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詩祥 張朝卿
摘 要 在人們的印象中,學業(yè)成績優(yōu)秀、表現出色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律性都強,一般不會厭學,相反,學業(yè)成績落后的學生才會厭學。但是根據有關數據,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有厭學情緒,這部分學生已占據一定的比例。厭學不僅會給學生個體造成不良后果,而且對我國基礎教育質量帶來不利影響。
關鍵詞 小學學生;厭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D03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3-0148-01
小學生厭學是現代社會和家庭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這在小學階段具有普遍性,小學生厭學不僅在后進生群體中存在,在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群體中也存在。面對小學生厭學問題,家長和學校都應給予重視。
一、學生厭學原因分析
一是學習興趣不濃,缺乏學習動力,導致學生厭學。這部分學生大多數因為學習成績不佳,對學習感到乏味,被動學習,對學習任務只是窮于應付,缺少學習動力,因此厭學。而導致厭學的原因很多,總的來說有以下原因。
首先,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盲目學習是導致失去學習興趣的另一原因。這些學生不知為何而學習,不了解學習的意義,更不知如何發(fā)展自己,而有的不到家長,老師的引導,沒有較高的追求。因而對自己的學習要求不高,成績不穩(wěn)定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厭學情緒。
其次,學習方法不當,因而厭學。這些學生在學習上還是比較刻苦,但是由于學習不夠靈活,學習方法不當,結果越學越苦,越學越累,導致身心俱疲,信心不足,產生自卑心理,逐漸多學習失去興趣,產生厭學情緒。
再次,不善于同學交流,唯我獨尊。大部分厭學學生都不太受同學歡迎,甚至經常受到同學的排擠。與他們交往密切的基本上都是像他們一樣學習成績差、不太愿意學習的同學,他們感覺不到集體的溫暖。
二是社會上的各種消極因素導致學生厭學情緒。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越來越多,由于年齡小,不慎沾染了很多不良的社會風氣,對學生的身心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印象,導致學生無心學習,產生厭學情緒。
二、應對學生厭學的策略
(一)教師正確處理教學任務與學生承受力之間的矛盾。小學生厭學有很大的原因是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與學生的承受能力間出現了問題,所以教師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小學生的厭學心理,首先要將二者之間出現的矛盾解決好。教師在解決這一問題時,可以將自己的教學任務進行細致的劃分,一點一點的實現教學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的考慮好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承受能力,在布置作業(yè)時要把握好作業(yè)的難度與分量。
(二)合理運用獎懲。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合理的運用獎懲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效率,想要使獎懲制度能夠產生預期的效果,教師必須合理的應用獎懲制度,即做到以下三個方面:(1)要保證獎懲的合理與公平,不能因為自身原因對某一個學生給予過多的獎勵或者懲罰;(2)在獎懲制度運行的過程當中教師要以獎勵為主,不能使懲罰占據主要地位,這是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懲罰不能夠使他們明白自己錯在哪里并及時改正;(3)教師在使用獎懲制度的時候要避免出現物質獎勵,物質獎勵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產生錯誤的引導,覺得自己是為了得到物質獎勵而學習,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極為不利。
(三)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新課標在課改這一方面明確提出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想要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教師就要對自己的教學模式做出適當的改革,從根本上將學生作為學習當中的主體,努力的打造出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局面。具體來說即教師要對學生的現有知識層面進行綜合考量,用分層教學、小組合作等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的去吸收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傳授給學生的知識與教學目標進行嚴格的把控,一定要在教學設計這一教學根本上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不斷的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四)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在小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受到他人態(tài)度的影響,尤其是教師的態(tài)度,對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有著更為深遠的影響,小學生常常會因為喜愛某一教學科目的教師而對該科目產生喜愛的心理,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會積極的投入到該科目的學習當中去。所以,教師想要緩解學生的厭學心理,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極為重要的一步,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課堂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愉悅,減輕學生學習時的壓力,進而緩解學生的厭學心理。
(五)給學生展示的機會。教師對學生的賞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學生的進取心,對緩解學生的厭學心理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很大一部分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是因為自身的長處長期被忽視,使得他們的表現欲被壓制,進而變得更加自卑,有著厭學心理的學生這一現象更加明顯,由于長時間缺少展示自我的機會,大多數有著厭學心理的學生變得越來越自卑。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這一現象的再次出現,教師在平時為學生授課時要注意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展示自我的舞臺,挖掘出這些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加強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從中發(fā)現自身的優(yōu)點,品嘗努力過后成功帶來的喜悅,樹立起在學習方面的信心。
三、結束語
小學生的童年是美好的,是祖國的未來。教育是我們的責任,而培養(yǎng)才是關鍵。排除厭學心理是我們教師和家長今后一朝一夕漫長的過程,用愛心去呵護、去喚醒、去尊重、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自信心,用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們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劉仁蓮.家庭因素對小學生厭學的影響及解決對策[J].華夏教師,2018(2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