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就應當把激發(fā)學生的數學興趣作為導向,使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快樂的過程。數學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樂意走進課堂,才能愛上數學,去發(fā)現數學的魅力,才會有自我表現的欲望。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采用生動有趣、富有特色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強烈的興趣?!巴妗笔撬麄冏罡信d趣的事情,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所以要想讓他們學好數學,首先必須激發(fā)、培養(yǎng)他們對數學的興趣,讓孩子們喜歡上數學,愛上數學。
關鍵詞:學生;數學;教學
一、 創(chuàng)造良好的師生氛圍,讓孩子喜歡上數學
孩子們天真可愛,通常以老師為中心,所以處理好師生間的關系也非常重要,學生都以老師作為榜樣,所以老師時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應公平、公正去愛每一個學生,讓他們覺得你和藹可親,都愿意主動親近你、喜歡你。這樣他們會喜歡你所上的課,也會喜歡上數學。我不僅做教師,又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如果能處處為學生著想,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溫和的語言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氣氛,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學生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有了這樣的師生氛圍,也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 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讓孩子愛上數學
教師一言一行就是學生的表率,也是學生模仿的對象。低年級的學生處于具體形象的思維階段,正在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孩子們正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這個過渡的開始,所以,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使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又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4-2”這一減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思時,老師可以這樣舉例說明:“桌上有4個糖,現在你吃掉2個,還剩多少個?”,“吃掉2個,就是少了2個,就是減去2的意思?!彼哉f“減法中的減號就是拿走、少掉、去掉的意思”。通過具體生動形象的語言,孩子們就很容易掌握新的知識。所以,在教學中,在使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的同時,盡量以學生熟悉的東西或者以他們生活中的實際來舉例說明,不但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也讓他們有能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成就感,也能讓他們愛上數學。
三、 創(chuàng)設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孩子們在“玩”中學
孩子都喜歡玩,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結合教學的需要,教師可采用游戲,開火車,即興表演等手段,使學生在玩耍、表演、游戲中學到知識,不但能使課堂氣氛更加生動活潑,又能提高學習的效果。例如:教學“9的乘法口訣”時,我利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來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開始,我采用談話的方式引入課題,緊接著就創(chuàng)設了一個買冰棍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進行表演,讓孩子們很快就能記住9的乘法口訣。然后讓孩子們采用開火車的游戲方式來完成9的乘法口訣,讓孩子們加深記憶;后又采用倒背口訣的方式來增強記憶;最后老師再采用抽一張9的乘法口訣,讓孩子們來猜口訣的形式,再次鞏固加深記憶。通過以上的一系列活動,使孩子們既感到好玩,又很好地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整節(jié)課不但課堂氣氛熱烈、活躍,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加深了孩子們對9的乘法口訣的理解和掌握,又使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熱情,真正使孩子們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四、 手腦并用,讓孩子“迷”上數學
充分利用數學學具進行操作,讓孩子們在動手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最后又解決問題的這樣一個過程,讓他們了解學習的內容,在動手中促進了思維,“玩耍”中增長了知識,快樂中成長了,并使數學公式的推導過程在孩子們有趣的操作中被牢牢記住。這也正是數學的魅力所在。如我在教“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時,先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來怎樣得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因為前面有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學習作為基礎,孩子們基本上都知道該用轉化的方法,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平行四邊形,這樣很快就能得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演示并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解推導的過程。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孩子們對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有比較深刻的形象,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計算公式自然就會牢記于心。
五、 多種多樣的評價,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育評價的多樣性是時代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每個人都喜歡聽別人贊美的話,孩子們也不會例外,因此在課堂中我們不應該吝嗇表揚的語言。要盡量抓住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表揚,比如:精彩的發(fā)言要給予肯定;點滴的進步給予關注;創(chuàng)新的思維給予表揚……另外,我們還應多關注學困生,即使回答錯了問題,只要我們的一句“別緊張”“再想想”會讓孩子們倍感溫暖,也不會讓孩子喪失自信。
孩子們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既是老師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的教學手段,也是他們學習的一種動力。我也會讓孩子們自我評價、互相評價,但由于我們都有只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點的一個特點,所以在評價時就要求孩子們在評價時盡量“打起燈籠火把去打別人的優(yōu)點”,再指出不足之處,并提出希望和改進的辦法。這樣既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又充分發(fā)揮了評價的作用。
總之,教師只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奉獻自己真誠的愛,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富有特色的進行教學,才會讓孩子們喜歡上數學的,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將是我們教師一直追尋的目標。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孩子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作者簡介:
郭艷紅,重慶市,重慶市北碚區(qū)澄江鎮(zhèn)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