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冠祺
基于學生自主發(fā)展的靶向式教學是借鑒靶向治療和射擊打靶訓練的思想,針對教學內容中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在明確科學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采用學習共同體的合作學習模式,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學習。在此,以九年級科學教學開展的教學實踐為例,以教學核心問題為“靶心”,嘗試構建高效的靶向式教學模式,旨在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協(xié)作互助能力的發(fā)展。
一、“教”中盲區(qū)與“育”中閃光——教學變革的需要
1.求解教學中的“陰影面積”
筆者作為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初中科學課堂教學存在許多問題。很多教師雖然致力于鉆研教材,但是對學生的心理和認識水平考慮得不夠周全,在教學時只是重復地做示范,再給學生安排能體現(xiàn)其主體地位的活動,但實際上往往因方法簡單而流于形式。而冠以合作學習之名的小組討論看似熱鬧,實則存在許多問題。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真正得到凸顯,也沒有從本質上改變“教師主動教,學生被動學”的情況。
2.發(fā)現(xiàn)育人中的“光明前景”
“教是為了不教”,作為以研究自然現(xiàn)象為基礎的科學課程,更應該引導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為此,溝通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筆者在實施靶向式教學中的重要策略之一。讓學生通過互助合作來解決核心問題,通過真正意義上的小組合作學習,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相互交流中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這也是構建學習共同體的初衷。
二、所“向”披靡與自作“主”張——教學模式的初構
1.靶向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及可行性分析
一是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習得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獲得的?,F(xiàn)代教學結構理論認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趯W生自主發(fā)展的初中科學靶向式教學正是基于這樣的理論基礎,強調學生在明確的學習目標指引下進行自主探究,開展合作學習。
二是可行性分析。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蓬勃發(fā)展和信息技術輔助課堂,使得課堂效能大幅度提高。例如,數(shù)據(jù)搜集、分析、即時反饋等功能,使教師可以更方便、更全面地進行學情分析;而微課、慕課、自媒體等海量信息源,不僅節(jié)省了教師的備課時間,也為師生提供了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這一切都為靶向式教學的實施提供了保障。
2.靶向式教學模式的初步構建
靶向式教學的要務就是有的放矢,“靶”就是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問題,所以靶向式教學的實施必須明確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么,才能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解決。同時,隨著教學的不斷推進,“靶子”也會發(fā)生變化,教學的策略和措施也要隨之改變。只有保持靶向式教學的靈活性,才能有的放矢,保證學習效果。靶向式教學的基本流程如圖1所示。
一是自學。自主學習是實施靶向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所指的自學是教師圍繞教學目標指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靶向式自主學習。為了分層解決教學內容中的核心問題,筆者編制了“靶向自助參”。教師首先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將其分成幾個知識模塊,要考慮每個知識模塊的核心問題是什么,學生的思維障礙在哪里,圍繞這些問題,設置一系列的分層問題串,做成有針對性的“靶向自助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圖2是“杠桿”一課的“靶向自助參”。
二是自測。課前自測是實施靶向式教學的基礎。針對各知識模塊中的核心問題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問題編制相應的以基礎知識為主的問題,這些問題能體現(xiàn)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疏漏和思維缺陷,一般控制在5題左右,并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數(shù)據(jù)處理和反饋功能, 采用問卷星、QQ群作業(yè)、樂課網(wǎng)等平臺發(fā)布,讓學生通過移動終端完成。根據(jù)具體的情況,教師還可以提前設置答案,在學生提交答案后自動出現(xiàn)正確答案和解析,幫學生得到即時反饋,使得自測成為一種自我評價、自主學習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由錯題激發(fā)其探究欲望,這樣學習目標便有了靶向性;同時,教師可以借助大數(shù)據(jù)分析,在課前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為靶向式課堂教學的開展做好鋪墊。
三是互學。學生通過自主合作解決基礎問題和部分核心問題,是靶向式教學的重要策略。通過對學生前測的分析,依據(jù)學生的基礎、能力傾向、個性特征和課堂任務類型將學生分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共同體,以“靶向自助參”上的問題為研究對象進行學習共同體內互助式學習,以便相互交流觀點,形成統(tǒng)一認知。
