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風霞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很多教師都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來開展語文課堂,然而,在這項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偏差現(xiàn)象導致生活化教學失去了原有的功效。本文就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偏差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關的優(yōu)化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們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支持。
關鍵詞:語文;教學;策略
近些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們對于語文課堂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很多教師都更加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努力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來提升學生們的語文學習興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教學效果。語文這門學科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科,而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們的綜合素質(zhì)具有決定性意義,而且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運用生活化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們的課堂積極性,從而改善教學質(zhì)量。
一、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偏差
(一)為生活化而生活化
近些年來,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教學方式已經(jīng)逐漸深入到了各個年級和階層,然而,很多教師陷入了一種生活化教學的誤區(qū),那就是單純的為了生活而生活化,還沒有認真探究生活化教學的應用領域。比如,在講解《烏鴉喝水》這一節(jié)課程的時候,有的小學教師就會向?qū)W生提問,大家覺得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烏鴉呢?學生們就會回答,這是一只很聰明的烏鴉,因為他會自己喝水,但是,它不應該把臟石頭丟到瓶子里,而是應當找一些干凈的東西丟到里面。這種生活化教學方式就出現(xiàn)了一定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確實尊重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并且讓學生參與到了課堂互動之中,但是卻沒有把實踐活動引入課堂里,因而造成了隨意捏造生活化情景的現(xiàn)象,這樣一來,學生們就會偏離教學內(nèi)容的軌道,陷入理解方面的困境,也就達不到原有的教學目標了。
(二)過于重視學生生活
隨著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進,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采取相關的措施來積極迎合這種教學理念,因此,課堂中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營造的比較好,師生之間的距離相比以往拉近了很多,有時候,為了照顧到學生們的感受,教師還會迎合學生的要求來進行課堂活動。這種做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從學生的角度來分析,此種教學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從而鍛煉自主學習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然而,把課堂還給學生并不代表降低教師的權威性,教師應當做好自己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并且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來開展課堂教學,必須要在照顧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科學合理把控課堂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教師和學生應當緊密合作,共同打造健康和諧的生活化體驗教學。
二、矯正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偏差的措施
(一)抓住核心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要想讓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處于一種正常的軌道,教師就必須要抓住語文的核心特點,從而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生活化教學是一種高效的教學理念,里面具有十分豐富的內(nèi)涵,因此教師應當對其進行科學把握,在應用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文本作為基礎,為學生們循序漸進地滲透相關知識,讓學生們由淺入深的融入到語文課堂之中。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比較嚴重,因此普遍忽略了學生們課堂的主體性,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們的個性特點,因此教師往往重視傳授語言知識,忽略學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在新課改的浪潮下,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必然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當順其自然地運用生活化教學來開展課堂,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歷為出發(fā)點,開展課堂活動,充分尊重文本的多義性、模糊性,強調(diào)學生對于文本的直觀感受以及精神想法,并且結合學生自身經(jīng)驗進行創(chuàng)造和深化理解。
教師應當多加有學生們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水平,立足于班級整體實際狀況來改造教材,在開展深化教學的時候,重點在于喚醒學生的生活記憶,從而構建出二者之間的橋梁。
(二)科學利用生活資源,優(yōu)化教學效果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豐富多彩的語文資源,因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搜尋生活中的語文知識,從而與課堂內(nèi)容結合起來,提升教學效果。在學生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以及社會生活之中都有不同領域的語文教學資源,學生必須要具備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從而開發(fā)這些不同類型的資源,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首先應當充分運用多媒體資源來開展教學,網(wǎng)絡為教師們拓寬了教學領域,里面有很多有價值的教學信息,因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運用網(wǎng)絡來搜尋相關的語言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層面,例如,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就是一檔十分有意義的語文節(jié)目,里面宣傳了中國古籍中的文字,從而能夠加強學生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其次,應當運用傳統(tǒng)文化資源,例如,可以在學校的宣傳欄以及綠化角上張貼一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關的因素,比如勤儉節(jié)約,孝順父母,奉獻社會等文化,從而讓整個校園彌漫著一種濃濃的語文氣息,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活躍課堂氛圍
語文是來源于生活的,因此教師應當努力創(chuàng)設合理的生活情景,從而活躍課堂氣氛,課程不應當獨立于生活之外,而是應當回歸到生活之中,在生活之中不斷發(fā)現(xiàn),不斷升華。例如在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這是可以讓學生們相互之間認識和交流,并且介紹自己的姓名,這對于快速識字有很大的幫助。還可以在教室的窗戶門以及黑板講臺等地方貼上生字卡,讓學生們在課間玩樂的時候觀察這些字,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語文知識。這些生活情形都是十分必要且十分高效的,教師應當合理掌握和運用。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教學模式是一種十分高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們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狀況來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避免深化教學出現(xiàn)偏差,因此,教師應當抓住云的核心點,巧用生活資源,創(chuàng)設合理生活情景,從而打造更加高效的生活化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