茖W研究普遍認為,在課堂上,小學生真正做到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十分鐘,因此教師合理利用這十分鐘來達到學生高效的學習非常必要。針對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筆者在執(zhí)教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下冊第三單元乘法——《找規(guī)律》一課制作微課時就把教材中第一板塊乘數和積中的0用不同顏色標注,并在微課中適時提問:觀察上面的式子,你有何發(fā)現?
學生通過同桌交流,一下子就回答了出來了:兩數相乘,乘數中一共有幾個0,積就有幾個0。通過學生的闡述,我們可以發(fā)現學生已經掌握了本堂課的精髓,且學生的興致很高。
這時的微課在形式上也可以做到多種多樣,生動活潑,很容易吸引學生參與;在方法上盡可能多地調動了學生的感官,融合了視覺、聽覺、想象和思考,使學生印象深刻。
在課堂學習中,有些計算算理相對復雜,部分學生難以掌握或需要鞏固的知識點。比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下冊第一單元除法——《節(jié)約》一課中試一試部分出現了502÷2的豎式計算,為了讓個別不能理解豎式過程的學生掌握這類習題的算法和算理,筆者把502÷2的豎式計算的板演過程錄制下來并制作成微課視頻。這樣一來,學生在作業(yè)或復習時遇到這類問題了,就可以在家反復觀看,直到理解知識點。另外要說的是,我校學生中外來打工子女的特別多,特別是筆者班級,家長常常電話咨詢老師卻還是一知半解,又怕自己教不好孩子,這時候微課視頻就能發(fā)揮作用。
不僅僅是新課中的計算重難點,還有學生作業(yè)時出現的易錯點或者解題新方法,教師都可以及時拍照,整理制作成微課視頻,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去接受知識或者選擇適合自己的最優(yōu)化算法。可以說,微課的運用巧妙,可以較好發(fā)揮信息化的優(yōu)勢,切切實實地成為老師教與學生學得輔助方法,盡少避免增加孩子學習負擔的負面影響。
微課憑借它的資源優(yōu)勢走進了小學數學課堂,作為青年教師,我們更要多多探究微課在數學教學中的技巧和方法,讓微課更大效果地服務于數學課堂教學?!拔⒄n”不“微”,非一朝一夕之功,落在實處,才會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