四是互教。各學習共同體間互相交流是靶向式教學的關鍵。教師先根據(jù)前測的答題分析和互學中的疑難問題,及時調整導學內容,圍繞核心問題設置導學問題,各學習共同體再派代表進行交流,同一學習共同體的成員可隨時參與,其他學習共同體的成員也可提問或質疑。在“互教”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靶向式教學要求教師進行精準的追問、點撥、傳授,及時發(fā)現(xiàn)疑惑、甚至制造疑惑,同時也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清除學習障礙。這樣,通過“自學”“互學”“互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實施,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和不能解決的問題都能在相應的時間段得到解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五是反饋。在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完成以后,靶向式教學更需要驗“靶”,即選取典型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測,了解教學核心問題是否解決,并形成“二次學習”方案。驗“靶”,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實踐表明,讓學生在知道反饋信息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靶向式教學的靶向策略
一是學習內容的靶向。教師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對象方面的準確把握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又決定著教學方法的選擇。靶向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中的核心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核心問題和圍繞核心問題所展開的學習內容的確定是靶向教學的基礎。學習內容的確定應考慮兩個方面:其一,科學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其二,學情現(xiàn)狀。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業(yè)水平、理解水平和思維水平,教學內容的選擇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共性和普遍性問題,也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他們都能找到學習的切入點。
二是學生分層的靶向。對于同樣的學習內容,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和生活經(jīng)驗不同,在學習時其理解程度也不同,因此靶向設計時要分層進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自主學習內容,讓學生在互學環(huán)節(jié)中闡述不同難度的問題。例如,“杠桿”一課中有杠桿平衡條件的學習模塊,可將學習任務分解為三個層次,學生根據(jù)“靶向自助參”自學,一層一層地逐漸完成學習目標。
三是教學實施過程中目標落實的靶向。教學時,教師應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情進行分析,并對學習內容進行剖析和分層,如哪些基礎性問題是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階段完成,哪些內容是通過課堂學習共同體的討論來掌握,哪些關鍵性問題和拓展性內容需要教師的引導。例如,杠桿特征的初步認識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中的動手實踐體驗建立的,而動力杠桿的激發(fā)和阻力的突破是通過互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討論得以實現(xiàn)的,對杠桿力臂的理解則是在互教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師生討論實現(xiàn)的。
四是學習資源的靶向?!鞍邢蜃灾鷧ⅰ笔箤W生明確了為解決核心問題而進行自主學習的具體任務,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章可循,有序推進。教師應根據(jù)課程教學和學生的需要,精心收集整理輔助學習資源,及時推送到微信、QQ等共享平臺使學生使用。
五是學習共同體組建的靶向?;趯W情分析,在開展靶向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習共同體的組建也應該具有靶向性。針對具體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以基于數(shù)據(jù),將學習小組按照錯題類型、錯誤率進行同類分組。這樣更便于對同一問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教師在指導時,也更有針對性。還可以按照不同錯誤類型和題目混搭分組,安排學習共同體開展互教互學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提高學習效率。無論是哪一種分組方式,都具有靶向式的特點,與教學內容靶向、教學資源靶向相輔相成。
三、“學”有所思與“教”有所得——研究的展望
通過實踐,靶向式教學模式卓有成效,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技能的提高,在共同體內的合理分工、學習組織,以及所展現(xiàn)出的多方面的能力都讓教師倍感欣慰,但教師的探索沒有止步。一方面,應繼續(xù)探索如何建立配套的獎勵機制和評價機制,鼓勵學習共同體內成員的共同進步;另一方面,目前還只是對新課教學進行了初步研究,對于復習課、實驗課等,還應繼續(xù)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模式,這些都將成為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編者略)
(責任編輯 郭向和)